【影評】源于瓜神的誘惑:解構《間諜過家家》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如何解構《間諜過家家》?人物與劇情的設計

這部可以被戲稱為《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婚(后)》的《間諜過家家》,絕對是整個4月最閃耀的星。

考慮到這是一部半年番,說它能成為整個2022年綜合實力最強的第一候選作品,也不過分。
當然,話是不能說的太滿,劇也不能捧得太高,這年頭誰能保證一部作品不會高開低走,掌聲與罵聲齊飛呢?

撲街的漫畫有相似的理由,成功的漫畫,自然站在了各自獨領騷銳的風口。
撇開畫風和分鏡這些因素,《間諜過家家》最吸引人的創(chuàng)意還是把故事放在一個“暗流與祥和共存”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
因為有現(xiàn)實歷史參考,東國“Ostania”與西國“Westalis”提供的舞臺可以讓角色們上演不同類型的文武戲,向下可以借人物設定上的“沖突”設計日常喜劇,向上還能借對“戰(zhàn)爭與和平”、“善良與邪惡”、“權貴與平民”等方面思考,彰顯更為深刻的人文主義內涵,在“夾心層”,還能用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感情戲給觀眾們送去溫熱又甜膩的狗糧。
正如官方宣傳所強調的,這是“以一家三口的和平日常&任務沖突,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這個世界的全貌,凸顯出和平的來之不易”,從已經推出的62話看,目前的《間諜過家家》還是一部以間諜題材為噱頭,以隱藏身份的3個人組建成(臨時)家庭完成各自任務的輕松(爆笑)喜劇。
ps 真正做到了一個敢娶一個敢嫁。

這也很好理解,《間諜過家家》作為喜劇可以最大化地吸引受眾,當然,涉及懸疑題材的《間諜過家家》也可以做成類似《奇巧計程車》這樣的優(yōu)質動畫,但就比較小眾了。
構成作品喜劇核心的,自然是三個主角設定上的“矛盾感”,
黃昏,也就是勞埃德·福杰(Loid Forger),對外的身份是一名會用暴力療法治療病患的“精神科醫(yī)生”,真實身份則是一位素質過硬的間諜。
這位看似冷酷無情、謹行慎言的“邊緣人”,實際上充滿了人情味,同時正義感爆棚。
于是,一個口口聲聲說著“間諜不會投入真正的感情”的瀟灑男人,終于還是在美人關難過了一下——在對阿尼亞的寵愛(寵溺)上簡直到了縱容的地步。
口嫌體正直!呵!男人!

更不用說那個用手榴彈拉環(huán)做婚戒求婚的橋段,血肉橫飛、硝煙彌漫的中心居然是如此撩人的濃情蜜意,又有幾個姑娘能承受得住如此示愛的爆炸性場面(一語雙關)?
約爾,這位身材高挑的黑發(fā)美人,看起來只是個木訥的公務員,實際上是個外號“荊棘公主”(也稱“睡美人”)的冷血殺手,這個做飯難吃、只會打掃的天然呆,你永遠不知道她的武力天花板究竟在哪里。一刀切碎砧板,一腳踹翻飛馳的汽車,這是普通女人能做出的事兒么?
常言說得好,“為女弱者,為母則強”,古人誠不欺我!

至于“瓜神”,則是全片的精神支柱,這個來歷不明的“實驗體007”,居然擁有讀取人類和動物思想的能力(讀心術),憑借頭上那一對“腦電波接收裝置”(誤),成為了世界級的顏藝擔當,撮合黃昏與約爾的可愛粘合劑,更是在各種場景巧妙地提供幫助,拯救眾人。
與約爾的傻白甜不同,阿尼亞的“笨拙”看起來與其4、5歲的年紀十分匹配,正因為這個年紀的純真無邪,她一切的荒誕才顯得格外合理又富有情趣。
這三位主角在各自的人設上,都被漫畫家安排了“強大的落差”與“足夠講述故事的懸念”。
在懸念部分,阿尼亞,還有那只狗,為什么會被當做“實驗體”?背后的組織是怎樣的一群人?是否還有其他擁有超能力的小孩子?約爾身后的那位“店長”是誰?“店長”和背后代表的勢力是正還是邪?組織安排黃昏完成“鸮”(xiāo)作戰(zhàn)是否藏了更大的秘密?菲奧娜對約爾的正宮地位發(fā)起挑戰(zhàn),會是怎樣的“驚險刺激”?黃昏體會到擁有人妻的快樂,會有怎樣的心路起伏?
(呃,體會到。。。擁有人妻。。。的快樂?!)

這些每個單獨拉出來演繹,都可以讓《間諜過家家》的劇情跌宕起伏,吊足人的胃口。
“落差”,也就是“反差”或者是“矛盾”,已經是大家喜聞樂見、且是編劇藝術中的標準配置,就好像方便面中的調味料一樣,沒有它們,味道就是不對。
它們既可以用來制造各種令人捧腹的笑點,也可以用來塑造人物弧光,讓觀眾(讀者)對角色更有親近感。
關于這一部分的最后,分享一個也許根本算不上彩蛋的細節(jié),阿尼亞(Anya)的名字沒準兒與東國“Ostania”的“ania”有關,而“Forger”沒準兒與“Forget”(遺忘)有關,至于漫畫家給角色取名是像他所敬仰的前輩鳥山明那樣取名直接用眼前能看到的東西——如廚房中的各種蔬菜(便當),還是真的深思熟慮,就要看后續(xù)的劇情了。
接下來,我們要聊一聊漫畫與動畫的不同。

如何解構《間諜過家家》?人物與劇情的設計

(視頻版見上)

如何解構《間諜過家家》?漫畫與動畫的異同

之前我們簡單分析了《間諜過家家》的劇情與人物的設計,接下來我們聊聊漫畫與動畫的異同。
漫畫是以靜態(tài)的畫面敘事,它給讀者展現(xiàn)的都是最有故事性、沖擊力、遐想性的內容,雖然高明的漫畫家會用高超的分鏡,有意讓讀者去留心某些細節(jié),從而改變觀看、思考的節(jié)奏,總體而言,漫畫讀者牢牢掌握著觀看的主動性。
而動畫則是讓觀眾“被動接受”,動畫的敘事節(jié)奏更強調“求穩(wěn)”,太慢的講述會顯得拖沓,太快的講述又會讓觀眾覺得“太趕”。
目前《間諜過家家》已經上線了5集,動畫相較于漫畫的優(yōu)缺點都已經逐步呈現(xiàn)。
比較大的優(yōu)點有——
第一,動起來的人物讓觀眾對三位主角的印象更深,三位經驗豐富的聲優(yōu),憑借他們的專業(yè)演繹讓三位主角的形象更立體化;
第二,阿尼亞各種動態(tài)表情包的新鮮出爐,必然能讓作品出圈,吸引更多粉絲;
第三,出色的開場動畫、片尾動畫、主題曲、片尾曲等對外展示了版權方的誠意,進一步促進了線上動畫與線下漫畫相互造勢、提升商業(yè)價值的良性循環(huán);
第四,原創(chuàng)動畫是漫畫內容進行了拓展,更強調親情線的溫馨

缺點方面,有些是無法避免的,有些純粹是人為的。
第一,是動畫敘事節(jié)奏的拿捏。
漫畫改與輕小說改的區(qū)別在于,輕小說改的動畫需要在前期進行一系列“視覺化”(可視化處理),漫畫給動畫制作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幾乎照搬的分鏡。
凡事都有兩面性,分鏡出色的漫畫,或者是熱度極高的漫畫,動畫制作方會在平衡制作成本、工業(yè)技術、市場反饋三方面進行權衡,盡可能保持漫畫的“原汁原味”——不冒險增加原創(chuàng)劇情、不冒險刪減原有故事線、不冒險改變敘事順序。
需要強調的是,“改變敘事順序”往往會出現(xiàn)在一些原本就沒有嚴格時間線的“日常漫畫”上。
《間諜過家家》目前的5集,所對應的漫畫情況如下——
第1集,對應漫畫第1話,73P;
第2集,對應漫畫第2話,56P;
第3集,對應漫畫第3話,27P;
第4集,對應漫畫第4話和第5話,分別是26P和27P,合計53P;
第5集,對應漫畫第6話,只有26P。
也就是說,第1集的漫畫內容最多,第6集的漫畫內容最少。

于是,我們在觀看動畫時就能明顯感覺到,即使移除了開場、壓縮了片尾,第1集的節(jié)奏明顯過快,幾乎是完全沒有給觀眾稍微停一停的機會就“一氣呵成”;
第2集與第4集,這兩集動畫屬于鋪陳,敘事相對比較舒緩;
夾在中間的第3集則是一個極端,由于第3話僅有27P,雖然可以增加片頭、片尾,但還是需要制作方增加一些原創(chuàng)劇情來增加時長。由于有了自我創(chuàng)作的空間,第3集的動畫節(jié)奏是目前(5集)中最舒緩的,至于增加的劇情是好是壞,見仁見智。
由于有了第3集的原創(chuàng)基礎,WIT STUDIO干脆把原本只有26P的第6話拓展成了“城堡大冒險”,第5集內容近一半以上都是原創(chuàng),而且,動作戲頗多,豐富了漫畫中未能展現(xiàn)的很多內容。
于是,綜合來看這5集,就呈現(xiàn)出“極快、緩、更緩、緩、輕快”的節(jié)奏。

相信看過漫畫的讀者都知道,后續(xù)的(漫畫)內容由于未牽扯到(嚴格意義)上的主線,基本都是輕松、搞笑的日常內容,想來制作方為了“求穩(wěn)”應該不會給劇情加速,那么,有可能之后的(動畫)第1季將延續(xù)這種不急不慢的輕松敘事節(jié)奏。
這種第1集就猛踩油門只飆80邁,接著就降速為小電驢,用20、30邁優(yōu)哉游哉地輕松搞笑,其實是有可能讓部分觀眾不滿意的。
但是,這種不滿意本就不可避免。
就像前面我們聊到的,漫畫讀者擁有的主動性可以自行選擇看漫畫的速度,一天一話或者通宵刷完都沒問題,漫畫本身具有的“敘事節(jié)奏”可以無視現(xiàn)實世界中要求的“輕重緩急”。
同時,漫畫本來就沒有嚴格限定“20分鐘的敘事時間”,漫畫家覺得“點到即止”或者偷懶,完全可以上一話40張圖,下一話30張圖,制作方改編《間諜過家家》,本來就是“帶著鐐銬跳舞”,不管漫畫原作是多少,1集動畫必須要湊滿至少20分鐘,稍微一個不小心,激進的觀眾肯定會各種口水伺候。

第二,是分鏡的動態(tài)呈現(xiàn)。
漫畫改動畫的過程中,極為精妙的一個內容就是分鏡的動態(tài)呈現(xiàn)。
有些動畫化,能讓分鏡無法表現(xiàn)的部分呈現(xiàn),顯得趣味盎然,這里我會想到《珈百璃的墮落》《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中的諸多名場面;有些動畫化,能讓原本分鏡就不差的作品直接封神,這里我還是會推崇“時代的眼淚和良心”——《日?!?。
當然,有些動畫化后的場面,則會反而不如漫畫。
以《間諜過家家》為例,我挑幾個與大家分享下——
第一個場面,是最為經典的手榴彈拉環(huán)當婚戒求婚的名場面,已經有不少人強(tu)調(cao)過動畫給人的(情感)張力遠不及漫畫。

平心而論,這是一個技術上真心無法破解的局。
求婚場面在漫畫上只有1頁(不算戴戒指),而且是縱向的一整頁,漫畫家可以用足足二分之一的畫幅描繪背景的爆炸感,以凸顯(對比)占據(jù)剩下二分之一畫幅的一對新人,用敵人的死來映襯兩人的“新生”。
而且,如同手游立繪一定要展現(xiàn)出少女最撩人的那一面,才能讓玩家心生搖曳,漫畫唯有“定格”的是最有沖擊力的那一幀,才能讓情感張力達到max!
很不幸,動畫中的十幾秒無論如何也無法還原這種情感張力,人物要說臺詞,畫面要切換,鏡頭只能集中在兩人手握手的位置,不可能把鏡頭拉遠——
這是因為鏡頭一旦拉遠,補足爆炸場面,男女主角自然不夠突出,畫面展現(xiàn)度更弱。

我也試想過,先展示爆炸在兩人身后的全景,再隨著臺詞把鏡頭推進;或者是隨著臺詞與爆炸把鏡頭拉遠——顱內設計出的場景都不盡人意。
各位有興趣也可以試想下,漫畫中的這個名場面如何通過動畫展示才更好?

第2個表現(xiàn)力不足的例子,我會想到舍監(jiān)——這位白胡子老頭在天旋地轉的震驚中大呼“優(yōu)雅”的場面了,理論上,這應該會成為又一款大眾喜聞樂見的名場面(表情包)。
在看第4集之前,我是格外期待這位67歲的老爺子山路和弘要如何演繹“優(yōu)雅”。

因為漫畫是用一張圖同時表現(xiàn)舍監(jiān)的三種“欲罷不能”的癲狂狀態(tài),動畫要做的只是把三個動作夸張化,再“優(yōu)雅地”串聯(lián)起來,核心就是看這位老聲優(yōu)如何用聲音演繹一種全身的荷爾蒙都在沸騰,原力從每一個毛細血孔中噴薄而出的“秘制爆漿感”!
參考上圖的熊本熊廣告。

預想中的聲音是蒼老的沉穩(wěn)中帶著一種靈魂的扭曲,配合搞怪的音樂讓觀眾忍不住笑出眼淚。
然而,我觀看第4集的這段時,完全沒有一種“視覺與聽覺的強烈沖擊感”,顯得“波瀾不驚”。
回想起來,漫畫中的三個形象,無非是一個“不能理解”,一個“五體投地(頂禮膜拜)”,最后一個是“顱內高潮”,動畫沒有必要做成一整段連續(xù)動畫,而是三小段動畫拼合——
“不能理解”可以從右向左,由大變小進入畫面左邊,“五體投地(頂禮膜拜)”可以從左向右,由大變小進入畫面右邊,緊接著做一個類似玻璃破碎的“畫面崩壞感”制造極端震驚的氛圍。
而“顱內高潮”(或者說“高潮”)的演繹,完全可以采用不同類型動畫都會常用的表現(xiàn)形式,鏡頭由下至上、由快變慢的重復2-3次展現(xiàn)“飄柔,就是如此自信”的飄逸感。

第三個場面,就是第4集中約爾展現(xiàn)她在“瑜伽課中學到的點穴術”。
漫畫中是用了一頁三畫面展示,占據(jù)畫面(近乎)四分之三的是約爾分別在牛的額頭、脊背上點穴后,平穩(wěn)落地的一瞬,此時此刻的她眼神犀利,與平常判若兩人,原本溫柔的小甜心忽然化身嗆口小辣椒,讓身后的黃昏與阿尼亞震悚不已。

剩下四分之一的畫面,平均分配給了約爾眼部的特寫與牛的懵逼狀態(tài),簡單干脆地展示了約爾出手之快,下手之準、力道之狠,還有瞬間進入專業(yè)狀態(tài)的獨特魅力。
由于爆發(fā)力過強,黑色絲襪直接被肌肉繃裂。

這個場面本可以在動畫中用完全不血腥的方式來展現(xiàn)約爾的實力,可是,第4集的跳起、(兩次)點穴、落地,雖然一共用了四個畫面,呈現(xiàn)出的效果卻比較平淡。
首先是“跳起”,為了塑造層次感,兩只腳最好是一前一后,同時,一只腿的屈膝幅度更大,這樣直觀上爆發(fā)出的力量性更強——大家可以試想,你什么時候會是以立定跳遠的姿勢起跳,什么時候會前后腳分離一些起跳?

其次是兩次“點穴”,動畫中直接用了靜止畫面,用靜止畫面固然可以節(jié)省制作成本,但約爾的出手之快,下手之準、力道之狠并不能讓觀眾第一時間感受到。
優(yōu)化的方法,我認為完全可以讓約爾跳起后,直接與奔跑的牛進入同一畫面,隨后,利用建“殘影感”+“約爾點穴的靜止畫面”,再把鏡頭轉向約爾的正面(牛的背面)——這樣就能更好地表現(xiàn)奔跑的牛在毫無覺察的情況下被約爾輕松制服。

至于“落地”,動畫處理得太快,這里其實可以對畫面降速,利用裙擺上揚、緩緩落下來進一步表現(xiàn)約爾進入“無我之境”的“霸氣感”以及速度極快。
甚至絲襪破裂這種細節(jié)也可以用特寫+聲效進行強調。
同時,漫畫中,落地后的約爾只露出一只眼睛,也許是因為漫畫家偷了懶,還有一種可能是利用“只漏出一只眼”的畫面既塑造了主角的嫵媚,又提升了主角的神秘感。

很多動畫中的貌美角色,都會利用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處理來強調其嬌媚感,比如蕾姆、維茲(《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罚?、脆脆鯊(《與變成了異世界美少女的大叔一起冒險》的“女”主)還有暫未在動畫中登場的白發(fā)癡情女——菲奧娜(與《怪物史瑞克》中的公主同名)。

當然,動畫中讓約爾露出一只眼睛或者兩只眼睛,都沒有問題,無非是細節(jié)處理上側重點不同。不過,既然能讓長發(fā)垂下時恰好蓋住右眼,既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又還原了漫畫分鏡,還能利用一些常見設定烘托主角,豈不是更好?

上面提到的三個場景,都是我認為動畫相較于漫畫不足的地方。
但是,也有動畫相較于漫畫處理更優(yōu)秀的地方。

比如,漫畫第2話中,約爾應對壞心眼的同事故意丟過來的一盤焗飯,漫畫家設計的是用鞋底接住,而動畫中制作組用的是用高跟鞋的側面接住。
漫畫進行這樣的處理,可能只是好畫,著力展現(xiàn)高跟鞋的側面實在有點困難,而且,從這一個畫面的腿部表現(xiàn)看,漫畫家并沒有刻意追求真實感,而是強調幽默感與夸張度——直接抬腿接鐵盤,而且還是接觸面極小的高跟鞋底,專業(yè)的雜技高手都不見得能一次成功。
動畫不僅補全了約爾先把鐵盤踢上去的一個細節(jié)(話說一開始看漫畫還未注意到),還讓約爾用高跟鞋側面接鐵盤這個操作顯得更真實。

后面我們還會聊到,動畫固然有其不足,但它其實整體上讓《間諜過家家》的溫情、真實等方面都更貼近大眾。

再比如,第3話中,黃昏面對母女二人的面試預演的表現(xiàn)極端失望,漫畫中的處理極為簡單和夸張。
在第3集動畫中,制作組給黃昏增加了一段內心崩潰的獨白,讓劇情的轉場更自然、溫馨。

同樣還是第3集(漫畫第3話),一夫一妻一女在城市公園的高臺上慨嘆歲月靜好(其實并沒有),接著,一個男人搶劫了一位老太太。
約爾先沖了下去,結果沒能找到混入人群的搶劫犯,而居高臨下的阿尼亞則通過讀心術成功地為黃昏定位了搶劫犯的位置。
就在黃昏準備制服搶劫犯前,他把帽子交給了阿尼亞。
這個情節(jié)在漫畫中其實是個毫不起眼甚至根本未表現(xiàn)的內容。

但是在動畫中,黃昏把帽子交給阿尼亞的這幾秒畫面,很難讓人不想到《海賊王》第1集中的經典片段。沒準兒,這就是制作組有意安排的彩蛋,同行間的這種致敬,想來大家肯定是會心一笑。

我認為,戴帽子這個小片段在動畫中當屬錦上添花,不僅增加了動畫時長,還強調了他對女兒的感情漸濃,這種一箭雙雕,恐怕只有細細品味才讓人拍案叫絕。

另外,阿尼亞在黃昏懷中“陷入昏迷”的瞬間表情,讓我想到了《不可思議教室》中的“愛哭兔”。
到了最新的第5集動畫,制作者則是原創(chuàng)了大量內容來豐富一家三口,尤其是黃昏與阿尼亞的情感升溫進程。這種認真勁兒,讓我忍不住想到了白狐社(WHITE FOX)。

第三,是故事風格的“改良”。
對比漫畫和動畫,我的直觀感受是,(截至到第5集)動畫要比漫畫更追求一種“合家歡”的幽默與溫情。
說起來,《間諜過家家》的初定風格偏黑暗,如果不是責編林士平的建議(我覺得是要求),今天我們看到的《間諜過家家》多半就是一部黑暗、血腥的“冷戰(zhàn)”題材的間諜故事 。
現(xiàn)在漫畫中的黃昏,他的眼神還會更多呈現(xiàn)一種“肅殺”、“冷峻”,甚至偶爾冒出些許“邪魅”,應該是這種設定的部分繼承。

正如上文提到的,現(xiàn)在的動畫比漫畫在幽默與溫情上更進一步,一方面是避免了動畫對漫畫的“全面復刻”,“相同,但不同”不會讓讀者和觀眾同時產生審美疲勞,存在的差異性(不管是好是壞),都容易形成新的討論熱點;
另一方面,則是制作方想要進行全面市場拓張的必然選擇,一部強調愛情的甜美、親情的可貴、精致的幽默、溫馨的日常等的動漫作品,只要不牽扯到政治,無論如何都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2022年今天,全世界的大多數(shù)人都活得太難了,能不能少一點空有口號的苦大仇深,多一些讓人想到就感到小小幸福的快樂點滴?

于是,動畫后的《間諜過家家》,黃昏的形象,尤其是眼神,明顯多了不少硬漢柔情;約爾化身“荊棘公主”的“血腥殺戮”,與黃昏逃避黑社會追捕時的“驚人飛踢”,也進行了必要的弱化。

同時,還通過角色的臺詞把當代社會上的現(xiàn)實問題靜靜地放上臺面,讓人冷不丁去思考“我們被影響后形成的某些觀念是不是有問題?”
這可能要比作品大背景中的“戰(zhàn)爭與和平”,更貼近大眾,其實也算隱性拔高了作品的立意。
總體而言,《間諜過家家》的漫畫與動畫質量都頗高,但我們靜心思考,也能覺察到作品的潛在問題,我們放在下期視頻再簡單聊一聊。

如何解構《間諜過家家》?漫畫與動畫的異同

(視頻版見上)

如何解構《間諜過家家》?風潮與暗礁的起伏

平心而論,我了解到《間諜過家家》還是因為作品成功被動畫化之后,然后再尋來漫畫,看完之后大呼過癮。
這其實從側面說明了,日本很多輕小說、漫畫的動畫化,完全可以視為做了一部“廣告長片”,動畫不一定有正營收,但作品一旦大火,產業(yè)鏈其他端的高溢價完全可以彌補動畫成本。

所謂人紅是非多,對于某些喜歡(創(chuàng)造)流量的人而言,給《間諜過家家》找茬實在是理所當然的事兒,像“為什么作品中沒有黑人”這樣的二貨問題都能在外網成為“熱點”。
呵呵。
隨著作品熱度持續(xù)攀升,我個人是比較關注作品隱約可見的暗礁。

第一,是動畫能否保持持續(xù)的高質量
這種高質量的標準之一,對于我而言,恐怕就是畫面是否有肉眼可見的比例失調、部件缺失。至少在第4集中,我就已經發(fā)現(xiàn)了好幾處比較低級的崩壞,如主角背后的路人面部呈現(xiàn)“方形”;飛奔的馬兒腳部出現(xiàn)奇怪的扭曲(類似擰麻花)。
如果后續(xù)對高清版進行拉片,理論上是能找到諸多類似的“bug”。

從目前的作品制作數(shù)據(jù)(來自萌娘百科)看,WIT STUDIO與CloverWorks是交替制作,在不考慮工期緊張的情況下,如果后續(xù)動畫依舊頻繁出現(xiàn)這種宣傳與質量不匹配的情況,動畫的口碑怕是要出現(xiàn)問題。
我原本是相信,既然集英社能在同社作品《鬼滅之刃·游郭篇》上如此苛求完美,《間諜過家家》即使沒交給ufotable制作,應該也沒啥問題。
畢竟,CloverWorks在2021年出的《影宅》《明日同學的水手服》《更衣人偶墜入愛河》和2022年出的《女忍者椿的心事》,可沒出現(xiàn)類似《間諜過家家》第4集這樣“一不小心”就瞅見的吐槽點。
如果動畫質量波動比較大,我只能祈禱漫畫質量能保持穩(wěn)定。

第二,約爾的超常能力和動漫的“概念統(tǒng)一”
其實正如我們前面聊到的,原作動畫化后,必然要對漫畫內容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這種調整往往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是保留作品核心,第二種是調整作品核心。
《間諜過家家》漫畫的核心似乎更強調黃昏一家的搞笑生活,而動畫的核心從目前來看更強調一種家庭溫情。
尤其是最近更新的第5集,這基本就是一個幸福的一家三口利用職權(和公款)大搞“快樂過家家”??!
簡單來說,動畫目前主打的家庭溫情輕松喜劇,故事都還基本遵循現(xiàn)實世界中的物理法則,也就是說,即使阿尼亞擁有超能力,但這一家三口本質上是“常人”的“常情”,這個是故事一開始就拋出并應該貫徹的設定。

而在漫畫中,約爾這個剽悍的女子,可以用刀切碎砧板、可以用球拍揮碎網球、可以徒腳踢一輛飛馳的汽車,這些已經開始徹底無視現(xiàn)實世界中的物理法則了。
再次強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是,約爾腳踢一輛飛馳的汽車——原因是我總會想到小悟空用龜派氣功波摧毀了布爾瑪?shù)男∑嚒?/p>
需要強調的是,像一堆動物突然在校園內暴走這種場面雖然反常識,但并沒有讓奔跑的動物在天上飛,所以應該是不合常理但符合(物理)規(guī)則
這種無視物理法則的設計對于一部主打搞笑的漫畫來說,雖然“過分”但讀者往往一笑了之。
但動畫里這些場面一旦多次呈現(xiàn),就會出現(xiàn)這么一個令觀眾不解的情況——難不成約爾也是超能力者?
換句話說,如果《間諜過家家》還想借間諜或殺手等切口來講述故事,初期就要設定角色的能力上限——是無視物理規(guī)則,還是遵循物理規(guī)則?
約爾的設定可以是怪力女人,但不能是徹底無視現(xiàn)實世界物理邏輯的怪力女超人,一旦在動畫這種需要敘事邏輯支撐的表現(xiàn)形式里推翻最初設定,觀感就會很奇怪。
由于目前動畫還沒有做到這部分,屆時會如何呈現(xiàn),我們拭目以待。

平心而論,我認為漫畫家給約爾增加這種“過強”設定極端危險,因為這在后續(xù)故事中會形成一個bug,讀者或觀眾會想,既然她曾經有實力如此,那么,在某個場景下為何沒能如此?
如果這種不能“邏輯自恰”的情況頻繁出現(xiàn),將會慢慢侵蝕作品的根基。
舉個不恰當?shù)睦?,我編了一個現(xiàn)實世界中發(fā)生的懸疑故事,最后揭曉的答案是,殺手其實是個擁有穿墻能力的超能力者,你信不信讀者會各種詞語問候我和我家人?
漫畫可以為了搞笑而過度夸張,但這種過度夸張一旦通過動畫呈現(xiàn)就會顯得很奇怪——再次強調的是,觀眾看動畫會情不自禁地代入“邏輯”,“因為、所以&既然、那么”是要能形成一套閉環(huán)的。

乍一看,阿尼亞在《間諜過家家》這部基于現(xiàn)實的作品即使作為異類,還能被讀者(觀眾)接受的核心,一個是因為過于可愛,另一個是她的幼稚使得自己的超能力不具備“毀滅性”,否則,這就是“超級英雄電影”,作品的根基就全毀了。
然而幽默的是,像阿尼亞的讀心術、家犬邦德的預知未來能力,倒不見得完全脫離現(xiàn)實。如果真有儀器能讀取并解析大腦思想產生時的腦電波,“讀心”也不是不可能;此外,像動物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現(xiàn)實世界里還真有不少例子。
沒準兒,《間諜過家家》漫畫版與動畫版會是風格越發(fā)不同的兩款作品,而受眾的接受程度,想必又會引發(fā)褒貶不一的議論。

第三,是漫畫家的創(chuàng)作力
根據(jù)萌娘百科的數(shù)據(jù),《間諜過家家》正式發(fā)表于2019年3月25日,截至2022年5月8日本文案寫成時,目前才更新到63話(截至本文成稿的5月初)。
簡言之,《間諜過家家》作為一部已經上大熱門的作品,還秉承“半月更”的節(jié)奏,實在有點慢了。
考慮到集英社給這部作品堆的各種資源,應該是將其視為臺柱子,也會配不少助手。那么,更新的節(jié)奏加快一些,即使不能周更,提升到10天更新一次是否可行呢?
此外,漫畫家有沒有面臨創(chuàng)作瓶頸的可能呢?
這里的瓶頸是指,漫畫家尚未從上至下的設計好故事的整套框架——或者說,是作者駕馭一部長篇作品的能力和經驗。
舉個不恰當?shù)睦?,任何一位皇家御廚第一次操持一輪滿漢全席,能保證沒有任何失誤?

遠藤達哉在《間諜過家家》之前,并沒有一部長篇作品。之前的兩部篇幅較長的作品分別是——
《TISTA》(《Jump Square》2007年12月號 - 2008年8月號)全2卷
《月華美刃》(《Jump Square》2010年6月號 - 2012年2月號)全5卷
作者駕馭(設計)一部長篇作品,并不應該簡單的在“東國與西國對立的大背景”下,不斷增加人物、劇情,而是保證每一個新增的人物和劇情都必須要對后續(xù)的劇情演繹“起作用”,而不是“召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工具。
編造長篇故事就像蓋摩天大樓,只有先確定下藍圖,且保證施工過程中不會有巨大改動,才能保證工程穩(wěn)步進行。如果邊造邊改設計圖,項目很容易出問題。

既然《間諜過家家》一開始就設計了主線劇情,那么,一旦并非服務主線劇情的日常過多,故事就會顯得越發(fā)索然無味——《名偵探柯南》就是個典型的負面案例。
同時,主線劇情也不應該過長。
主線過長,故事對人物的塑造就會越發(fā)乏力,借一個專業(yè)術語,就是“人物弧光”,我們之所以覺得故事有趣、吸引人,通常是通過故事的演繹,人物的心理活動有了變化,行動才符合觀眾的認知,像黃昏就可以是因為各種與約爾、阿尼亞的互動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從而人情味更濃。
像《海賊王》這樣已經屬于明顯拖故事的動畫也不是個好榜樣。

《間諜過家家》作為一部有核心任務(且強調“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歡樂向作品,故事的終點必然是所有人物劇情線的收束,此時每個人的“人物弧光”都展現(xiàn)出了最閃亮的那一刻,一眾出場角色協(xié)力擊敗幕后最大boss,世界和平,每個人都過上了幸福、平靜的普通生活。
我的顧慮在于,《間諜過家家》的主線劇情很可能會出現(xiàn)拖沓。
截至目前的第63章,我們都已經看到了藏有秘密的至少4個重要角色,間諜黃昏、殺手約爾、秘密警察尤里、超能力者阿尼亞,至少10個已出場的次要角色,而這些角色相互間的互動還未對主線劇情起到足夠明確的推動性,這對于我這個讀者而言,就算是危險信號了。
這是因為,除非遠藤達哉預想的漫畫總話數(shù)是在500~600之間,這樣用前10%來進行鋪墊其實還可以,否則,未來的故事結構就會出現(xiàn)前松后緊的急促感——前期故事過于日常和舒緩,后期故事過于復雜和加速。
無論如何,這都是《間諜過家家》可能要面對的暗礁,它不是單一作品可能存在的問題,而是所有可能連載數(shù)年的長篇(漫畫)作品都要處理的必然情況。
當然,我個人倒是不擔心遠藤達哉在畫面(分鏡)上的表現(xiàn)力,遠藤達哉說自己“喜歡的漫畫家是鳥山明、西森博之以及望月峰太郎”,我對后兩位知之甚少,鳥山明則熟悉很多了——有時我會冷不丁在《間諜過家家》中看到很像《龍珠》的場面。
額外一提,漫畫中的某一頁,遠藤達哉筆下的約爾居然出現(xiàn)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少女風。
真的,倘若把人物單獨拎出來,氛圍完全不一樣。

第四,漫畫家與版權方的分歧
還有一種暗礁藏的更深,即漫畫家與編輯(集英社)在劇情后續(xù)走向(風格)上存在分歧。
從商業(yè)化的角度看,無論是作者還是集英社,財源廣進的核心是盡可能保持作品的生命力,讓劇情“連綿不絕”。但有可能出現(xiàn)的場景是,漫畫家覺得應該要收尾的時候,版權方不讓,然后作品就不得不遞延下去。
這種情況一般會導致漫畫的后續(xù)劇情過于【冗長】——其實想要劇情冗長的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加入新人物,觸發(fā)新任務,解鎖新劇情。
但還有一種極端可能,就是漫畫煥發(fā)出了嶄新的生命力,甚至一躍成為殿堂級作品。鳥山明的《龍珠》就是個極端典型。
《龍珠》最早是準備在小悟空打敗大魔王之后就收尾的,在責編的“恩威并施”下,鳥山明才以長大后的孫悟空開始了新的故事,之后的成功相信看過漫畫的都知道,《龍珠》更精彩的部分其實正是這時候開始的。
當然,打敗魔人布歐那段已經屬于“勉強續(xù)命”,因為故事再往后編已經很難編出新意了。
《間諜過家家》在劇情上也有可能出現(xiàn)漫畫家不想繼續(xù)編了,但版權方不允許,于是作品整體質量下滑,最后爛尾,以悲劇收場的情況。
上述屬于一種極端情況。

第五,漫畫風格的穩(wěn)定性
另一種引發(fā)作品質量下滑的可能,其實是漫畫《間諜過家家》風格的轉變。
之前也提了,《間諜過家家》最初是想延續(xù)《TISTA》和《月華美刃》的暗黑風,但在林士平的要求下,遠藤達哉才選擇了現(xiàn)在的輕快風。
那么,未來將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作為一部存在主線劇情設定的漫畫,輕快風要如何一直延續(xù)?
前文也提到了些許,漫畫一旦進入主線劇情(做任務),輕快風會讓敘事節(jié)奏太慢,為了升華主線劇情的內涵,各種沙雕搞笑的情節(jié)是必然要削弱——就像現(xiàn)在62話這樣的往事回憶部分;換句話說,作品一旦著重主線劇情的講述,漫畫風格將會與現(xiàn)在的不一樣,而粉絲是否能接受這種轉變,是個大問題。
當然,也有另一種劇情設計的思路,即整個【梟】計劃全程都是在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巧合中間接完成的,兩個敵對國家最后居然以一種極為搞笑(幽默)的方式和平統(tǒng)一,也不是不行。
不過,這些就不是讀者(觀眾)考慮的了。?

總結

最近注意到《間諜過家家》的微博居然也開通了,看得出版權方與合作單位在宣發(fā)方面是準備各種發(fā)力。
然而,《間諜過家家》的熱度過高,版權方就要提防作品是否會出現(xiàn)“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情況,在之前的各種絮叨中,我們一起已粗略分析了作品優(yōu)劣兩方面的問題。
我想,漫畫的人物塑造、劇情設計,動畫的顏藝展現(xiàn)、音樂音效、主次畫面的精細程度,都要經得起推敲,才能讓作品的“眼前一亮”不是“曇花一現(xiàn)”。
同時,動畫上線后引發(fā)的“出圈狂熱”,絕對是各種“流量愛好者”的狂歡,今天你出個cos,明天我模仿個表情,后天我吹彈個主題曲,甚至連某些依賴鼓吹情緒對立賺錢的“頻道”都借機“蹭一蹭就很快樂”——簡言之,當年“書記舞”的風潮再現(xiàn),表面看這一切祥和得可以,靜心一想?yún)s覺得骨鯁在喉,既然有可能會被屏蔽的想法,那就“不可意會”了吧。

無論如何,希望《間諜過家家》能盡可能規(guī)避各種雷區(qū),在后續(xù)的日子里,不斷給帶給我們更多的精彩。

如何解構《間諜過家家》?風潮與暗礁的起伏

(視頻版見上)

淺聊遠藤達哉與創(chuàng)作

這部分內容最初文稿中是沒有的,最近補充了一些。
遠藤達哉出生于1980年,創(chuàng)作《間諜過家家》那年已經39歲(2019年)。如果不是《間諜過家家》的爆紅,遠藤達哉大抵只是日本業(yè)界無數(shù)小有名氣的漫畫家之一,充當某位大家的助手,熬過漫長又無望的歲月,然后平平淡淡,淹沒于人群。
螃蟹終于被煮熟了——紅了,我們才會說“啊!遠藤達哉是大器晚成??!”
我注意到遠藤達哉似乎并不是個愿意公開真容的漫畫家,推測這與早年的辛勤打拼有關。年少成名者,往往意氣風發(fā),張狂一些的巴不得日元上的福澤諭吉都換成自己的;而像遠藤達哉這樣以鳥山明為偶像的,30歲之前都沒能有一部“成名作”,承受的壓力與懊喪可想而知。

人過了一定年紀,名利依舊重要,但已然不會太看重一些虛華的外在,對于遠藤達哉來說,真容,遠不及作品更適合做自己的招牌。
我們通常會說“相由心生”,相,指的是對外展示的東西。遠藤達哉在單行本上的頭像都是“月亮”,有時是含淚的,有時是被云遮蔽的。月亮是屬于夜晚的,似乎也是“孤寒”的,甚至它的光,都是借太陽的。
我想,這應該是遠藤達哉內心世界的精神寫照,孤獨、無助、不甘與堅持,月有缺,終會圓。

有了歲月的積淀和事業(yè)的不順,遠藤達哉在作品上傾注的(只能)是自己的觀察與思考,甚至還有像月亮一樣的“借勢”。
我們會注意到漫畫封面上的椅子都是近現(xiàn)代藝術中的經典作品,會注意到伊甸學園的原型可能是倫敦的伊頓公學,會注意到西國情報局的總部大樓像極了英國軍情六處,會注意到阿尼亞的原型來自早期作品《煉獄的阿西婭》中的女主角。
我會說《間諜過家家》屬于“生正逢時”,因為這幾年的日本漫畫界的確缺少這種“內外兼修”的作品,外部,指的是“分鏡、畫風”等,內部,指的是“現(xiàn)實對照、立意”等。

遠藤達哉的分鏡設計確有鳥山明的影子——誰讓鳥山明是遠藤達哉的偶像之一呢?而鳥山明的畫面那是一個干凈利落,每一幀的表現(xiàn)力都(幾乎)無可挑剔。
而在“將現(xiàn)實中的內容轉譯(對,是轉譯,不是轉移)到漫畫中”,整個故事與大眾就先期建立了一種親近感和與眾不同。ps,近年來,異世界、校園的作品過多到已經讓人審美疲勞了。
以我自己的想法,上一個這么“玩”的成功者,叫喬治·R·R·馬丁,他的《冰與火之歌》可謂是“歐洲歷史”的魔改版(魔幻改編版)。
這似乎給我們一個提醒,想玩出新花樣?那還是“源于現(xiàn)實,妙于生活”吧!

相較于同樣是漫畫家的天乃咲哉,?遠藤達哉無疑是命運的寵兒,天乃咲哉曾在某期漫畫的后記中,把作品未被市場廣泛接受比喻成尚未被撿拾的“漂流瓶” ,而遠藤達哉的成功則可以讓人慨嘆——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

如果大家喜歡這部作品,通過嗶哩嗶哩官方的【會員購頻道】【@次元書館?】收藏【間諜過家家】簡中版也是一種不錯的支持!



如果覺得內容比較有趣,你還可以通過這些傳送門邂逅更多精彩:? ???
【1】尚書堂——關于書的品鑒報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閑扯兒——陪你聊聊番劇和手游的那些事兒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壞3圣痕故事——游戲里也有歷史與文藝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壞3圣痕故事(視頻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為你讀詩(視頻)——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種花式閑扯兒——總有一款能討你歡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