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

初中化學知識全集,內容包括:物質與微觀粒子、原子、元素、化學式、化合價、相對質量、空氣、氧化反應與氧化物、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物質的變化、酸、堿、鹽、四大基本化學反應、復分解反應與中合反應、離子的檢驗、指示劑與pH試紙、常見金屬元素、置換反應與金屬活動性順序、有機物、物質溶解性
一、物質與微觀粒子
1、道爾頓在1803年提出原子概念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微粒
3、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4、分子與原子的區(qū)別在于在化學變化中是否可分
5、分子、原子、離子都能構成物質
6、分子的種類與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量有關
* 一滴水由10^21個水分子構成,用中性筆寫的一個句號由10^18個碳原子構成
一個氫原子的重量為1.674×10^-27?kg
一個氫分子的重量為3.348×10^-27?kg
二、原子
1、湯姆森在1897年發(fā)現(xiàn)了原子內有電子
2、盧瑟福在1911年提出核式結構模型
3、波爾在1913年改進了核式結構模型
4、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5、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
6、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7、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8、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電子數(shù)
9、核電荷數(shù)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
10、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叫元素
11、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特例:氕(氫的同位素)
12、元素是種類,不可數(shù);原子是個體,不是種類
13、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不同中子數(shù)的同一類原子叫同位素
14、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集團
15、陰離子帶負電,陽離子帶正電
三、元素
1、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
2、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布
a地殼:氧48.60% ?硅26.30% ?鋁7.73% ?鐵4.75% ?鈣3.45% ?鈉2.74% ?鉀2.47% ?鎂2.00% ?氫0.76% ?其他元素1.20%
b人體:氧65% ?碳18% ?氫10% ?其他元素7%
c海水:氧85.5% ?氫10.7% ?氯2.0% ?其他元素1.5%
4、元素符號
氫 H 氦 He 鋰 Li 鈹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 Ne
鈉 Na 鎂 Mg 鋁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氬 Ar 鉀 K 鈣 Ca
錳 Mn 鐵 Fe 銅 Cu 鋅 Zn 金 Au
銀 Ag 碘 I 鋇 Ba 汞 Hg 鉛 Pb
5、元素符號的意義
a一種元素
b一個原子
c金屬單質與非金屬固體單質(除碘外)
d如果符號前有數(shù)字,只表示幾個原子
6、元素周期表 ?[俄]門捷列夫


7、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
同周期:
原子序數(shù)從左到右逐漸變大
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變小
同族:
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一直增大
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化學性質相似
四、化學式
1、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化學式
2、單質化學式寫法:
首先寫出組成單質的元素,然后在符號的右下角標上數(shù)字
化合物化學式寫法:
首先按順序寫出元素,然后根據(jù)元素的化合價標上數(shù)字
3、化學式的意義:
a一種物質
b一個分子
c如果化學式前有數(shù)字,只表示幾個分子
4、離子符號:在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
5、常見離子符號
氫氧根:OH -???????? ????????硫酸根:SO4 2-
硝酸根:NO3 -???????? ???? ?碳酸根:CO3 2-
碳酸氫根:HCO3 -????????銨根:NH4 +
亞硫酸根:SO3 2-?????????磷酸根:PO4 3-
高錳酸根:MnO4 -
五、化合價
1、常見離子化合價
氫氧硝酸負一價,碳酸硫酸負二價。
碳酸氫根負一價,高錳酸根負一價。
亞硫酸根負二價;磷酸根,負三價!
2、常見元素化合價
鉀鈉銀氫正一價,鈣鎂鋇鋅正二價。
氟負一,氧負二;鋁正三,硅正四。
銅正一正二價,鐵正二正三價。
硅正四負四價,氮磷負三正五價。
氯溴碘負一正五七價,硫負二正四六價。
碳負四正二四價,錳正二四六七價。
六、相對質量
1、國際上規(guī)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表示原子的質量關系
2、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值,沒有單位
3、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實際質量除以一個碳—12原子的1/12
相對分子質量=各原子相對質量之和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4、常見元素相對質量
氫1 ?碳12 ?氮14 ?氧16 ?鈉23 ?鎂24 ?鋁27 ?磷31 ?硫32 ?氯35.5 ?鉀39 ?鈣40 ?錳55 ?鐵56 ?銅64 ?鋅65 ?銀108 ?碘127 ?鉑195 ?金197 ?汞201 ?鉛207
5、常見物質相對分子質量
水H2O 18
二氧化碳CO2 44
氧氣O2 32
?一氧化碳CO 28
氯化鈉NaCl 58.5
氫氣H2 2
碳酸鈣CaCO3 100
空氣(?混合物) 29 ?
過氧化氫H2O2 34
二氧化硫SO2 32????? ?
臭氧O3 48
氯氣Cl2 71
七、空氣
1、空氣成分:氧氣21% ?氮氣78% ?稀有氣體0.94% ?二氧化碳0.03% ?水蒸氣和塵土0.03%
2、氮氣:一種無色、無味、性質較不活潑的氣體
用途:燈泡充氮,食品充氣包裝,*******,冷凍劑
3、二氧化碳:一種密度比空氣大、無色、無味、性質不活潑的氣體
用途:光合作用,人工降雨,保藏食品,制作純堿、尿素、汽水、滅火器
4、稀有氣體:化學性質很不活潑
用途:醫(yī)療麻醉,激光技術,保護氣,制作航標燈、閃光燈、霓虹燈、人造小太陽,制冷
氧氣:不易溶于水,常溫下1升水能溶解30毫升氧氣,在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克/升,在壓強10100帕、-183℃時液化為淡藍色液體,在-218℃時凝固成雪花狀藍色固體
*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用途:供給生物呼吸,助燃劑
八、氧化反應與氧化物
1、物質與氧發(fā)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
2、在氧化反應中氧氣具有氧化性
3、氧化性:反應過程中能提供氧的性質
4、有氧化性的物質叫氧化劑
5、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劇烈的氧化反應
6、爆炸:在有限空間內發(fā)生劇烈的氧化反應
7、物質在緩慢氧化時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失,會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不經(jīng)點火,也會自己燃燒,這種現(xiàn)象叫自燃
8、著火條件
a有助燃劑
b溫度達到著火點
c物質是可燃物
9、破壞著火條件的任何一個條件都可以滅火
10、常見氧化反應
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b硫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c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大量濃厚的白煙
e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11、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九、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
1、由多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化學反應叫化合反應
2、由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
3、在化學反應中,只改變反應速度,不改變本身質量和化學性質的一種物質叫催化劑
4、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
5、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化學方程式
6、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a反應物和生成物
b反應條件
c物質之間的比例
7、化學方程式寫法
首先寫出各物質的化學式,然后配平,最后標注反應條件和物質符號
十、物質的變化
1、化學變化伴隨著物理變化
2、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3、化學性質是化學變化的根本原因
十一、酸、堿、鹽
1、一些物質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而離解成自由離子的過程叫電離
2、酸在水中電離生成的陽離子只有氫離子
3、酸的通性
(1)酸能使指示劑變色
(2)酸能與堿反應〖酸+堿=鹽+水〗
(3)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4)酸能與某些金屬反應〖酸+金屬=鹽+氫氣〗
(5)酸能與鹽反應〖(強)酸+鹽=(弱)新酸+新鹽〗
4、酸的個性
(1)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叫鹽酸
(2)濃鹽酸(溶質質量分數(shù)37%~38%)和濃硝酸都具有揮發(fā)性
(3)濃鹽酸敞開放置會產生白霧,溶劑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
(4)濃硫酸和硝酸都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5)濃硫酸能把有機物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脫出結合成水,所以它有脫水性,濃硫酸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具有吸水性
*脫水性是化學性質,吸水性是物理性質
(6)稀釋硫酸
把硫酸沿杯壁或玻璃棒倒入,并且不停攪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中,因為水倒入硫酸中會造成液體飛濺
?

如果硫酸濺到皮膚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沖洗,最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嚴重時應立即送醫(yī)院
(7)硝酸、硫酸、鹽酸都要密封保存,硝酸要放在棕色瓶子中
5、堿電離生成的陰離子只有氫氧根離子
6、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使指示劑變色
(2)堿能與酸反應
(3)堿溶液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 〖(可溶)堿+非金屬氧化物=鹽和水〗
(4)堿溶液能與鹽反應〖(可溶)鹽+(可溶)堿=新堿+新鹽(新鹽、新堿中有一種是沉淀)〗
7、堿的個性
(1)氫氧化鈉(又叫燒堿、火堿或苛性鈉)是白色固體,易潮解,有腐蝕性,極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熱量,能溶解有機物,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2)潮解:暴露在空氣中的某些固態(tài)物質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表面潮濕而逐步溶解
(3)氫氧化鈣(俗稱石灰粉、石灰漿、熟石灰或消石灰)它的水溶液叫石灰水,氫氧化鈣是微溶于水的白色固體粉末,具有腐蝕性
8、鹽是酸與堿反應的生成物,是酸根陰離子與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9、食鹽是鹽,鹽不一定是食鹽;
鹽是晶體,晶體不一定是鹽。
10、幾種常見的鹽
(1)碳酸鈉(又稱蘇打、純堿),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
(2)碳酸鈣(俗稱大理石、石灰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它是一種難溶的鹽
(3)氯化鈉(又叫食鹽)是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是重要的食物和化工原料
11、鹽的通性
(1)鹽能與酸反應
(2)鹽能與可溶堿反應
(3)鹽能與鹽反應〖(可溶)鹽+(可溶)鹽=(可溶)新鹽+(不可溶)新鹽〗
十二、四大基本化學反應
1、化合反應
2、分解反應
3、復分解反應
4、置換反應
十三、復分解反應與中合反應
1、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應叫復分解反應
2、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合反應
3、中合反應是復分解反應的其中一種
4、中合反應實質:酸的氫離子與堿的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
十四、離子的檢驗
1、氯離子的檢驗
向待測液體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若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液體中有氯離子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向待測液體中滴加稀鹽酸,若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則液體中有碳酸根離子
3、銨根離子的檢驗
用堿液與待測液體混合,若生成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液體中有銨根離子
4、氫氧根與氫離子的檢驗用指示劑或pH試紙
十五、指示劑與pH試紙
1、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
2、常用指示劑在不同酸堿性溶液中的顏色
石蕊遇酸變紅,遇堿變藍,中性呈紫色。
酚酞遇酸無色,遇堿變紅,中性呈無色。
藍色石蕊試紙,遇酸變紅;紅色石蕊試紙遇堿變藍。
3、pH試紙使用方法
先用潔凈玻璃棒蘸取少許待測液體滴在pH試紙上,然后將試紙呈現(xiàn)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測出pH值。
十六、常見金屬元素
鋰Li 鈉Na 鎂Mg 鋁Al 鉀K? 鈣Ca 鈦Ti
鉻Cr 錳Mn 鐵Fe 鎳Ni 銅Cu 鋅Zn 銫Cs
鋇Ba 鎢W? 鈀Pd 銀Ag 錫Sn 鐳Ra 銥Ir
鉑Pt 金Au 汞Hg *Tl 鉛Pb 鉍Bi 鈾U
十七、置換反應與金屬活動性順序
1、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置換反應
2、金屬活動性順序
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3、置換反應實質:電子發(fā)生轉移
十八、有機物
1、有機物是一類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除外)
2、甲烷具有可燃性,是最簡單的有機物,燃燒時產生淡藍色火焰
3、有機物是很好的溶劑
4、常見的有機物
甲烷 CH4? 乙炔 C2H2 丁烷 C4H10 丙烷 C3H8 葡萄糖 C6H12O6 醋酸(乙酸)CH3COOH
十九、物質溶解性口訣
鉀鈉鋇鈣銨堿溶,鉀鈉銨硝鹽全溶。
鹽酸鹽除銀不溶,硫酸鹽除鋇不溶。
其余鹽類均不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