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料中的五位用戟梟雄名將:典韋第一,呂布排不上號,曹操劉備孫權(quán)能排第幾?

近來看了一些文章,都說戟是儀仗用品而非制式兵器,這種說法顯然不合史實: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戟一直是車戰(zhàn)的主要兵器,步兵也大量裝備,其殺傷力比戈更大。戈一般是用來啄,而戟能劈能刺能鉤,除了后來被淘汰的鉤鑲(漢朝畫像磚上有),很少有兵器能克制住它。
即使是到了漢朝,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克制戟的鉤鑲,戟也沒有退出軍陣,我們在漢末三國史料中,還能看到不少梟雄名將的用戟記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雖然沒有出土實物而只剩下了石牌,但也能證明此物確實存在過。

據(jù)《明史·卷七十·志第四十六選舉二》記載,直到明朝,戟法仍然是武進士的必考科目:“萬歷之末,科臣又請?zhí)卦O將材武科,初場試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zhàn)車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知者言之。”
明初大將康茂才的兵器就是大戟,這在《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中也有記載:“(張)士誠遣銳卒迎斗,大戰(zhàn)尹山橋。茂才持大戟督戰(zhàn),盡覆敵眾?!?/strong>
另據(jù)《明史·卷二百九十三·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忠義五》記載,不但大將用戟,就是副縣級的小官,也會用戟殺敵。在崇禎十五年的盱眙之戰(zhàn)中,“賊至,士民悉走,獨主簿胡淵不去??h故無城,淵持戟至龜山寺力斗,殪數(shù)人?!?/strong>
演義小說中的明朝用戟大將多如牛毛,比如《皇明英烈傳》中的康茂才手下,用的全是戟:“康茂才為東隊先鋒,俞通源為副,帶領周德興、李新、顧時、陳德、費聚、王志、葉升七將,都是青旗、青甲,頭戴太乙蚊飛翠點紫金盔,手執(zhí)點鋼七葉方天戟?!?/p>
演義小說不能拿來當依據(jù),咱們今天的話題,是依據(jù)史料來評選三國用戟梟雄名將:典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曹操也有資格入選,而呂布則肯定不能上榜,另外三個名額應該給誰?

按照《三國志》記載,長戟仍然是各路諸侯精銳衛(wèi)隊的常備武器,在磐河界橋之戰(zhàn)中,袁紹被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突破牙門,他最后一道防線就是“帳下強弩數(shù)十張,大戟士百余人”;孫權(quán)在逍遙津差點被張遼活捉,也是長戟兵救了他的命:“權(quán)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strong>
雖然漢末三國時期長戟并沒有消失,但史料中的呂布,用的卻是長矛而非方天畫戟,這一點很多讀者都知道,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璨在《漢末英雄記》中也有記載,呂布與郭汜在長安城下單挑,用的就是長矛而非方天畫戟:“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zhàn),布以矛刺中汜?!?/strong>
單挑既分勝負也決生死,呂布當然要用自己的拿手兵器,如果呂布慣用武器是方天畫戟,是不會換成長矛的。
近年來隨著喜歡讀史的人越來越多,呂布用矛不用戟幾乎已經(jīng)成了共識,所以不把呂布列為三國用戟高手,應該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同樣沒有爭議的,是典韋在三國名將梟雄中最擅長用戟,這一點連曹營將士也都承認并稱贊:“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strong>
漢朝的一斤大約是現(xiàn)在的四兩半左右,典韋一支戟有十八斤,一般人掄不起,但是作為古代名將,倒也不算超重。
三國名將的兵器,在史料中有重量記載的,好像除了典韋,就沒有別人了(可能有,但筆者孤陋寡聞沒看到記載),所以典韋應該是三國用戟名將的的第一高手,他擊敗呂布,就是長戟短戟輪流使用:“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韋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
典韋在生命最后一息,用的還是長戟:“賊前后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余矛摧?!?/strong>
這里順便說一句,“胡車兒盜戟”也是虛構(gòu),實際是曹操想收買張繡軍中第一高手胡車兒,張繡怕自己遇刺才發(fā)動叛亂:“繡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繡聞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strong>

典韋以戟成命、持戟而死,說他是三國用戟第一高手實至名歸,能與其并驅(qū)爭先的,就應該是張遼張文遠了,他在逍遙津八百破十萬,用的也是長戟:“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strong>
要論用長戟殺敵斬將數(shù)量,張遼的戰(zhàn)績不在典韋之下,只可惜史書沒有說張遼用的戟有多重,是他特制的長戟,還是跟小兵一樣用的制式兵器。
我們細看《三國志》,就會發(fā)現(xiàn)不但各路諸侯都有精銳的長戟部隊,他們本人也喜歡用戟,手邊幾乎都有短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曹操,除了格虎大戟,還有行刺時隨身攜帶的短戟。
曹操行刺十常侍中的張讓,用的就是短戟而非環(huán)首刀或漢劍,被發(fā)現(xiàn)后揮舞手戟殺出重圍跳墻逃走,估計就是借助了短戟的鉤子。

考慮到曹操既能用格虎大戟狩獵,又能用短戟近身格斗,把他列為三國第三用戟高手,估計董卓和劉備都沒有意見。
董卓曾經(jīng)用手戟投擲呂布,劉備曾經(jīng)用手戟投擲說趙云叛逃的部將(可能是糜芳),但是都沒有命中,這說明擅長箭法和劍術的董卓劉備,用手戟的技術比較一般。
真正用手戟殺人并載入史冊的,是孫策而非太史慈,孫策用來殺嚴白虎之弟嚴輿的手戟,應該不是從太史慈背上搶來的。
嚴輿有勇力,據(jù)說還會輕功,但是在孫策的短戟之下,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策知其無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strong>
哥哥孫策用手戟殺死了嚴白虎的弟弟,弟弟孫權(quán)也會用戟,但是他打的不是“二白虎”而是真老虎:“權(quán)親乘馬射虎于庱亭,馬為虎所傷,權(quán)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strong>

除了孫策孫權(quán)兄弟,東吳名將甘寧也說自己“能雙戟舞”,蜀漢程畿(字季然)跟劉備一起伐吳被圍,戰(zhàn)歿時用的也是長戟。
長戟短戟從秦漢一直用到明清,直到火藥武器全面普及,長戟才逐漸退出戰(zhàn)場,筆者跟很多人一樣,也曾有過“武俠夢”,夢中的自己,用的就是方天畫戟。
喜愛冷兵器的讀者諸君,對長戟應該也比較了解,但不知方天畫戟和丈八蛇矛擺在面前,您會選擇哪一種?如果讓您依據(jù)史料從三國梟雄名將中選出五位用戟高手,您會選誰?又會如何給他們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