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在印度產能不順利,機殼加工成品一半被退回
蘋果目前仍以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近年盛傳蘋果有計劃大幅提高iPhone在印度的產量,不過進展似乎不大順利,外媒報道目前蘋果在印度機殼加工合作伙伴提供的成品,高達一半不符合蘋果的品質要求,被退了回去。
蘋果要在印度提升iPhone產能,勢必得建立當地的供應鏈,而印度最大集團塔塔(Tata)便是其中之一,不過日經新聞旗下的金融日報報導,出自塔塔集團位于印度南部霍蘇爾的iPhone機殼工廠,每兩件零件中只有一件符合品管要求,可以真正送往生產線進行近一步加工組裝,而蘋果的不合格率目標是0%。
除了品管問題,印度方面的態(tài)度將是蘋果在印度擴充產能的阻礙,報導中蘋果員工表示,中國的供應商會全力配合蘋果的需求,甚至能將原本預計需要數周的任務,在隔天就能完成交差,但印度的公司態(tài)度松散,并不會把客戶的要求視為當務之急。
印度裔科技企業(yè)家與學者認為,雖然印度各省政府已經盡全力配合,并且想仿造中國模式吸引企業(yè)進駐,但終究只是嬰兒學步,現在蘋果進入實地演練之后,才知道真實狀況,他估計還要三年,印度政府期望的” 印度制造」才能有顯著的規(guī)模提升。
還呼吁印度的工程師學習「Jugaad」精神,以突破常規(guī)的方式來使現有事物發(fā)揮作用,或者以有限資源發(fā)揮最大創(chuàng)新,因為接下來在印度的每一步都會是挑戰(zhàn),另外也建議蘋果應該開始適應印度的工作文化,尤其是做好應對印度官僚式體制的準備。
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及印度政府的獎勵吸引,去年摩根大通預測,2025年全球有25%的iPhone將由印度制造?,今年稍早南華早報更報導比例將在2028年達到50%,但蘋果終究在中國深耕多年,印度目前的供應鏈仍無法比擬,加上中印對工作文化的差異頗大,蘋果如果想以印度取代中國作為產品生產重鎮(zhèn),在軟硬方面上都還有許多困難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