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焦慮」,讓我很焦慮

青年人的悲喜并不相通,焦慮卻大同小異。

「熬夜的人是我,搜索“熬夜猝死的幾率有多大?””猝死的癥狀有哪些?”的也是我」
「昨天剛發(fā)完工資,今天就要還花唄,唰的一下,宛如沒發(fā),工資在我這到底留下了什么」
「腦子一有空就會想,工作怎么規(guī)劃?房貸、信用卡怎么還?快30了還沒遇到對象怎么辦…… 充滿儀式感地想完這些問題之后,又愉快的把它們都放下,接著該咋樣咋樣,仿佛剛剛用腦過了一遍之后,事情就都解決了一樣」
「一到深夜就開始懊悔逝去的昨天,然后像打了雞血一樣,熬夜規(guī)劃全新的明天,結(jié)果天一亮,所有的計劃敗給了早起」
「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xù)性混吃等死」

「工資入不敷出,時而安于現(xiàn)狀,時而不甘平淡。」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年齡不斷增長,看新來的同事,陷入了無盡的年齡的焦慮?!?/p>
「我的問題主要在于錢不多而想得太多」
---
我們在焦慮什么?
青年人為了不被瞬息萬變的世界落下,于是各種拼命努力,各種碎片時間打卡,連娛樂看個電視,都要來個倍速播放。
大家總是匆忙度日,困惑、疏離、心理混亂,無法擁有愛人與被愛的體驗,不斷設(shè)法讓自己分神、逃避無聊、避免孤獨,直到「困擾」成為問題本身為止,當我們不知自己歸屬時,焦慮便產(chǎn)生。
---
越努力,越焦慮?
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里說,恐懼是我們面對著威脅,但是知道威脅是什么,但是焦慮是你知道自己面對著威脅,但是卻不知道威脅自己的對象是什么。
焦慮是一種眩暈,一種混沌。
美國作家威廉·德雷謝維奇在《優(yōu)秀的綿羊》一書中,描述過這樣的一類人群:
他們非常擅長解決手頭的問題,但卻不知道為什么要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斗志昂揚,卻沒有目標,光鮮亮麗,卻充滿焦慮,他們付出超過常人的努力去追求優(yōu)秀,卻不清楚自己的目標,也體會不到努力帶來的樂趣。
“反正我周圍人都在努力,我也不能被落下就對了??吹絼e人都那么拼命,真的壓力好大。”

人云亦云...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到最好。它只會培養(yǎng)你盲目的野心,讓你陷入物質(zhì)為上的野蠻性競爭。
不知道自己為何奔跑,就很難讓自己停下來。而奔跑的姿態(tài)一旦成為一種不帶目標的慣性,反而會讓你距離真正的優(yōu)秀越來越遠。
---
如何不焦慮?
我們可以做個小實驗,如果此刻的你正在焦慮,不妨寫下你的焦慮清單,一個星期以后再來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大多根本是無關(guān)緊要的,甚至有些事它已經(jīng)自動解決了。
“從更長遠的看,你眼前很焦慮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微不足道的?!?/p>
我們因焦慮而痛苦,往往不是因為焦慮本身,而是我們沒有為焦慮采取足夠多的行動。
波士頓大學(xué)焦慮和相關(guān)疾病中心創(chuàng)辦人大衛(wèi)·巴洛在《焦慮及其疾病》中說道:“焦慮的功效,是針對可能的危險狀況而給予警告,也會觸發(fā)內(nèi)在的心理機制。”
如同開心、快樂一樣,焦慮,也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而焦慮的發(fā)生源于,你意識到你不可能完成或是不能很簡單完成某件事。
我們想想,工作、生活上,那些最該做的事情,往往不是很簡單就能完成,我們本能就會去逃避,希望于做更容易的事或放松的事來尋求安慰。結(jié)果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們最該做的事情還是沒有完成,于是更加焦慮。
我們能感知焦慮,應(yīng)該要恭喜我們,有社會調(diào)查顯示:成功人士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大家大可不必反抗焦慮,積極地接受焦慮,和焦慮和諧共處。

它就像我們精神世界的朋友,盡管有時它們在不斷的激怒我們,使我們痛苦,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促使我們進行自我挖掘,然后回爐重造,將自己鍛煉成為一個更高級、更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