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華|水墨之界—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藝術家簡介】

吳秋華,福建省福州市人,1980年進福州市美術館,1993年-2000年任福州市美術館美術室主任,并擔任福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書法家協(xié)會秘書長助理,同時擔任福州業(yè)余美術學校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福州分校教務主任,2000年調入福州畫院,福州畫院特聘畫師,工會主席,《中國藝術博覽》編委會顧問,西安亮寶樓中國書畫名家聯(lián)誼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海峽吳氏總會書畫院畫師。
【作品鑒賞】
業(yè)精于辛勤,藝高于刻苦
--賀“春華秋實”吳秋華畫展
文/吳華光
吳秋華有句自我格言:“辛勤”是事業(yè)成功之前提,“刻苦”是藝術前進之動力。聽后我深有此感,大千世界萬物事業(yè)的成功秘訣都離不開辛勤的勞作與刻苦的探索,吳秋華也不例外,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辛勤刻苦耕耘之后,今天他終于迎來了舉辦個人畫展的日子,即將展出的五十多幅工筆畫精品將給觀眾帶來美的精神享受,同時也讓人看到了吳秋華在工筆畫創(chuàng)作道路上踏踏實實的繪畫作風和不求驚天動地,但求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做事風格。

《時光靜好》四條屏?
133×34.5cm×4

《錦上添花》
133×69cm
吳秋華舉辦個人畫展消息的確給了我一個驚喜,都說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堅持二十年苦研工筆畫而不為世人所知,甚至有人把他從事的國畫專業(yè)遺忘,直至 2008 年吳秋華的國畫作品《紫荊鳴春圖》和論文《個性是國畫藝術的生命力》發(fā)表在國家藝術核心期刊《美術之友》上,我才注意到他。今天他能創(chuàng)作出舉辦個展所需要相當數(shù)量的作品,而且是累人耗時的工筆畫作品,尺度之大、數(shù)量之多,實屬不易。驚喜過后難免對其作品質量產生了質疑,然而這個疑問也隨著我看到吳秋華畫后而逐漸消失,從而深信了福州美術界對吳秋華辛勤刻苦繪畫的贊譽,都說吳秋華做人低調、不好張揚,是個“埋頭耕耘,不問收獲”的人。

《曠野雄風》
133×69cm

《秋山和諧圖》
171×93cm?
2011年
于其說是他性格內向所至,不如說是他對自己作品存有永遠不滿足的謙遜之情。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每當我去福州畫院展廳觀展后去吳秋華工作室拜訪,總會看到他在埋頭認真地作畫。福州畫院傳達室老林告訴我:吳秋華上班沒有假日,無論是刮風下雨,逢年過節(jié),他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回去,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作畫。充分體現(xiàn)了吳秋華對繪畫藝術的酷愛與追求。

《鶴舞荷塘》
133×69cm
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總是陪伴付出辛勤刻苦勞動的人。的確如此,我觀吳秋華的工筆畫作品,氣局闊大,生機勃發(fā),他那喜好用畫全景式工筆畫來表達畫意的手法,在展示他扎實基本功的同時,也展現(xiàn)出他驚人的毅力和耐力。另一方面,吳秋華采用工寫結合的傳統(tǒng)技法,使作品畫面主次分明,并充滿了文學味道,可以看出,他把自己文學修養(yǎng)融進了筆墨,在他筆下的山水花鳥走獸是其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關乎生命意義的思考的形象化和藝術化,在傾注“韻”味和“趣”呋的同時也提出了“形”“神”兼?zhèn)涞膯栴},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耐人尋味。

《除害無閑事》
171×93cm
2015年
我記得 2009 年,吳秋華的長篇小說《他鄉(xiāng)有淚》在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然而畫家寫小說也招來了一些人質疑,但吳秋華告訴我:“寫作只是為了提升文學修養(yǎng)水平,為繪畫藝術服務?!彼€引用了著名畫家葉淺予先生說過:“畫家要有文學修養(yǎng),如果沒有文學修養(yǎng),那你這個繪畫作用就小了。”指明了文學修養(yǎng)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起到的關鍵作用。2011年1月他以“文學修養(yǎng)是成就中國畫藝術的關鍵?!睘轭},撰寫論文,相繼在《中國藝術經典》和福州畫院院刊上發(fā)表,同時發(fā)表了他的幾幅佳作。

《冰清玉潔之一》
171×186cm
2012 年他那富有寓意的工筆畫作品《餓鷹撲禽》榮獲由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的“2012 當代中國百名中國工筆畫家提名展”優(yōu)秀作品獎,作品并被收藏,同時獲獎作品和個人肖像簡歷刊登在《美術報》總第 977期,使我完整地看清了吳秋華國畫作品的個性風格和藝術特色:是注重畫與現(xiàn)實生活的有機結合;是充盈著一和生活氣息,在畫中賦予了更多的人性化、情感化;是喜好“借物抒情,主張畫中有“畫”,使作品耐人尋味;是強調中國畫藝術要有服務社會傳播正能量、鞭撻假、丑、惡的社會責任感。值此我理解了吳秋華為什么白天刻苦作畫,晚上辛勤寫作的苦心,就是為了追求中國畫精髓和靈魂,讓繪畫作品充滿“神韻”和“趣味”形成情景交融,雅俗共賞的意蘊,達到讓人回味無窮的社會效益。?

《冰清玉潔之二》
171×93cm
為達到“借物抒情”畫中有“畫”這一中國畫最高境界,吳秋華故意在給自己增加創(chuàng)作難度,將技法、神韻與作者的文學修養(yǎng)綜合為一體,這種綜合性是中國繪畫藝術的主體,能使畫家達到“輕而易舉”的創(chuàng)作境地。正如宋沈括所言:“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寫到這里也讓我想起古人曾說:謀事求成,當以勒為徑,苦作舟之精神也。從中贊嘆吳秋華辛勤作畫,刻苦創(chuàng)藝精神,為此有人引用齊白石先生的詩句:“食葉蠶肥絲自足,采花蜂苦蜜方甜”對吳秋華其人其畫贊譽。?

《春光明睸》
171×93cm?
2013年
當下國民正精神煥發(fā),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鼓勵我們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根生活,創(chuàng)作出無愧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大好形勢為我們提供了大好的創(chuàng)作條件!歲月為歌、藝海無涯,相信正當盛年的吳秋華會精益求精、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祝吳秋華畫展圓滿成功!
(作者:吳華光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xié)會員、福州畫院特聘畫師、福州霞光畫院副院長。本文已發(fā)表在福州畫院院刊。)

《麗日融合》
171×93cm
2014年

《比翼雙飛》
171×93cm
2014年

《四季皆春,百鳥賀歲》
200×10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