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執(zhí)政的帝王 北魏后廢帝元朗
洛陽,一座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締造了無數(shù)中華文明的傳奇。“山南水北為陽”,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qū)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著洛河一字排開,舉世罕見。百余位帝王在此執(zhí)政。今天就說說北魏后廢帝元朗。
元朗(513年-532年12月26日),字仲哲,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五任皇帝( 531年10月30日 - 532年6月),延昌二年(513年),元朗出生于北魏首都洛陽。章武王元融第三子,母親是程氏。高歡起兵討伐爾朱氏,立為皇帝,年號中興。史稱后廢帝。
永安二年(529年),北魏的大權(quán)已落入北魏天柱大將軍爾朱榮手中。十六歲的元朗出仕為官,憑著北魏宗親的身份出任堂叔肆州刺史、魯郡王元肅的后軍府錄事參軍、儀同開府司馬。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孝莊帝將權(quán)臣爾朱榮誘殺。十二月,爾朱榮侄子、北魏天柱大將軍爾朱兆替叔父爾朱榮報仇攻入洛陽,俘殺孝莊帝,立元恭為帝(即節(jié)閔帝)。其后,爾朱氏集團操縱了北魏朝政。
晉州刺史高歡欲取而代之。普泰元年(531)二月,爾朱氏改立元恭為帝,改元普泰。六月,高歡等于信都(今冀州)起兵,公開反對爾朱氏。冬十月壬寅,擁立渤海太守元朗為帝,在信都城西登上皇帝位,登壇焚柴祭天,大赦天下,稱中興元年。文武百官普加四級。元朗封高歡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錄尚書事、大行臺,增加食邑三萬戶;高歡的黨羽高乾邕升任侍中、司空公,高敖曹升任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北魏普泰二年(532)閏三月二十八日,爾朱氏集團與高歡集團在韓陵(今河南安陽市東北部)地區(qū)展開了激烈大戰(zhàn)。高歡軍騎兵不足2000,步兵不滿3萬。爾朱氏集團爾朱兆、爾朱天光、爾朱度律、爾朱仲遠率領(lǐng)的軍隊有二十萬。高歡在韓陵山布設(shè)圓陣,阻塞歸路,使部眾決心死戰(zhàn)。高歡自領(lǐng)中軍,從父弟高岳領(lǐng)右軍,高敖曹領(lǐng)左軍,與爾朱兆軍激戰(zhàn)。高岳領(lǐng)500騎沖其前,部將斛律敦收散卒躡其后,高敖曹以千騎在敵軍中橫沖直撞,高歡軍隊前后夾擊爾朱氏軍,大敗之。高歡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隨后高歡攻克晉陽,逼得爾朱兆兵敗自殺。節(jié)閔帝為了向高歡示好,便將爾朱世隆處死,爾朱天光、爾朱度律逮捕交給高歡處置。只有爾朱仲遠南逃蕭梁,爾朱集團自此覆滅。高歡成為北魏最有實力的軍閥及實際掌權(quán)人。
高歡嫌棄元朗一系與北魏皇室關(guān)系較遠,正統(tǒng)性不足,強迫元朗禪讓。于中興元年(532年)四月十八日,元朗在河陽禪位,高歡另立北魏孝文帝之孫元修為帝。隨后元朗就被孝武帝封為安定王并軟禁在洛陽,節(jié)閔帝則被處死。半年后孝武帝為了免除后患,就將當過皇帝的元朗和元曄一起處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