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外網資料后,我發(fā)現(xiàn)蘇聯(lián)沒有“漫畫”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 情報姬
轉載事宜請后臺詢問哦
文丨二七 審核丨菜包
排版丨鹿九

蘇聯(lián)人有卓越的工業(yè),激昂的藝術,璀璨的思想。
這里面甚至還涉及動畫、諷刺漫畫。
可我卻有個疑問——蘇聯(lián)難道沒有那種長篇的、連載的,容納了浪漫與幻想的現(xiàn)代漫畫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始在互聯(lián)網上檢索相關歷史,但結果卻是一無所獲。
這個結果讓我有點不敢置信,于是我擴大了搜索范圍,將目標朝向了俄國、蘇聯(lián)、俄羅斯,然后就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雷帝的超級無敵史詩級“漫畫書”??
在二次元視角里,作為俄國沙皇,伊凡雷帝最廣為人知的形象是這樣的。

在大眾視野里,他則是那個殺子的殘暴父親。

而我們的蘇聯(lián)漫畫往事,就要從這位沙皇講起。
名畫中描繪的,是1581年的某個傍晚。偉大的沙皇因不滿兒媳失禮,對其拳打腳踢直至流產;憤怒的皇子闖入冬宮對峙,結果被權杖擊頭而死。
僅從這悲慘的結局來看,這無疑是位相當殘暴的父親。
可就是在悲劇發(fā)生的近十年之前,或許也是一個夜晚,老沙皇曾開心的帶著兒子,興沖沖的沿著冬宮的廊道前行,在他們面前,侍者將門扉推開,里面擺放著一本大書。

這是父親送給兒子的一本史詩級“漫畫”。名字叫做《伊凡雷帝圖解編年史》(《The Illustrated Chronicle of Ivan the Terrible》),又叫《沙皇之書》。
這本書是老沙皇召集精英,歷時多年編撰而成。其中知識涉及歷史、經濟、政治……也是父親給孩子準備的一本特殊教材。
由于全書圖片材料占據(jù)內容的三分之二,所以其類型可以被劃分為圖畫文學,我們也可以叫做圖畫書、圖形文學,或者——
原始漫畫(proto-comics)。

講述了一位士兵拯救彼得大帝的故事)
原始漫畫與現(xiàn)代漫畫的關系,解釋起來會相當復雜??傊?,我們可以簡單將之理解為前后發(fā)展關系。
這類東西在很多年里,都是民間文學中最受歡迎的形式之一。
十七世紀的俄羅斯人經常會接觸這些玩意,以了解新聞、童話,或者宗教故事。

至于《沙皇之書》,這是官方層面的集大成者,也是俄羅斯原始漫畫中最偉大的作品。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俄羅斯的原始漫畫也會在二十世紀中期進化,然后就像同時期的日本與美國那般,孵育出龐大的現(xiàn)代漫畫產業(yè),但歷史最不缺乏的就是意外。
至于這個意外的名字,
他叫拿破侖。

? 當漫畫不再是漫畫??
在十九世紀之初,法國人曾在拿破侖帶領下入侵俄國。
面對這支征服了整個西歐的勁旅,俄國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一度丟失莫斯科。
針對危局,俄國宮廷絞盡腦汁想出了一條良策——堅壁清野。

他們認為,只要能夠斷掉法國軍隊在本國的補給獲取,那就能讓對方因補給線的漫長不攻自破。
可問題在于,該如何讓俄國平民配合宮廷政策呢?
單用刀子威脅,強行收繳糧食是不現(xiàn)實的,那只可能后院起火。政府必須讓大眾知道其中的利害,甚至夸張一些也大無不可,之后就能棒子加棗,剛柔并濟,達成目的。
沿著這個需求,不知道哪位大聰明想起了原始漫畫。
于是政府開始以這種民間藝術形式,向人們展現(xiàn)法軍的暴行、民族的危機,最后令法軍倒在了俄國民眾的堅壁清野之中......

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場戰(zhàn)爭,原始漫畫才得到了官方認可,并被當做政府宣傳的利器。
之后俄國政府更是食髓知味,以此形式宣傳各種信息達成維穩(wěn)目的,比如飲酒的危害、公有土地政策等。

正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有反抗。
既然官方能夠拿“漫畫”維持平穩(wěn),那革命人士自然也可以用漫畫進行反擊。
于是,諷刺漫畫應運大興。
所謂諷刺漫畫,是圖形文學發(fā)展上的一條特殊支線,是革命伴生的產物。
它正式崛起是在法國大革期間,源于法國藝術家對統(tǒng)治階級的辛辣諷刺,也曾被當時的救國委員會與保皇派用來相互攻擊。

人物的目光看向觀眾,會心一笑)
在這種情境中,諷刺漫畫漸漸成為了一種政治語言。
不過法國人并沒有將這光輝延續(xù)下去,因為拿破侖并不喜歡。
相反,它開始在歐洲各地繁盛——尤其是俄國。
藝術家、革命人士開始拿畫筆反抗畫筆,用諷刺呼喚覺醒。

再然后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那是十月革命、是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也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 消失的蘇聯(lián)漫畫??
在從革命到建立共和國的過程中,諷刺漫畫當然不具備決定性作用,鐵與血的犧牲才是關鍵,但其在精神層面的效果,卻也不容忽視。
大抵是因為察覺了這一道理,蘇聯(lián)一直有在用漫畫進行政治宣傳。
他們一面用其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另一方面也用其宣傳社會主義的美好。

可以說,蘇聯(lián)從不排斥漫畫,但蘇聯(lián)的前四十年沒有漫畫,卻也是事實。
別誤會,我不是自相矛盾的煞筆。蘇聯(lián)長期沒有的,其實是那種采用了圓柱體對話框、電影風格構圖,故事復雜且具有戲劇性的“現(xiàn)代漫畫”,也就是我們如今眼中最普世的漫畫概念。
那蘇聯(lián)的青少年看什么呢?這就不得不提及一個充滿了時代感,會讓部分讀者明悟的詞語——連環(huán)畫。
只要將“蘇聯(lián)漫畫”改成“蘇聯(lián)連環(huán)畫”。
互聯(lián)網就會向我們展示蘇聯(lián)漫畫藝術在政治語言外的其他面貌。
它可以是描述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英雄的畫譜。

也可以是對2017年未來生活的展望。

或是近似于“超級英雄漫畫”的特工諜戰(zhàn)故事。

至于為什么不能叫做漫畫,理由其實非常單純——意識形態(tài)。
冷戰(zhàn)環(huán)境下,漫畫這種資本主義的詞匯,是不能在那個年代的蘇聯(lián)拋頭露面的。不論是官方還是畫家,對此都心知肚明。
這種情況,直到斯大林在去世三年后才發(fā)生變化。
那是1956年的9月,這個日期被認為是俄羅斯現(xiàn)代漫畫的生日。
因為在該月,兩位著名畫家設法發(fā)行了月刊《有趣的圖片》第一期。這是部在構思階段就以現(xiàn)代漫畫為藍本的雜志,也是在這一期中,蘇聯(lián)知名漫畫系列《Petya Ryzhik》開始連載。

不過該雜志的誕生,并不代表蘇聯(lián)漫畫徹底擺脫了審查桎梏。
就在十年后,南斯拉夫的一名漫畫家移居到了蘇聯(lián),并在本地雜志上發(fā)表了名為《颶風來救援》的手繪故事。再然后,他就因這部作品被地區(qū)委員會傳喚。
原因有二,一是作品格式與官方要求不符,既不漫畫、又不連環(huán)畫;二是故事存在“聰明白人幫助原始土著”情節(jié),具有殖民主義思想。
委員會因此要求該作品停止連載,但漫畫家據(jù)理力爭,最后將十二章的故事縮減到了七章,草草完成。

在段故事的最后,漫畫家并沒有因此入獄,或者受到政治懲罰。這或許能夠證明,蘇聯(lián)在該時期的漫畫審查,已經變成了一種形式,而非什么政治問題。到了八十年代末,就連這種形式審查也煙消云散了。
蘇聯(lián)的漫畫家們也是在這個階段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經典漫畫作品,甚至能夠日漫與美漫分庭抗禮,簡稱蘇漫——啊,這當然是假的。

我們都知道,蘇聯(lián)就是在這個時期解體的。因經濟與政局的動蕩,漫畫產業(yè)陷入停滯,畢竟人人都在謀求生存,還談什么藝術。
在此時期,大量蘇聯(lián)漫畫家移居了美國,人才斷代由此而生,緊接著便是市場開放導致的日漫與美漫“入侵”,這直接封死了產業(yè)未來。
蘇聯(lián)漫畫,或者說俄羅斯漫畫,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崛起的機會......

尾巴??
在我找到的另一篇文章中,一位記者采訪俄羅斯的漫畫家,詢問他們:
“俄羅斯漫畫的整體風格是什么樣的?”
一位漫畫家說:
“俄羅斯漫畫還沒有被定性,因為我們未曾發(fā)展出一個整體?!?/p>
另一位說:
“我們這些人并不是泡在現(xiàn)代漫畫中長大的,所以我們創(chuàng)作的都是屬于自己的漫畫,其中風格并無定式,只是經驗、思想和技巧的組合。”
這些是相當委婉的說法。俄羅斯漫畫產業(yè)今日規(guī)模與境遇,不用查詢資料,我們其實就能判斷個大概。
貧瘠的市場是很難養(yǎng)育出偉大作品的,也支撐不起一個產業(yè)的工業(yè)化,自然也就沒有整體風格可言。
最后再回到開頭那個問題——蘇聯(lián)為什么會沒有漫畫?
其實我們早就知道答案。

hi,這里是情報姬~
想更早看到編輯們的文章,可以wx關注下我的公號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筆芯

往期精彩,點擊可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