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斷層解剖學z重點復習資料

2022-06-25 09:27 作者:答案資料  | 我要投稿

斷層解剖學復習資料

?

1.在橫斷面上,識別距狀溝前部的標志

?A.禽距????B.側副隆起 ???C.側副溝 ???D.海馬 ???E. 海馬傍回

2.內(nèi)囊前肢與內(nèi)囊后肢分界的標志

A.豆狀核 ??B.殼 ??C.蒼白球???D.尾狀核 ??E.背側丘腦

3.在橫斷層面上,小腦延髓池兩側的腦組織

A.小腦扁桃體 ??B.小腦半球???C.小腦蚓 ???D.枕葉 ?E.舌回

4. 半卵圓中心以上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額葉 ???B.頂葉 ???C.枕葉 ??D.顳葉???E.楔葉

5. 胼胝體壓部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內(nèi)囊 ??B.外囊 ??C最外囊 ??D.第五腦室 ??E.第六腦室

6. 胼胝體壓部橫斷層面上的結構

A.胼胝體嘴 ??B. 胼胝體膝????C. 胼胝體干 ???D.海馬 ??E. 海馬傍回

7.內(nèi)囊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尾狀核 ??B.豆狀核 ??C屏狀核 ??D.杏仁體???E.背側丘腦

8. 鞍上池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交叉池 ??B.大腦縱裂池 ??C.小腦上池???D.環(huán)池 ??E.大腦外側窩池

9.齒狀核橫斷層面上的結構

A.小腦上池 ??B.小腦扁桃體 ??C.小腦上腳 ??D.小腦中腳 ??E.小腦下腳

10.豆狀核與屏狀核之間的白質(zhì)區(qū)

A.內(nèi)囊 ??B.外囊???C.最外囊 ??D.視輻射 ??E.聽輻射

11.豆狀核與背側丘腦之間的白質(zhì)區(qū)

A.內(nèi)囊前肢 ??B.內(nèi)囊膝 ??C.內(nèi)囊后肢???D.外囊 ??E.最外囊

12.在橫斷層面上,上矢狀竇的常見形態(tài)

A.三角形???B.四角形 ??C.圓形 ??D.卵圓形 ??E.不規(guī)則形

13.基底核區(qū)的橫斷層面上最先出現(xiàn)

A.背側丘腦 ??B.尾狀核???C.豆狀核 ??D.屏狀核 ??E.杏仁體

14.腦血管無搏動的主要原因

A. 大腦動脈環(huán) ???B. 吻合血管 ???C.行程彎曲?????D.動、靜脈不伴行 ????E.管壁薄



15.分布于幕上后部結構的動脈

A. 頸內(nèi)動脈系 ??B.大腦前動脈 ????C. 大腦中動脈 ????D. 大腦后動脈?????E.椎動脈系

16.眼動脈自頸內(nèi)動脈的發(fā)出處

A.巖骨段 ???B. 海綿竇段 ???C. 膝段????D.床突上段 ????E.終段

17.脈絡叢前動脈和后交通動脈自頸內(nèi)動脈的發(fā)出處

A.巖骨段 ???B. 海綿竇段 ???C. 膝段 ???D.床突上段 ????E.終段

18.行程長且管徑細,易發(fā)生栓塞的腦血管

A. 大腦前動脈 ?B. 大腦中動脈 ?C. 大腦后動脈 ?D. 脈絡叢前動脈???E. 脈絡叢后動脈

19.椎動脈的橫突孔段穿經(jīng)的頸椎橫突孔

A.第6-1 ????B. 第6-2????C.第7-1 ????D.第7-2 ????E.第5-1

20.中國人最常見的大腦動脈環(huán)類型

A. 近代型????B. 原始型 ???C. 過渡型 ???D.混合型 ???E. 發(fā)育不全型

21.走行于大腦半球外側溝內(nèi)的靜脈

A. 大腦上靜脈 ?B. 大腦中淺靜脈 ??C. 大腦下靜脈 ?D. 大腦大靜脈 ??E. 大腦內(nèi)靜脈

22.海綿竇外側壁上的腦神經(jīng)不出現(xiàn)

A.動眼神經(jīng) ?B.滑車神經(jīng) ??C.展神經(jīng)????D.眼神經(jīng) ???E.上頜神經(jīng)

23.診斷垂體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測量垂體的

A.面積 ????B.體積 ????C.前后徑 ????D.左右徑 ????E.上下徑

24.垂體高度的測量常選擇經(jīng)垂體

A.橫斷層面 ????B.矢狀層面 ????C.冠狀層面?????D.斜冠狀面 ????E.斜矢狀面

25.垂體的冠狀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視交叉 ????B.頸內(nèi)動脈 ????C.蝶竇 ????D.海棉竇 ????E. Meckel腔

26.“空蝶鞍”征多出現(xiàn)于鞍膈的類型

A.Ⅰ型 ????B.Ⅱ型 ????C.Ⅲ型?????D.Ⅰ、Ⅱ型 ????E. Ⅱ、Ⅲ型

27.鞍周血管的主要動脈

??A.大腦前動脈 ????B.大腦中動脈 ????C.大腦后動脈 ????D.大腦動脈環(huán)?????E.基底動脈

28.膝神經(jīng)節(jié)位于面神經(jīng)管及面神經(jīng)的

??A.迷路段 ????B.水平段 ????C.垂體段 ????D.前膝部?????E.后膝部

29.頸靜脈孔前內(nèi)側部通過的結構

??A.舌咽神經(jīng)?????B.迷走神經(jīng) ????C.副神經(jīng) ????D.乙狀窩 ????E.頸內(nèi)靜脈

30.外骨半規(guī)管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前庭導水管 ????B.前庭 ????C.后骨半規(guī)管 ????D.耳蝸?????E.乳突竇

31.膝神經(jīng)節(jié)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鼓室上隱窩 ????B.乳突竇 ????C.內(nèi)耳道 ????D.外耳道?????E.前庭

32.寰樞正中關節(jié)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腮腺 ????B.咽旁間隙 ????C.頸總動脈?????D.頸內(nèi)靜脈 ????E.頭長肌

33.杓狀軟骨橫斷層面上的結構

??A.喉口 ????B.喉前庭 ????C.喉中間腔?????D.甲狀軟骨上角 ????E.聲門下腔

34.會厭前間隙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舌骨 ????B.會厭軟骨 ????C.喉咽 ????D.甲狀軟骨上角 ????E.咽旁間隙

35.環(huán)狀軟骨板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甲狀軟骨 ????B.甲狀腺 ????C.頸總動脈 ????D.頸內(nèi)靜脈 ????E.食管

36.環(huán)狀軟骨弓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甲狀腺 ????B.喉咽 ????C.咽后間隙 ????D.氣管前間隙?????E.椎前間隙

37.環(huán)狀軟骨弓橫斷層面上的結構

??A.喉前庭 ????B. 喉中間腔 ???C. 聲門下腔?????D.氣管 ????E.第5頸椎

38.甲狀腺峽部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 氣管 ???B.食管 ????C.喉上神經(jīng)?????D. 食管后間隙 ???E.喉返神經(jīng)

39.在橫斷層上,胸骨上間隙內(nèi)的結構不出現(xiàn)

??A. 胸鎖乳突肌 ???B. 頸前靜脈 ???C.頸靜脈弓 ????D.頸前淋巴結 ????E.角淋巴結

40.在橫斷層上,鎖骨上間隙內(nèi)的結構

??A. 鎖骨下動脈 ???B.鎖骨下靜脈 ????C. 頸外靜脈????D. 頸內(nèi)靜脈 ???E.頸總動脈

41.在橫斷層面上,甲狀腺側葉的后外側不出現(xiàn).

??A.頸總動脈 ????B.頸內(nèi)靜脈 ????C.迷走神經(jīng) ????D. 頸交感干 ???E.喉咽

42.頸動脈竇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頸內(nèi)靜脈 ????B.頸外動脈 ????C.咽旁間隙?????D. 椎前間隙 ???E.咽后間隙

43.在橫斷層面上,斜角肌間隙內(nèi)的結構

??A.臂叢?????B. 鎖骨下靜脈 ???C.椎動、靜脈 ????D. 頸內(nèi)動、靜脈 ???E.膈神經(jīng)

44.椎動脈三角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椎動、靜脈 ????B.前斜角肌 ????C.頸長肌 ????D.胸膜頂 ????E.頭長肌

45.在橫斷層面上,環(huán)狀軟骨平面不出現(xiàn)

??A.第6頸椎 ?B. 咽與食管移行處 ?C.喉與氣管移行處 ??D. 咽旁間隙???E.咽后間隙

46.內(nèi)臟格和血管格與支持格的分界標志

??A. 椎前筋膜 ???B.?咽旁間隙 ???C.脊柱頸段 ????D. 咽 ???E.食管

47.胸鎖關節(jié)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 頭臂靜脈 ???B. 上腔靜脈????C. 頭臂干 ???D.右肺尖 ????E.左肺尖后段

48.奇靜脈弓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血管前間隙 ??B.氣管前間隙 ??C.氣管后間隙 ?D.主肺動脈窗 ??E.氣管杈下間隙

49.主肺動脈窗的結構不包括

??A.動脈韌帶 ??B.心叢 ??C.左喉返神經(jīng) ??D.左迷走神經(jīng) ??E.動脈韌帶淋巴結

50. 在橫斷層面上,左肺門出現(xiàn)的標志

??A.升主動脈 ??B.胸主動脈 ??C.主動脈弓???D.氣管杈 ??E.奇靜脈弓

51.在主動脈弓橫斷層面上,靠近肺縱隔面的肺段

??A.右肺尖段???B.右肺前段 ??C.右肺后段 ??D.左肺前段 ??E.左肺尖后段

52. 在橫斷層面上,出現(xiàn)于主動脈弓以上層面的肺段

??A.右肺上段 ??B.右肺前段 ??C.右肺后段 ??D.左肺前段 ??E.左肺尖后段

53.肺動脈杈的橫斷面上不出現(xiàn)

??A.氣管杈???B.奇靜脈 ??C.心包上隱窩 ??D.隆嵴下淋巴結 ??E.上腔靜脈

54. 中間支氣管的橫斷面上不出現(xiàn)

??A.葉間動脈 ??B.左主支氣管 ??C.奇食隱窩 ??D.隆嵴下淋巴結 ??E.右心室

55.在肺門橫斷層面上,其最下部的結構

??A.肺動脈 ??B.主支氣管 ??C.上肺靜脈 ??D.下肺靜脈???E.支氣管靜脈

56.舌葉支氣管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的肺段

A.前段 ??B.內(nèi)側段 ??C.外側段 ??D.上舌段 ??E.下舌段

57.左肺動脈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的肺段

A.尖段???B. 前段 ?C.后段 ??D.上段 ??E.尖后段

58. 右肺動脈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的肺段

??A.前段 ??B.后段???C.外側段 ??D.上舌段 ??E.上段

59.胸骨角平面的后方平對

??A.第2肋骨 ??B.第3胸椎 ??C. 第2胸肋關節(jié) ?D.第4胸椎體???E.第5胸椎體

60.形成影像上肺門和肺紋理的主要結構

??A.支氣管 ??B.肺動、靜脈???C.支氣管血管 ??D.淋巴結 ??E.神經(jīng)

61.肺段支氣管、血管出入肺段處

A.肺門 ??B.第一肺門 ???C.第二肺門 ???D.第三肺門????E.第四肺門

62.縱行走行且橫斷層面上呈圓形的肺段支氣管

??A. B1????B.B2 ????C.B4?????D.B5?????E.B6

63.顯示肺門區(qū)的最佳橫斷層面

??A.第5-6胸椎 ??B. 第7胸椎 ???C. 第8胸椎 ???D. 第6-8胸椎????E. 第5-8胸椎

64.主動脈弓橫斷層面上的肺段不出現(xiàn)

??A.S1?????B.S2?????C.S1+2???D.S3????E.S4

65.由肋胸膜與縱隔胸膜折返形成

A.肋膈隱窩 ???B. 肋膈竇 ????C. 肋縱隔隱窩?????D.奇食隱窩 ???E.胸膜隱窩

66.第二肝門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右肺下葉 ??B.左肺下葉 ??C.左肺上葉 ??D.胸主動脈 ??E.腹主動脈

67. 三大肝靜脈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食管 ??B.胸導管 ???C.肝圓韌帶裂???D.靜脈韌帶裂 ??E.網(wǎng)膜囊上隱窩

68. 第三肝門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腔靜脈溝 ??B.膽囊窩???C.尾狀葉靜脈 ??D.副肝右靜脈 ???E.肋膈隱窩

69.肝門橫斷層面上的肝段不出現(xiàn)

??A.左外葉上段???B.左外葉下段 ??C.尾狀葉 ??D.左內(nèi)葉 ??E.右前葉

70.肝胰壺腹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十二指腸降部 ??B.鉤突 ??C.腎皮質(zhì) ??D.肝右葉 ??E.右前葉

71.門腔間隙的結構不出現(xiàn)

??A. 肝尾狀葉 ?B.網(wǎng)膜孔 ?C. 網(wǎng)膜囊??D.門腔淋巴結 ??E.鉤突

72.橫斷層面上不能作為肝正中裂劃分的標志結構

??A.下腔靜脈 ??B.腔靜脈溝???C.膽囊 ??D.膽囊窩 ??E.肝中間靜脈

73.胰頭、頸、體分界的標志結構

??A. 下腔靜脈 ?B.腸系膜上靜脈???C.腸系膜上動脈 ??D.脾靜脈 ???E.脾動脈

74.左腎上極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左腎上腺 ??B.右腎上腺 ??C.右腎???D.脾 ???E.胃

75.肝門靜脈起始處橫斷層面上的肝段

??A.左內(nèi)葉 ??B.尾狀葉 ??C.右后葉下段???D.右前葉上段 ??E.右后葉上段

76. 門腔間隙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肝尾狀葉 ??B.網(wǎng)膜囊 ??C. 腎上腺 ??D.十二指腸水平部????E.膽總管

77.在橫斷層面上,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之間的血管

??A.左腎靜脈???B.左腎動脈 ??C.右腎靜脈 ??D.右腎動脈 ???E.脾動脈

78.在橫斷層面上,腎竇內(nèi)的結構不包括

A.腎盂 ????B.輸尿管???C.腎大盞 ???D.腎小盞 ????E.腎血管

79.在胰的橫斷層面上,一般先出現(xiàn)

??A.胰頭 ???B.胰頸 ??C.胰體 ???D.胰尾????E.鉤突

80.在橫斷層面上,確認胰頭的重要標志

??A.下腔靜脈???B.腸系膜上靜脈 ??C.腸系膜上動脈 ??D.肝門靜脈 ??E.腹主動脈

81.橫斷層面上腎旁后間隙內(nèi)的結構

??A.腎 ???B.腎上腺 ???C.腎脂肪囊 ??D.腎旁脂體????E.輸尿管

82.腎上腺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腎錐體 ??B.腎竇???C.脾 ??D.胰 ??E.膽囊

83.在橫斷層面上,可作為右段間裂的標志結構

A.肝門靜脈分叉處 ??B.肝門靜脈右支??C.肝門靜脈左支 ??D. 肝門靜脈左支矢狀部 ????E.肝門

84.在橫斷層面上,最行出現(xiàn)的匯合(分叉)點

??A.肝左、右管???B.肝門靜脈 ??C.肝固有動脈 ??D.膽囊管與膽總管

??E.膽靜脈注入肝靜脈處

85.Glisson系統(tǒng)內(nèi)的管道不包括

??A.肝門靜脈左支 ??B.肝門靜脈右支 ??C.肝靜脈???D.肝固有動脈 ???E.肝管

86.肝右后葉上段的簡寫為

??A.SⅧ ????B. S8????C.SⅦ?????D. S7 ???E.SⅥ

87.在橫斷層面上,下腔靜脈左前壁與膽囊窩中點的連線為

??A.正中裂???B.左葉間裂 ??C.右葉間裂 ??D.背裂 ??E.右段間裂

88.在橫斷層面上,鐮狀韌帶左側約1cm處為

?A.正中裂 ??B.左葉間裂???C.右葉間裂 ??D.背裂 ??E.右段間裂

89.在橫斷層面上,下腔靜脈右前壁與靜脈韌帶裂右端所作的弧形線為

??A.正中裂 ??B.左葉間裂 ??C.右葉間裂 ??D.背裂???E.右段間裂

90.肝門靜脈右支橫斷層面上的肝段不出現(xiàn)

A.SI ????B. SⅡ????C.SⅢ????D. SⅦ ???E.SⅧ

91.第二肝門出現(xiàn)以前的橫斷層面上的肝段

A.SI????B. SⅡ????C.SⅢ????D. SⅤ ???E.SⅥ

92.在橫斷層面上,正常胰頭的前后徑不應超過同一層面上椎體的

??A.1/3橫徑 ??B.1/2橫徑 ???C.橫徑???D.1/2縱徑 ???E.縱徑

93.門腔間隙內(nèi)的主要血管

??A.肝右動脈 ??B.肝左動脈 ??C.副肝右動脈???D.副肝左動脈 ??E.膽囊動脈

94.在橫斷層面上,出入腎門的結構自前向后為

A.腎靜脈、腎動脈、腎盂 ????B.腎動脈、腎靜脈、腎盂

C.腎靜脈、腎盂、腎動脈 ????D.腎動脈、腎盂、腎靜脈

E. 腎盂、腎靜脈、腎動脈

95.第1骶椎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 回腸 ?B.腸系膜 ??C.乙狀結腸 ??D. 乙狀結腸系膜 ??E.直腸

96.骶叢和坐骨神經(jīng)在橫斷層面上定位的標志結構

??A.骶骨 ??B.髂骨 ??C.梨狀肌???D.閉孔內(nèi)肌 ??E.閉孔外肌

97.髖臼上緣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坐骨神經(jīng) ??B.直腸 ??C.回腸 ??D.直腸膀胱陷凹????E.乙狀結腸

98.膀胱橫斷層面上的間隙不出現(xiàn)

??A.膀胱前隙 ??B.膀胱后隙 ??C. 直腸膀胱陷凹????D.骨盆直腸隙 ???E.直腸后隙

99.前列腺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尿道 ??B.射精管 ??C.直腸靜脈叢 ??D.前列腺靜脈叢 ??E.輸精管

100.恥骨聯(lián)合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前列腺 ??B.膀胱 ??C.直腸 ??D.肛管???E.尿道

101.在橫斷層面上,位居恥骨聯(lián)合前方的結構

??A.精索???B.股動、靜脈 ??C.肛提肌 ???D.閉孔內(nèi)肌 ???E. 閉孔外肌

102.在橫斷層面上,位于髂腰肌前內(nèi)側的結構

??A.髂內(nèi)動脈 ??B.髂外動脈???C.輸尿管 ??D.腰骶干 ??E.閉孔神經(jīng)

103.子宮首次出現(xiàn)的橫斷層面

??A.骶髂關節(jié) ??B.坐骨大孔???C.髖關節(jié) ??D.恥骨聯(lián)合 ??E.閉孔

104. 在橫斷層面上,子宮底與子宮體的分界標志

??A.輸卵管 ??B. 卵巢 ?C.子宮角???D.子宮峽 ??E.子宮腔

105.在橫斷層面上,正常子宮頸的最低平面

??A.髖關節(jié) ??B.坐骨棘???C.坐骨結節(jié) ??D.坐骨支 ??E.恥骨弓

106.在橫斷層面上,子宮體兩側橫行的韌帶

??A.子宮圓韌帶 ??B. 子宮闊韌帶???C. 子宮主韌帶 ??D. 骶子宮韌帶 ??E. 恥子宮韌帶

107.在橫斷層面上,子宮腔子宮頸管的分界標志

??A. 子宮體 ??B. 子宮頸 ??C. 子宮底 ?D. 子宮峽???E. 子宮角

108.人體脊柱的椎間盤數(shù)

??A.21個 ??B.22個 ???C.23個???D.24個 ??E.25個

109.第5 腰骶關節(jié)關節(jié)面的方位呈

??A.水平 ??B.冠狀???C.矢狀 ??D.凹面形 ??E.以上均不對

110.在椎間盤構造中,含膠原纖維,無軟骨基質(zhì)的結構

??A.髓核 ??B.纖維環(huán) ??C.sharpey纖維???D.透明軟骨終板 ??E.椎體軟骨面

111.椎間盤內(nèi)呈半透明、凝膠狀易突出的結構

?A.髓核???B.纖維環(huán) ??C.sharpey纖維 ??D.透明軟骨終板 ??E.椎體軟骨面

112.覆蓋于髓核表面,與上、下椎體相連接的椎間盤結構

??A.髓核 ??B.纖維環(huán) ??C.sharpey纖維 ??D.透明軟骨終板???E.椎體軟骨面.

113.三葉形的椎管橫斷面見于脊柱

??A.頸段 ??B.胸段 ??C.上腰段 ??D.下腰段???E.骶段

114.橫斷層面上呈橫卵圓形的脊髓節(jié)段

??A.上頸髓 ??B.下頸髓???C.上胸髓 ??D.下胸髓 ??E.腰髓

115.在橫斷層面上呈橢圓形的椎體

??A.頸椎???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116.在橫斷層面上,頸段椎管前后徑的最寬處位于

??A.寰椎???B.樞椎 ??C.第3頸椎 ??D.第5頸椎 ???E.隆椎

117.棘突呈疊瓦狀的椎骨

??A.頸椎 ??B.胸椎???C.腰椎 ??D.骶椎 ??E.尾椎

118.在脊柱正中矢狀面上,猶如橫置花瓶的椎間盤

??A.頸段 ??B.胸段 ??C.腰段???D.骶段 ??E.尾段

119腰椎管狹窄時,其椎管與椎體矢狀徑的比例為.

??A. 1∶2 ??B. 1∶3 ????C. 1∶4 ????D. 1∶5 ????E. 1∶6

120.硬膜囊末端以下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

??A.骶神經(jīng)根 ??B. 尾神經(jīng)根 ?C.終絲 ??D.終池????E.椎內(nèi)靜脈叢

121.在肩關節(jié)橫斷層面上,肱二頭肌長頭腱居肱骨

??A.前方???B.后方 ??C.外側 ??D.內(nèi)側 ??E.上方

122.在橫斷層面上,構成腕關節(jié)的結構不包括

??A.尺骨???B.橈骨 ??C.手舟骨 ???D.月骨 ??E.三角骨

123. 在橫斷層面上,股骨頭位于股骨頸的

??A.內(nèi)側 ??B.前內(nèi)側???C.后內(nèi)側 ??D.前方 ??E.后方

1 眶耳線:眼外眥與外耳門中點的連線

?

2 Reid基線:眶下緣中點與外耳門中點的連線

?

3 島蓋:額葉,頂葉,顳葉掩蓋島葉的部分稱為島蓋

?

2 基底核的位置:位于大腦半球基底部的髓質(zhì)內(nèi),有尾狀核,豆狀核,屏狀核,杏仁體

4 紋狀體:尾狀核與豆狀核合稱紋狀體,蒼白球為舊紋狀體,尾狀核和豆狀核殼為新紋狀體

?

胼胝體:位于大腦縱裂底部在正中矢狀面上呈弓形寬厚的白質(zhì)帶,自前向后分為嘴,膝,干,壓部 胼胝體嘴向下連于終板,胼胝體纖維呈輻射狀向前后及兩側分別形成額釬,枕gan,半卵圓中心的主要纖維聯(lián)系左右側大腦半球的額葉,枕葉,頂葉,顳葉

?

5 前連合:位于穹窿柱前方的終板內(nèi),呈“X”形,構成第三腦室前臂的一部分

?

6 穹窿:自海馬至乳頭體的弓狀纖維束,分為腳,體柱三部分

?

內(nèi)囊:投射纖維通過尾狀核,背側丘腦與豆狀核之間聚集成寬闊致密的白質(zhì)帶,為。

?

7 輻射冠:投射纖維中大部分纖維呈輻射狀投射至大腦皮質(zhì),此部分稱為輻射冠

?

8 半卵圓中心:橫斷面上大腦半球內(nèi)呈半卵圓形的白質(zhì)區(qū),主要由胼胝體的輻射線和經(jīng)內(nèi)囊的投射纖維組成

?

3 間腦分布:位于大腦半球與中腦之間,外側臨內(nèi)囊,內(nèi)側面形成第三腦室的側壁,分為背側丘腦,上丘腦,下丘腦,底丘腦,后丘腦

?

1 松果體位置:位于胼胝體壓部的下方,以柄附著于第三腦室后部

?????臨床意義:松果體偏離正中線是顱內(nèi)占位性病變的信號

?

9 側腦室三角區(qū):側腦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匯合處呈三角形的腔隙稱--

?

10 小腦延髓池:又稱枕大池,位于顱后窩后下部的小腦與延髓之間,被小腦鐮分為左右側部,向前連通第四腦室,向下連通脊髓蛛網(wǎng)膜下隙,內(nèi)有小腦下后動脈經(jīng)過

?

11 橋池:又稱腦橋前池,位于腦橋腹側面與枕骨斜坡之間,扁且寬闊,向上連通腳間池,向后連通小腦延髓池,內(nèi)有基底動脈通過

?

12 大腦大靜脈池:位于第三腦室后方,向上至胼胝體壓部,內(nèi)有松果體和大腦大靜脈等

?

21 中腦周圍的腦池有腳間池,四疊體池,環(huán)池,鞍上池

?

13 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腳間池和橋池在軸位掃描時的共同顯影

?

14 大腦外側窩池:又稱大腦側裂池,為額葉,頂葉,顳葉,島葉之間外側溝處的蛛網(wǎng)膜下隙,內(nèi)有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和大腦中,淺,深靜脈通過

?

15 虹吸部:頸內(nèi)動脈海綿竇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稱為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彎曲,是動脈硬化的好發(fā)部位

?

16 空蝶鞍:在Ⅱ型或Ⅲ型蝶鞍,若蛛網(wǎng)膜下隙異常擴張并突入鞍內(nèi),使鞍內(nèi)充滿腦脊液,則垂體被壓與鞍底,CT或MRI圖像上出現(xiàn)空蝶鞍

?

17 蝶鞍:位于顱中窩中央部,包括前床突,交叉前溝,鞍結節(jié),垂體窩,鞍背和后床突

?

20 大腦深部的白質(zhì)包括聯(lián)絡纖維,連合纖維,投射纖維

?

4 下丘腦包括的結構:視交叉,灰結節(jié),乳頭體

?

5 腦室系統(tǒng)組成: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室間孔,中腦水管

?

6 側腦室分布: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

?

8 視交叉與蝶鞍及垂體的關系:①正常型(87%)視交叉直接位于垂體和鞍膈中部的上方 ②前置型 3% 視交叉前緣至鞍結節(jié)或及前方 ③后置型10% 視交叉的后緣位于鞍背上方或后方

?

2 側腦室中央部境界:頂壁為胼胝體,內(nèi)側壁為透明隔,下壁是穹窿,背側丘腦,側腦室脈絡叢和尾狀核

?

3 第四腦室位置:位于腦橋,延髓與小腦之間,形似帳篷

????????連通:向上借中腦水管連通第三腦室,向下連通脊髓中央管

??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近似五角形,前方為腦橋,后外側是小腦上腳和齒狀核;中部呈五角形,可見三角形或新月形;下部常呈棱形或三角形,前方是延髓,后方為小腦扁桃體

?

4 海綿竇的位置:位于蝶鞍兩側,兩側海綿竇在垂體窩前后方各有海綿間竇相連,形成彼此交通的環(huán)狀竇

海綿竇內(nèi)有頸內(nèi)動脈和展神經(jīng)通過,外側壁上有動眼神經(jīng),滑車神經(jīng),眼神經(jīng)和上頜神經(jīng)穿行

?

5 大腦中動脈行徑:在視交叉處下方向外橫過前穿質(zhì)進入大腦外側溝,再向后外,在島閾附近分支

????????分干類型:單干,雙干,三干

?

6 大腦中動脈中央支分布范圍:分為內(nèi)外穿動脈兩組,穿前穿質(zhì)分布于豆狀核殼,尾狀核頭與體及內(nèi)囊前肢,后肢的三分之二

?

7 基底動脈行徑特點:基底動脈在腦橋腹側直行的為多,也有單彎,雙彎甚至三彎

?

8 大腦內(nèi)靜脈位置:左右各一,位于第三腦室頂中線兩側的脈絡從內(nèi)

??合成:由丘腦紋狀體靜脈,透明隔靜脈,脈絡叢上靜脈匯合而成

?

9 大腦大靜脈位置:一條短粗的靜脈干,壁薄而脆 易破裂出血 長10 -20mm 在胼胝體下方彎向后上,在直竇形成向下開放的銳角 放在橫斷面上可出現(xiàn)兩個血管斷面 前方時大腦大靜脈 后方時直竇 沿途還有胼胝體后靜脈,枕靜脈,基底靜脈等注入大腦大靜脈,

?

53 簡述頸內(nèi)動脈的行程、分段及主要分支

頸內(nèi)動脈依其行程分為頸段、巖段、海綿竇段和前床突上段。其中,海綿竇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稱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彎曲,是動脈硬化的好發(fā)部位。

頸內(nèi)動脈的主要分支為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脈絡叢前動脈、后交通動脈和眼動脈

?

10 垂體毗鄰:上方隔鞍膈與視交叉,視神經(jīng)相鄰,下面隔鞍底與蝶竇相鄰,兩側與海綿竇相鄰

?

11 海綿竇異常:①大小不對稱②形狀不對稱,尤其外側壁③竇內(nèi)局限性異常密度或信號區(qū)

?

12 鼻旁竇位置:額竇位于眉弓深部,蝶竇位于蝶骨體內(nèi),篩竇是篩骨迷路內(nèi)的腔隙,上頜竇位于上頜體內(nèi)

?

13 中央溝的識別方法:①溝的深度:中央溝較深,自外側向內(nèi)側延伸,可有一條或兩條溝與之伴行②中央前后回的厚度:前回較后回寬厚,兩回之間的溝即為中央溝③溝底位置:以眶耳線為基線的橫斷層面上,中央溝均位于大腦半球的上外側面的前方與后五分之三交界處

?

14 外側溝識別方法:①島葉皮質(zhì):橫斷面出現(xiàn)島葉皮質(zhì)后與島葉皮質(zhì)呈垂直位的腦溝即為外側溝②蝶骨大翼:顱前中窩交界處的顱側壁上,伸向顱腔內(nèi)的突起為蝶骨大翼的斷面,與該突起相對應的腦溝即為外側溝

?

?

頸部結構分為4類:支持性結構,頸部臟器,頸部大血管和神經(jīng)干,頸肌

?

24 頸部橫斷層面分為四個區(qū)域:正前方的內(nèi)臟格,正后方的支持格,兩側的血管神經(jīng)格

?

18 斜角肌間隙: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之間的潛在性間隙,有臂叢神經(jīng)根,鎖骨下動脈通過

?

19 椎動脈三角:介于頸長肌,前斜角肌和鎖骨下動脈第一段之間的區(qū)域,內(nèi)有膈神經(jīng),胸導管,頸動脈鞘及其內(nèi)容,椎動脈,頸靜脈,頸交感干,胸膜頂?shù)取?/p>

?

20 咽鼓管圓枕:位于下鼻甲后方越1cm處鼻咽側壁上略呈三角形的咽鼓管咽口前,上,后緣的弧形隆起,是尋找咽鼓管咽口的標志

?

9 骨迷路分為:耳蝸,前庭,三個骨半規(guī)管 ?位置:顳骨巖部

?

10 喉腔解剖學分布:①喉前庭②喉中間腔③聲門下腔

?

11 喉腔影像學分布:①聲門上區(qū)②聲門區(qū)③聲門下區(qū)

?

15 喉軟骨名稱,位置:①甲狀軟骨:組成喉的前外側壁②環(huán)狀軟骨:位于甲狀軟骨下方③杓狀軟骨:位于環(huán)狀軟骨板上方④會厭軟骨:構成喉前庭前壁

?

16 甲狀腺分為:側葉和峽部,側葉緊貼甲狀軟骨板,環(huán)狀軟骨和第1-6氣管軟骨環(huán)的前外側面,峽部位于2-4氣管軟骨環(huán)前方

斷面表現(xiàn):側葉橫切面近似呈三角形,前面為舌骨下肌群和胸鎖乳突肌所覆蓋,內(nèi)側面與氣管,食管,喉上神經(jīng)喉外支,喉返神經(jīng),和咽下縮肌,環(huán)甲肌毗鄰,后面與甲狀旁腺,頸總動脈和甲狀腺下動脈等結構毗鄰

?

17 胸骨角平面:①上下縱隔的分界平面②后方平對第四胸椎椎體下緣③平對主動脈弓的起止端④氣管杈在此平面出現(xiàn)⑤該平面恰好通過主動脈肺動脈窗⑥兩側為第二胸肋關節(jié)及第二肋,是計數(shù)肋的標志⑦奇靜脈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匯入上腔靜脈⑧食管在此平面以下與左主支氣管相交叉形成食管第二個狹窄⑨胸導管在此平面以下由脊柱右側轉(zhuǎn)向左側上行⑩肺動脈分杈處位于此平面以下

?

21 縱隔:兩側縱隔胸膜之間所有器官結構和結締組織的總稱

?

18 上縱隔從前到后 胸腺層 靜脈層 動脈層 氣管層 食管層

?胸腺層內(nèi)主要有胸腺或胸腺遺跡,靜脈層內(nèi)有頭臂靜脈和上腔靜脈 ,動脈層內(nèi)有主動脈弓及其三大分支,氣管層內(nèi)有氣管及其周圍的氣管旁淋巴結,食管層內(nèi)有食管及位于其左側的胸導管,左喉返神經(jīng),胸交感干,縱隔后淋巴結

?

19 中縱隔結構:心,出入心的大血管,心包,心包腔,心包膈血管和膈神經(jīng)

?

后縱隔結構:第一層是氣管杈及左右主支氣管,第二層是食管迷走神經(jīng)食管叢,食管周圍淋巴結,第三層是胸主動脈及其周圍淋巴結,奇靜脈,半奇靜脈,副半奇靜脈,胸導管;第四層是胸交感干及內(nèi)臟大小神經(jīng)

?

22 主動脈肺動脈窗:上方為主動脈弓,下方為左肺動脈,右側為氣管下段和食管,左側為左肺,高度為1-1.5cm,內(nèi)有動脈韌帶,左喉返神經(jīng)以及脂肪組織,淋巴結等

?

23 氣管杈下間隙:從氣管杈開始向下至右肺動脈下緣,高約2cm,前為右肺動脈,后為食管和奇靜脈,兩側為左右主支氣管,內(nèi)有隆嵴下淋巴結等

?

24 支氣管肺段:簡稱肺段,是每個肺段支氣管及其分支分布區(qū)域肺組織的總稱,無論是形態(tài)上或是功能上都可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

25 第一肺門:是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淋巴管,神經(jīng)進出之處

?

54 肺根內(nèi)結構的排列:從前向后依次為肺上靜脈,肺動脈,主支氣管;和肺下靜脈。從上向下,左肺根為肺動脈,主支氣管,肺上靜脈,肺下靜脈。右肺根:上葉支氣管,肺動脈,中下葉支氣管,肺上靜脈和肺下靜脈

?

26 肺根:出入肺門的結構將肺與縱隔連接在一起并有結締組織包繞稱為肺根

?

27 第二肺門:肺葉支氣管,動脈,靜脈,淋巴管和神經(jīng)出入肺葉之處

?

12 肺內(nèi)管道: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

?

20 肺動脈結構特點:右肺動脈較長而低,向右經(jīng)升主動脈和上腔靜脈后方,奇靜脈弓下方進入右肺

左肺動脈較短而高,向左經(jīng)主動脈前方入左肺

?

21 縱隔前淋巴結位于上縱隔前部和前縱隔內(nèi),大血管和心包的前方

???縱隔后淋巴結位于上縱隔后部和后縱隔內(nèi),沿食管和胸主動脈排列

??氣管支氣管和肺淋巴管:位于中縱隔和上縱隔中部

?

28 肋膈隱窩:又稱肋膈竇,由肋胸膜下緣與膈胸膜折返形成,呈半環(huán)形,容量最大,位置最深,胸膜腔內(nèi)的積液常先蓄積與此處

?

29 奇靜脈食管隱窩:是右后縱隔隱窩位于奇靜脈弓下方食管與奇靜脈之間的縱隔胸膜反折形成

?

13 肺段靜脈分布:右上肺靜脈,右下肺靜脈,左上肺靜脈,左下肺靜脈

?

14 壁胸膜分布:肋胸膜,膈胸膜,縱隔胸膜,胸膜頂

?

?

?

?

肝的膈面:前部有矢狀位雙層腹膜形成的鐮狀韌帶 肝圓韌帶 左三角韌帶 膈 冠狀韌帶右三角韌帶

?

?

22 肝的臟面結構:H形溝,右縱溝前部為膽囊窩,后部是腔靜脈溝,左縱溝前是肝圓韌帶裂,后是靜脈韌帶裂。橫溝為第一肝門,右肝左右管,肝左右A,肝門V,內(nèi)臟N和淋巴管通過。

橫溝前圍成方葉,其臟面基本朝向下方,后部圍成尾狀葉,呈上寬下窄,由于下腔V肝內(nèi)段和V韌帶裂近似上,下位。故其臟面一般朝向下方。

?

23 兩半肝五葉八段:正中裂:下腔靜脈左臂至膽囊切跡中點連線,臟面由膽囊切跡經(jīng)膽囊窩中份,越橫溝入腔靜脈溝。分開右前葉(SⅤ和SⅢ)和左內(nèi)葉(SⅣ)

左葉間裂:鐮狀韌帶左側1cm處與下腔靜脈左壁連線,臟面則為肝圓韌帶裂。左半肝分左內(nèi)葉(SⅣ)左外葉(SⅡ和SⅢ)

左段間裂:下腔靜脈左壁與肝左緣中上三分之一交界處連線,轉(zhuǎn)至臟面再橫行至左縱溝。將左外葉分為上段(SⅡ)和下段(SⅢ)

背裂:上起肝左,中間,右靜脈注入下腔靜脈處,下至肝門的弧形線,將尾狀葉(SⅠ)與右前葉,左內(nèi)葉分開

右中間裂:下腔靜脈右壁與膽囊窩中點的肝下緣中、右三分之一的交點的連線轉(zhuǎn)至臟面連于橫溝右端。將右半肝分為右前葉(SⅤ和SⅧ)和右后葉(SⅥ和SⅦ)

右段間裂:橫溝右端與肝右緣中點連線,轉(zhuǎn)至膈面連于正中裂分開右前葉下段(SⅤ)和上段(SⅧ)和右后葉下段(SⅥ)和上段(SⅦ)

?

24 肝門靜脈組成:由腸系膜上靜脈,脾靜脈匯合而成

???位置:在第二腰椎椎體右側胰頸后方

???主要分支:坐支,右支

?

25 肝靜脈分為肝左靜脈,肝中間靜脈,肝右靜脈

????????肝左靜脈:主干位于左段間裂,由上下根合成

????????肝中間靜脈:主干位于正中裂上半部

????????肝右靜脈:位于右間裂內(nèi)

?

26 肝十二指腸韌帶內(nèi)結構:左前方的肝固有動脈,右前方膽總管,后方的肝門靜脈

?

16 胰:在第1-2腰椎水平橫位于腹腔后上部,分為頭,頸,體,尾

?

22 膽總管可分為十二指腸上段,十二指腸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腸壁內(nèi)段

?

27 腎上腺位置:位于腹膜后間隙內(nèi),脊柱兩側,平對11胸椎高度,腎的內(nèi)上方,與腎共同包裹與腎筋膜內(nèi)

???形態(tài):左腎上腺呈半月形,右腎上腺呈三角形,除常見形態(tài)還可出現(xiàn)紡錘形,蝌蚪形,楔形和半月形

?

28 脾的位置:位于左季肋區(qū),第9-11肋深面,其長軸與第十肋方向基本一致

?

26 腎蒂內(nèi)各結構的排列:自前向后分別為腎靜脈,腎動脈,腎盂。自上向下為腎動脈,腎靜脈,腎盂

?

30 網(wǎng)膜囊:位于小網(wǎng)膜和胃后方的前后扁窄間隙,為一盲囊,其上壁是肝尾狀葉及膈下面的腹膜,前方與胃后壁相鄰,后方與橫結腸,胰,左腎和左腎上腺相鄰,左側與脾相鄰,右側有網(wǎng)膜孔

?

31 肝腎隱窩:位于肝右葉后下方與右腎之間,仰臥時為腹膜腔最低處15 肝門靜脈左支依據(jù)行程分為:橫部,角部,矢狀部,囊部

?

32 直腸子宮陷凹:女性盆腔內(nèi)子宮與直腸之間的腹膜凹陷,較深與陰道后穹間僅隔薄層的陰道壁,為站立或半臥位時腹膜腔內(nèi)的最低處

?

17 腹膜后間隙分為:腎前間隙,腎周間隙,腎后間隙

?

49 經(jīng)第二肝門層面主要有哪些肝裂和肝段?

肝裂:右葉間裂,正中裂,左葉間裂,左段間裂

肝段:左外葉上段(SII),左外葉下段(SIII),左內(nèi)葉(SIV),右前葉上段(SVIII),右后葉上段(SVII)

?

50 經(jīng)肝門靜脈左矢狀部層面有哪些肝裂和肝段

肝裂:右葉間裂,正中裂,左葉間裂,左段間裂

肝段:右后葉上段(SVII),右前葉上段(SVIII),尾狀葉(SI),左外葉上段(SII),左外葉下段(SIII),左內(nèi)葉(SIV)

?

51 經(jīng)肝門層面有哪些肝段和肝裂

肝裂:左葉間裂,正中裂

肝段:左外葉下段(SIII),尾狀葉(SI),左內(nèi)葉(SIV),右前葉下段(SV),右后葉下段(SVI)

?

肝門平面在腹部橫斷層面中的標志意義

1,肝門平面以上的腹腔結構配布較簡單,肝門平面下的腹腔結構漸多且配布復雜

2,緊鄰該平面的是膽囊,左腎,胰體和網(wǎng)膜孔首次出現(xiàn)的層面

3,肝的斷面逐漸縮小肝內(nèi)管道明顯變細

4,右段間裂出現(xiàn)的平面

5,第三肝門的標志平面,肝右后靜脈多于此平面或其上,下層面出肝注入下腔靜脈

6,識別肝左右管的重要平面,肝門靜脈分叉處的前方可見于肝左右管,常用來判斷肝內(nèi)膽管是否擴裝

?

胰各部的識別

1,胰頭,橫斷層面上的呈圓形或橢圓形,胰頭右側的十二指腸降部及后方的下腔靜脈是確認胰頭的標志

2,鉤突,其前方的腸系膜上動脈(左側),腸系膜上靜脈(右側)及后方的下腔靜脈是確認鉤突的解剖標志

?

腎的橫斷層面

1,腎門以上的層面 多呈卵圓形,偶見近似三角形的圓形,其前外側可有側跡,局部隆凸或脾切跡

2,腎門層面 ?斷面多呈卵圓形葉可見圓形。前外側可有切跡,隆凸或脾切跡

3,腎門以下的層面 多呈卵圓形 也可近似圓形。橫斷結構由周圍的皮質(zhì)和中央的髓質(zhì)組成,前內(nèi)側有呈卵圓形的

?

脾的橫斷層面

1,脾門以上 呈新月形,其外側面沿腹壁形成一平滑的凸面,臟面明顯凹陷,且與胃底相鄰

2,脾門 特有的脾門切跡和脾血管為其特征

3,脾門以下 ?橫斷面減少,其前側與左腎相鄰。

?

33 盆膈:由肛提肌和尾骨肌覆蓋于其上下面的盆膈上下筋膜組成,又稱盆底,有肛管通過

?

25 骨盆由髖骨,骶骨,尾骨及其連接構成

?

34 盆膈裂孔:位于盆膈前部,男性有尿道通過,女性有尿道和陰道通過

?

35 尿生殖膈:由會陰深橫肌,尿道括約肌及其筋膜構成,從盆膈裂孔下方封閉加固

?

36 陰道穹:子宮頸與陰道壁之間形成的環(huán)狀的間隙稱為——

?

28 女性盆腔由前向后依次為膀胱,子宮,直腸

?

37 會陰:分為尿生殖三角和肛門三角,前段為恥骨聯(lián)合,后端為尾骨尖。兩側為坐骨結節(jié),前外側為恥骨下支和坐骨下支,體表以股溝和股部分界,后外側為骶結節(jié)韌帶,體表以臀大肌下緣與臀部分界。

?

38 坐骨肛門窩:位于肛管兩側,外側壁為坐骨結節(jié),坐骨下支,恥骨下支,閉孔內(nèi)肌及其筋膜等構成,內(nèi)側壁為肛門外括約肌,肛提肌,尾骨肌和盆膈下筋膜,頂為內(nèi)外側壁相交處,底為皮膚,前壁為會陰前橫肌和尿生殖膈,后壁為臀大肌及其筋膜和骶結節(jié)韌帶

?

29 盆腔位置排列:男性:膀胱位于盆腔前下部,恥骨連合后方,直腸在正中線上沿骶尾骨凹面下行,穿盆腔于肛管相延續(xù),膀胱與盆底之間有前列腺,輸精管,從輸尿管前方跨過,輸精管壺腹和精囊緊貼膀胱底后面

女性:膀胱與直腸之間有子宮和陰道上部,子宮兩側有子宮闊韌帶包裹輸卵管和卵巢,在盆外側部,輸尿管越過髂血管進入盆腔

?

30 前列腺位置:位于膀胱頸與尿生殖膈之間,分為前列腺底,體和尖三部分

形態(tài):中部和上部的層面呈半球形,下份是層面呈三角形或新月形

?????????毗鄰:前列腺底上鄰膀胱頸,尖下鄰尿生殖膈,前列腺體前面有恥骨前列腺韌帶連接前列腺鞘與恥骨盆面,后面借直腸膀胱膈與直腸壺腹相分隔,前列腺后上方有輸精管和精囊

?

31 子宮位置:分為底,體,頸三部分,位于盆腔中部,膀胱,直腸之間,兩側有輸卵管和卵巢相鄰,上方與小腸袢相鄰,下方接陰道,前面隔著膀胱子宮陷凹與膀胱上面相鄰,子宮頸陰道上部的前方,借膀胱陰道膈與膀胱底相鄰,子宮后面隔直腸子宮陷凹及直腸陰道膈與直腸相鄰

?

在橫斷面上,子宮可呈圓形 近似圓形 或紡錘形 其壁分為兩層 即外層的肌層和內(nèi)層的子宮內(nèi)膜,此時子宮上未現(xiàn)子宮內(nèi)腔,為子宮底。髖關節(jié)平面以上為子宮體,出現(xiàn)子宮腔。髖關節(jié)平面以下的平面為子宮頸,出現(xiàn)宮頸管。子宮頸后方出現(xiàn)陰道后穹時,此時為子宮頸陰道部。

?

32 卵巢:位于骨盆側壁的髂內(nèi)動脈與髂外動脈夾角的卵巢窩內(nèi)

?

?精囊:是一對長橢圓形的囊狀器官,位于膀胱后方,輸精管壺腹的外側,前貼膀胱,后鄰直腸

?

33 輸卵管分為子宮部,峽部,壺腹部,漏斗部,位于子宮闊韌帶上緣內(nèi)自子宮底兩側向外側至卵巢下端附近,沿卵巢外側面上升幾乎達其上端,然后急向內(nèi)下方彎曲呈環(huán)抱卵巢之勢

?

52 男女性盆會陰部在橫斷層面上的分段及結構配布?

兩側肛提肌的內(nèi)側為泌尿器官,生殖器官和消化管的末端,自前向后女性依次為尿道,陰道和肛管,男性為尿道和肛管。U形的肛提肌消失后,依次出現(xiàn)尿生殖膈及會陰深隙,尿道球(男性)或前庭球(女性)及會陰淺隙。在肛門消失以下的平面上,男性僅有外生殖器,睪丸,附睪;女性僅有女陰結構

?

?

?

?

34 肩關節(jié)構成: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jié)盂。

?????????特點:肱骨頭呈球形,較大,關節(jié)盂淺小,呈橢圓形,周圍有關節(jié)唇加深關節(jié)盂,關節(jié)囊薄而松弛,肩關節(jié)周圍的滑膜囊較多

?????????運動:屈,伸,內(nèi)收,外展,旋內(nèi),旋外,環(huán)轉(zhuǎn)

?

35 腋窩境界:前壁為胸大小肌,后壁為肩胛骨及其前后的肌,內(nèi)側壁為前鋸肌,上4位肋骨及肋間肌

???內(nèi)容物:腋窩內(nèi)有腋動脈,腋靜脈,臂叢

?

36 肘關節(jié):肱骨下端,橈骨,尺骨上端構成

??????????運動:旋內(nèi),旋外,屈,伸

?

37 肘后三角:正常屈肘呈直角時,肱骨內(nèi)外上髁與尺骨鷹嘴三點形成的尖伸向遠側的等腰三角形,伸肘是三點成一直線

?

38 腕關節(jié)構成:由橈骨的腕關節(jié)面,尺骨下方的關節(jié)盤形成關節(jié)窩,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側關節(jié)面形成關節(jié)頭構成

???運動:屈,伸,外展,內(nèi)收,環(huán)轉(zhuǎn)

?

39 腕管構成:屈肌支持帶與腕骨溝共同圍城腕管

???????通過結構:指淺屈肌腱,指深屈肌腱,拇長屈肌腱

?

40 髖關節(jié)構成:髖臼和股骨頭構成

?????????特點:髖臼唇以增加髖臼的深度 關節(jié)囊周圍有多條韌帶

?????????運動:屈,伸,內(nèi)收,外展,旋內(nèi),旋外,環(huán)轉(zhuǎn)

?

41 膝關節(jié):由肱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

??????特點:全身最大最復雜關節(jié),關節(jié)囊壁薄而松弛

??????運動:屈,伸 在半屈時可做旋轉(zhuǎn)運動

?

42 腘窩的境界:內(nèi)外側上壁分別為半膜肌,肱二頭肌短頭,內(nèi)外側下壁為腓腸肌內(nèi)外側頭,窩底為關節(jié)囊和腘肌

???內(nèi)容物:腘窩中央:脛神經(jīng),腘靜脈,腘動脈由淺入深排列,腓總神經(jīng)沿股二頭肌長頭行向外下方

?

43 踝關節(jié)構成:脛腓骨下端與距骨滑車構成

???????????運動:屈,伸,內(nèi)收,外展,環(huán)轉(zhuǎn)

?

44 踝管構成:小腿的腎筋膜形成的屈肌支持帶跟骨內(nèi)面,內(nèi)踝共同圍成韌帶 ?自深面發(fā)出三個纖維隔把踝管形成4個通道

??通過結構:由前向后分別為脛骨后肌腱,趾長屈肌腱,脛后血管,脛神經(jīng)及喻,姆長屈肌腱

?

?

?

?

18 椎間盤構成:髓核,纖維環(huán),軟骨環(huán)和sharpey纖維環(huán)構成

?

19 椎管分為中央椎管和側椎管

?

23 連接相鄰兩椎體相對面的結構有 椎間盤,前縱韌帶,后縱韌帶

?

39 腰神經(jīng)通道:腰神經(jīng)根從離開硬脊膜囊至椎間管外口須通過一條骨性纖維通道稱為——

?

40 硬脊膜囊:硬脊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厚而堅韌,呈盲囊狀包裹脊髓,形成的長筒狀結構稱為——

?

41 ?鉤椎關節(jié):椎體溝與唇緣相接形成——

?

42 頸椎復合體:頸椎椎體溝,橫突和關節(jié)突構成——

?

45 第五腰椎與第一骶椎處的椎間盤后緣平直或稍突

?

46 黃韌帶作用: 黃韌帶協(xié)助圍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臨床意義:隨著年齡增長,可出現(xiàn)增生肥厚,腰段多見,常導致腰椎椎管狹窄,壓迫脊神經(jīng),引起腰腿疼痛

?

47 椎管壁構成:前壁由椎體,椎間盤和后縱韌帶構成,兩側壁為椎弓根,椎間孔,后壁為椎板和黃韌帶

?

48 椎管腔形態(tài):頸椎三角形,胸椎:圓形,腰椎椎管形態(tài)不一,1-2腰椎:圓形或卵圓形 3-4腰椎:三角形 ??第五腰椎:三葉草形 骶管斷面呈三角形


斷層解剖學z重點復習資料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蒙城县| 湖北省| 阿合奇县| 贵州省| 台南市| 阿克陶县| 兴山县| 微山县| 固镇县| 黑河市| 洪洞县| 女性| 德钦县| 桃源县| 苍山县| 南靖县| 岢岚县| 乃东县| 莱芜市| 加查县| 沂水县| 威远县| 长宁区| 雷山县| 延寿县| 丹寨县| 永登县| 霍山县| 盐津县| 永济市| 宜昌市| 阿图什市| 静海县| 资溪县| 渭南市| 宝应县| 张掖市| 齐齐哈尔市| 海晏县| 巴林右旗|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