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書畫藝術名家——李志松
傳世書畫藝術名家——李志松?
李志松,出生于安徽省定遠縣,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清風書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聘國禮書畫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1972年應征入伍到北京衛(wèi)戍區(qū)部隊,軍旅生涯四十載,戎裝筆墨伴終身。國畫先后師從國畫大家彥函、秦嶺云、梁樹年、黃潤華先生;書法入室文懷沙大師,親得教授。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主攻山水,研讀李可染先生山魂水魄,汲取神韻。后專攻焦墨,取張汀大師之長,而不拘泥;首開闊筆焦墨,濃淡干濕,交融揮灑,漸成自家風格,《人民日報》海外版曾以《闊筆焦墨的魂與靈》,整版推介李志松的畫作、畫品和畫風。李志松的山水畫先后參加國內外書畫大展近30次,并多次獲獎。
主要藝術成就:
1992年作品《故鄉(xiāng)》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東方杯書畫藝術大展中榮獲一等獎;
1993年作品《山林靜謐》被文化部選為參加在加拿大等國家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
1994年作品《紫光閣》被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1995年作品《葛云嶺攬勝》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展覽并獲金獎;
1996年作品《山寨春早》參加中韓兩國書畫展;
1997年在安徽定遠舉辦《李志松書畫展》;
1998年參加文化部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慶祝香港回歸名家書畫展》;
1999年出版有《李志松中國畫》掛歷;
2000年在云南省美術館舉辦《李志松書畫展》;
2001年出版《李志松詩書畫集》;
2002年在深圳舉辦《山歡水笑迎十六大書畫展》;
2004年出版《李志松詩歌散文集》;
2008年出版《毛澤東詩詞:李志松書法隸書》;
2009年參加建國六十周年大型壁畫《壯麗中華》創(chuàng)作此畫懸掛于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
2009年在合肥賴少其藝術館舉辦《李志松書畫展》;
2011年《毛澤東詩詞:李志松書法隸書》第二次印刷。
2013年11月被特邀為國務院中華國禮中心特邀書畫名家。
2016年3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刊登了《李志松闊筆焦墨的魂與靈》。
2016年6月27月在深圳雅昌藝術館舉辦《山水之音~焦墨之魂》李志松書畫展。
2019年4月11日《人民日報》專題采訪報道了《傳統(tǒng)精神與獨到才情交融的自我升華》。
2019年4月17日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美在中國》李志松專題報道。
2020年3月5日《人民日報》報道:致敬崇高,心系英雄,李志松向一線抗擊疫情英雄致敬。
2020年8月18日入選《文脈傳承》當代名家學術交流匯刊。
傳統(tǒng)精華與獨到才情交融的自我升華
隸書雍容華貴、雄渾古樸;闊筆焦墨山水氣象崢嶸、渾然天成;彩墨山水溫蘊俊秀、瑰麗典雅。在李志松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不管是書法、闊筆焦墨山水,還是近年來致力于青山綠水的彩墨世界,他獨
特的藝術面貌,或寧謐、或激昂、或散淡、或幽雅,總能讓觀者流連忘返、回味無窮?;蛟S是受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亦或許天性中流淌的藝術基因,李志松自幼就酷愛傳統(tǒng)文化,尤其喜愛繪畫,喜歡就是成功的基礎,青少年時期的李志松在繪畫方面就能表現(xiàn)出優(yōu)于同齡人的天賦,后來,應征入伍到北京某部隊從事文職宣傳工作,得天獨厚的工作經歷,使他有幸結識很多文化名人、國畫巨匠,他曾先后受教于國畫大家彥函、秦嶺云、梁樹年、黃潤華先生等先生,在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中,他遠宗歷代大師,近法黃賓虹的渾厚華滋,深參李可染逆光透視、張仃的焦墨神韻。李志松勤于筆耕的書法藝術則得到書法大師文懷沙親授,曾為文懷沙的入室弟子,“軍旅生涯四十余載,戎裝筆墨伴終身”。
在廣闊的藝術世界中,幾十年來,李志松筆耕不輟、苦心孤詣,書法、繪畫均探索至深,書法方面,早些年,李志松得益于文懷沙等老一代藝術家的指導,后來,他取法乎上,博學厚養(yǎng),集鑄百家,“真草篆隸行”都了然于胸,會意于筆,能隨意調用,尤以隸書功力顯著,最為擅長。李志松在書法藝術中的摸爬滾打和勤于苦練,使他的書法在當代書壇,社會贊譽余音繞梁,不絕于耳,書法世界中的李志松無疑是功成名就的,在他諸多贊譽和殊榮面前,筆者不再過多贅述,在李志松的藝術世界中,與書法相比,他的山水一定是特別值得研究和關注的焦點,甚至可以作為深入探討的課題。拋磚引玉、投礫引珠。李志松基于書法的多年浸淫、筆墨臨池,他把自然生成的”以書入畫的藝術理念”貫徹于整個藝術人生,他把書法的線條和章法布局融進自己獨到才情引入山水畫創(chuàng)作之中,使繪畫與書法相輔相成,交相輝映,比如在焦墨山水的表現(xiàn)中,李志松通過熟練掌握千變萬化的筆性和書法轉使的技巧,加強山水畫線條的表現(xiàn)力,黃賓虹曾說:"畫有焦墨法,最為古樸,須筆力健舉 ",李志松用遒勁雋美和含蓄多變的書法線條勾勒山石、樹木的形態(tài),強化構圖的立體效果,彰顯中國畫骨法用筆的特質,使畫面富有視覺張力,同時,他善于采用逆鋒側進、中鋒散鋒結合等方式表現(xiàn)出高原空間的層巒疊嶂和平原、深遠的瀑布流泉,使墨韻在書法的骨線中虛實相生、濃淡互用、干濕并舉,焦而能秀、渴而能潤,從而渲染山水意象之美。再比如在彩墨山水世界中,他通過穩(wěn)、準、狠的書法線條塑造眼底具象時,從刻畫遠處閑情逸致的游客到密林掩映的樓臺軒榭,從闊野之下的平湖到精雕細琢的小橋流水,李志松都能以洗練的的線條一絲不茍的表現(xiàn)出逼真效果,細致入微進而生動傳神。李志松用深厚的書法功底拓展有的放矢地游刃于描繪圖像的空間,在意象的構造中,李志松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筆墨形式,皴、擦、點、染,隨意生發(fā),筆斷意連,揮灑由之,放收有度,從而使具象融于意象之中,體現(xiàn)出中國畫獨有的審美特質,可遠觀、可細讀,意趣盎然,蘊含豐厚,觀眾能從審美享受的興奮中進而獲得深層人生感悟。
李志松以書入畫的山水藝術,面貌凸顯,得益于深厚的書法功底,同時,李志松學習借鑒歷代名家巨著,但是,他的山水不是對古人抱守殘缺的泥古不化,因循守舊,而是把歷代山水名家的筆墨技法幻化成自己的藝術特點。他從“荊關董巨”、“劉李馬夏”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中博學積養(yǎng),厚文養(yǎng)正,他的焦墨山水,氣勢雄渾,筆墨縱橫馳騁、酣暢淋漓,毫無滯感,從中不難看出“荊關”的雄強、“馬夏”的洗練,他的彩墨山水蘭花春雨之柔情、曲徑幽谷之靈秀、清泉碧潭之典雅,暗含“董巨”的蘊藉,“劉李”的意韻。李志松筆下之美是汲取傳統(tǒng)精華熔鑄自己獨到才情的一種自我升華,在信手拈來的傳統(tǒng)筆墨的基礎上,李志松注重“書畫同源”、“以書入畫”,他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多年來,他從未停止寫生,年輕時,受家庭條件的限制,在北京團結湖公園、香山公園、居住的小區(qū),花鳥蟲魚、松柏蒼樹無不成為寫生的對象,后來,經濟條件稍好時,他游歷大江南北,自然四時、壯美山河無不“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通過刻畫真實視覺形態(tài)造化之美,傳遞自己的闊達心胸和筆墨精神,默默詮釋藝術家李志松獨到的精神家園。
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嶄新時代,各種藝術浮躁現(xiàn)象若隱若現(xiàn),優(yōu)秀的藝術需要純粹的藝術家共同弘揚。幾十年來,李志松耕耘在藝術之路上,孜孜以求地探索著屬于自己藝術美感,功成名就后,他不忘一個藝術家應有的社會責任,他滿懷感恩之心,以雄渾豪蕩的筆墨藝術聚焦時代精神,呼喚回歸純真的藝術本源,他先后在家鄉(xiāng)舉辦個人寫生展,以回饋家鄉(xiāng)的養(yǎng)育之恩,他通過在合肥賴少其藝術館舉辦闊筆焦墨展、深圳公益焦墨展等展覽,言傳身教的形式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奔走相告,他不計報酬,社會反響熱烈。他創(chuàng)作的視覺藝術和傳播真能量的行為藝術,值得點贊,我們期待他用藝術之筆描繪更加燦爛藝術人生。
編輯:中國書畫名家專訪-張行方
編輯介紹——
張行方,安徽定遠人,全媒體記者、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書畫名家專訪網主編、安徽省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宣傳部長、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書畫考級中心副主任、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總編、美國書畫研究院無錫分院執(zhí)行副院長、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人才學會會員、安徽省古塬書畫院副院長、著名文藝評論家……
長于散文、詩歌、評論、長篇小說及非虛構等文本創(chuàng)作,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典雅博大、厚重飄逸、氣勢恢弘、張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滿靈魂的叩問和哲學的思辨,立體之藝術美感躍然紙上。
出版有:《等你回航》文學作品集。
供職單位:全國公安文聯(lián)《中國公安文學精選網》安徽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