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土什志(1943年第一卷二三合刊) 北平方言
亞珞 輯 (有些詞寫得不對,但音是對的) 北平蘿卜一種四名,春曰「破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卜」,冬日「土酥」。 林檎(即花紅)呼為「沙果」,又柰似林檎而小者,則稱「虎喇檳」。雪梨名為「雅爾梨」。 罵婦人之□劣者曰:「歪凍骨」。謂乞丐曰:「花子」,或稱「頂沙鍋」。罵頑童曰:「崽子」。扒手名「小利」。茶房為「伙計(jì)」。豪客稱為「冤大頭」。北半所生小孩名「京里娃娃」。 僧寺仍稱「和尚廟」,尼姑菴則稱「姑子菴」,呼和尚為「大老爺」,服役于寺廟者曰「老道」(非真道士)。 醫(yī)生則稱為「大夫」或有稱「郎中」者。呼觀音菩薩為「奶奶」。小兒呼其母曰「媽媽」,謂其母之乳亦曰「媽媽」;吸乳母之乳講「吃(口替)(口替)」,亦曰「咂媽媽」。 北方人趕場(即趁墟),謂為「趕集」,又名「趕會(huì)」,北平則稱「趕廟」。 北平謂女曰「妞」,亦作「(丑女)」,音紐,呼為「妞妞」,大者為「大妞」,次曰「二妞」,再次「三妞」。 人死回煞,北平謂之「出殃」。春日出游為「耍青」,至夏名「送青」。 以秤秤物之分量,謂之「邀」。泡茶為「沏茶」。 普通罵人,輒有「蛋」字,如「渾蛋」,「吵蛋」,「倒蛋」,「土八蛋」等,故良物中遇蛋字必避免;雞蛋曰「雞子兒」;皮蛋曰「松花」;炒蛋曰「攤黃菜」;溜蛋曰「溜黃菜」;煮整蛋曰「沃果兒」;煮蛋花曰「摔果兒」,蛋花湯曰「木穉湯」,木穉桂花,蛋花之色形如桂花也。蛋糕曰「槽糕」,其制糕□須入槽,因名。唯茶葉煮蛋,仍呼為「茶雞蛋」。 婦女罵人,有極文雅之詞,即「缺德」,或加「鬼」字,或謂:「怎么那樣損人」。 蝸牛呼為「水牛」,蟋蟀曰「趨趨」,蜻蜓曰「馬郎」。 一般游手好閑,好養(yǎng)鳥以消遣,養(yǎng)鷂子尤為無用,故稱無事者為「頑鷹鷂」。 又彼輩如廣收門徒,結(jié)幫自固者為「青皮」,卻津沽之「混混」。此輩自稱為「白相人」,而為「長者」,則曰「老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