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寫盡BE美學(xué)的四字詞語?
抱璞泣血、動(dòng)如參商、蘭因絮果、無疾而終...... | 有哪些寫盡BE美學(xué)的四字詞語?
(標(biāo)題沒有寫成語是因?yàn)椴糠衷~語只是“詞語”而不是“成語”。)
1、「哀毀骨立」
哀毀,因過分悲傷而損壞了身體;骨立,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支撐著。原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間因悲傷過度而損壞了身體?,F(xiàn)比喻因過分悲傷而影響健康。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p>
?
2、「黯然銷魂」
黯然,心懷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心懷沮喪得好像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南朝梁·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p>
?
3、「白發(fā)青衫」
青衫,無功名者的服飾。謂年老而功名未就。
宋·趙令畤《侯鯖錄》第七卷:“瓊林宴罷作詩曰:‘白發(fā)青衫晚得官,瓊林頓覺酒腸寬?!?/p>
?
4、「白駒空谷」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賢能者。比喻賢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賢能者出仕而谷空。
《詩經(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
5、「敗材傷錦」
比喻用非其人,傷害國家。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玄傳》:“敗材傷錦,所宜至慮?!?/p>
?
6、「抱恨黃泉」
黃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陰間。心懷遺憾離開人世,死有遺恨。
唐·李賢等引注《邕別傳》:“臣所在孤危,懸命鋒鏑,湮滅土灰,呼吸無期。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
?
7、「抱璞泣血」
比喻懷才不遇,傷心悲痛。
漢·東方朔《七諫·謬諫》:“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
8、「別鶴孤鸞」
鸞,古代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比喻離散的夫妻。
晉·陶潛《擬古》之五:“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p>
?
9、「草木同腐」
像草木一樣腐爛。比喻人一生毫無建樹。
《后漢書·朱穆傳》:“彼與草木俱朽,此與金石相傾?!?/p>
?
10、「代馬依風(fēng)」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chǎn)的良馬。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愿老死他鄉(xiāng)。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fēng)?!?/p>
?
11、「單鵠寡鳧」
鵠,天鵝;鳧,罷鴨。孤單的天鵝,獨(dú)居的野鴨。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西京雜記》卷五:“齊人劉道強(qiáng)善彈琴,能作單鵠寡鳧之弄。聽者皆悲,不能自攝?!?/p>
?
12、「蕩為寒煙」
指房屋等建筑物被燒毀,只剩下已經(jīng)變冷的輕煙。形容徹底被毀壞,不復(fù)存在。
清·邵長蘅《夜游孤山記》:“今皆亡有,既已蕩為寒煙矣?!?/p>
?
13、「悼心失圖」
謂內(nèi)心哀痛而失去主張。
《左傳·昭公七年》:“孤與其二三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皇,況能懷思君德?!?/p>
?
14、「動(dòng)如參商」
參、商,均是二十八宿之一。參星出西方,商星出東方,二星此出彼沒,不同時(shí)在天空中出現(xiàn)。比喻長時(shí)間的分離難以會(huì)面。
唐·杜甫《贈(zèng)衛(wèi)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dòng)如參與商。”
?
15、「睹物思人」
睹,看;思,思念。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gè)人。
唐·裴铏《傳奇·顏濛》:“貴妃贈(zèng)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
?
16、「斷梗浮萍」
比喻漂泊不定。
宋·秦觀《別賈耘老》:“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浮萍暫相親?!?/p>
?
17、「恩斷義絕」
恩,恩愛;義,情義。夫妻或親屬朋友之間恩愛和情義全部斷絕。
漢·班婕妤《怨歌行》:“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p>
元·馬致遠(yuǎn)《馬丹陽》:“咱兩個(gè)恩斷義絕;花殘?jiān)氯?;再誰戀錦帳羅幃?”
?
18、「風(fēng)木之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yǎng)。指喪父母的悲傷。
明·顧大典《青衫記·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懷風(fēng)木之悲;壯歲鼓盆,久虛琴瑟之樂?!?/p>
?
19、「風(fēng)燭草露」
風(fēng)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
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fēng)燭草露。”
?
20、「覆水難收」
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敦煌變之集·伍子胥變文》:“成謀不說;覆水難收?!?/p>
?
21、「孤鸞照鏡」
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yùn)的傷悼。
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罽賓王結(jié)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p>
?
22、「后會(huì)無期」
以后相會(huì)沒有一定的日期。多表示分別時(shí)的悵惘心情。
北朝·魏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大統(tǒng)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后會(huì)難期?!詾槠嗪?,別甚殷勤?!?/p>
?
23、「狐死首丘」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shí),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對故國、故鄉(xiāng)的思念。
戰(zhàn)國·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
《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p>
?
24、「畫地為牢」
原指在地上畫個(gè)框,作為牢獄。后用來比喻只許在規(guī)定好的范圍內(nèi)活動(dòng)。
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jì)于鮮也?!?/p>
?
25、「槐南一夢」
比喻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
明·王錂《春蕪記》:“正是只將桑海千秋事,付與槐南一夢中?!?/p>
?
26、「黃粱一夢」
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一般,短促而虛幻。亦比喻欲望落空。
唐·沈既濟(jì)《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p>
?
27、「灰滅無余」
灰滅,人或事物像灰燼般消滅。比喻人或物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
《后漢書·陳龜傳》:“或舉國掩戶,盡種灰滅,孤兒寡婦,號哭空城?!?/p>
?
28、「會(huì)者定離」
世上常會(huì)的人,也必有離散之時(shí)。就是佛說的世事無常之意。
《遺教經(jīng)》曰:“世皆無常,會(huì)必有離。勿懷憂也,世相如是。”
《涅槃經(jīng)》曰:“夫盛必有衰,合會(huì)有別離。”
?
29、「悔讀南華」
《南華經(jīng)》即《莊子》。比喻學(xué)識淵博卻不為人所容。
《唐詩紀(jì)事·溫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p>
?
30、「煎水作冰」
煮水成冰。比喻徒勞無功或不可能的事。
《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以若所為,求若所致,猶緣木求魚,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p>
?
31、「江郎才盡」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南北朝·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吞綉阎?;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后為詩;不復(fù)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p>
?
32、「金盡裘敝」
皮袍破了,錢用完了。形容貧困失意的樣子。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一》:“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納。黑貂之裘弊,黃金百鎰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p>
?
33、「荊榛滿目」
荊榛,帶刺的叢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荊榛。形容遭遇變故后到處都是荒涼的景象。也比喻處境困難,障礙重重。
《舊五代史·盧文進(jìn)傳》:“文進(jìn)在平州,率奚族勁騎,鳥擊獸搏,倏來忽往,燕趙諸州,荊榛滿目。”
?
34、「鏡花水月」
鏡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虛幻的景象。
明·胡應(yīng)麟《詩藪》:“譬則鏡花水月;體格聲調(diào);水與鏡也;興象風(fēng)神;月與花也。必水澄鏡朗;然后花月宛然?!?/p>
?
35、「蘭摧玉折」
蘭草被摧毀,美玉被折斷。舊時(shí)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fù)其才氣,嘗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p>
?
36、「蘭因絮果」
蘭因,比喻美好的因緣;絮果,飄揚(yáng)的飛絮,比喻離散的結(jié)局。比喻男女始合終離,結(jié)局不好。
清·龔自珍《丑奴兒令》:“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掐也凄迷,夢向樓心燈火歸?!?/p>
?
37、「勞燕分飛」
勞,伯勞。伯勞、燕子各飛東西。比喻夫妻、情侶別離。
《樂府·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shí)相見?!?/p>
?
38、「籠鳥池魚」
關(guān)在籠里的鳥,養(yǎng)在池中的魚。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晉·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p>
?
39、「落花流水」
指殘花墜落,隨流水漂去。形容暮春景色衰敗。比喻零落殘敗或狼狽不堪的樣子。
唐·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zé)拵煔w岑公山》:“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襟。”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p>
?
40、「夢里南柯」
南柯,指槐樹的南枝。比喻一場美夢。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夫人停婚》:“他實(shí)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誰承望月底西廂,變做了夢里南柯?!?/p>
?
41、「目斷魂銷」
目斷,竭盡目力所見。指竭盡目力也看不見,因而內(nèi)心十分悲痛。多形容因別離而傷心之極。
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自離京國,目斷魂銷,每至五更朝謁之時(shí),臣實(shí)制淚不得?!?/p>
?
42、「暮景殘光」
景,能“影”,日光。猶言夕陽殘照。比喻年老體衰,臨近死亡。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六:“竊以暮景殘光,能余幾日,酬恩報(bào)義,正在今時(shí)?!?/p>
?
43、「木已成舟」
樹木已經(jīng)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據(jù)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shí)難挽回了?”
?
44、「漚浮泡影」
水中氣泡。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明·張景《飛丸記·賞春話別》:“君聽:嘆世人似漚浮泡影,笑眼前繁華富貴,可能常定?”
?
45、「破鏡分釵」
破鏡,打破的鏡子,喻分散;分釵,釵是由兩股簪子合成的一種首飾,別在婦女的發(fā)髻上,釵股分開就成單個(gè)的簪子。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間的離別、失散。
宋·李致遠(yuǎn)《碧牡丹》:“破鏡重圓,分釵合鈿,重尋繡戶珠箔。”
?
46、「琴劍飄零」
文人潦倒失意,落拓四方。
明·錢曄《贈(zèng)周歧鳳》:“琴劍飄零西復(fù)東,舊游清興幾時(shí)同?”
?
47、「青松落色」
松樹失去了青翠的顏色。舊時(shí)比喻世道衰敗時(shí)人情的冷落、淡薄。
唐·孟郊《衰松》:“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顏色?!?/p>
?
48、「青蠅吊客」
死后只有青蠅來吊。比喻生前沒有知己朋友的人。
《三國志·吳書·虞翻傳》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自恨疏節(jié),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dāng)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p>
?
49、「情深不壽」
指過于沉迷和執(zhí)著的感情不會(huì)持續(xù)長久。
金庸《書劍恩仇錄》:“情深不壽,強(qiáng)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
50、「曲終人散」
鼓瑟之人一曲演罷,聽客紛紛離去。萬事萬物都有消亡的一刻,或比喻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唐·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
51、「人琴俱亡」
人死了,琴聲也消失了。指看到死者遺物,睹物思人,引起對死者的痛悼之情。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弦既不調(diào),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
52、「人生如寄」
人生十分短促,猶如暫時(shí)寄居世間。
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
53、「日薄虞淵」
虞淵,神話傳說中日入之處。比喻人已經(jīng)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猶日薄西山。
《淮南子·天文訓(xùn)》:“捍日呴至于虞淵,是謂黃昏。”
莊逵吉校:“《太平御覽》作‘薄于虞淵’?!?/p>
?
54、「山窮水盡」
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宋·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
55、「社燕秋鴻」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鳥,但在同一季節(jié)里飛的方向不同。比喻剛見面又離別。
宋·張先《西江月》:“憶昔錢塘話別,十年社燕秋鴻。今朝忽遇暮云東,坐對旗亭說夢。”
?
56、「身先朝露」
指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
《元史·齊履謙傳》:“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側(cè),修營一舍,儻病努不退,當(dāng)居處其中以待盡。”
?
57、「事與愿違」
事情的發(fā)展結(jié)局與主觀愿望相違背。形容事情不能稱心如意。
三國·嵇康《幽憤》:“事與愿違;遘茲淹留?!?/p>
?
58、「司馬青衫」
司馬,古代的官名;青衫,唐時(shí)官職卑微的官員所穿的服裝,色黑。借指悲傷凄切的人。也指極度悲傷。
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p>
?
59、「四海飄零」
四海,代指全國各地。飄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處飄泊,生活無著。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云幾番欲來相投,只恐袁紹見怪。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云因殺之,借此安身?!?/p>
?
60、「俟河之清」
俟,等待。等待黃河變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shí)現(xiàn)。
《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
61、「同床異夢」
比喻雖然共同生活或者共同從事某項(xiàng)活動(dòng),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也指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打算。
宋·陳亮《與朱元晦秘書書》:“同床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xué)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
62、「望秋先零」
謂草木將近秋即敗落凋零。亦比喻未老先衰。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語言》:“松柏之姿,經(jīng)霜猶茂。臣蒲柳之質(zhì),望秋先零,受命之異也。”
?
63、「無疾而終」
終,死去。沒有疾病而亡。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擾就自行消滅。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后,必當(dāng)赴任?!疗跓o疾而終?!?/p>
?
64、「物是人非」
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于表達(dá)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
宋·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65、「香消玉殞」
香、玉,舊時(shí)美人的代稱;殞,死亡。比喻年輕貌美的女子死亡。
《群音類選·玉盒記》:“他怨悠悠香消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迸;我難主憑;蕭蕭兩鍚星?!?/p>
?
66、「杳如黃鶴」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xiàn)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荀瓌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云漢,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p>
唐·崔灝《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67、「一別如雨」
像雨落下以后不能再返回到云里一樣。形容離別以后再難相見。
三國魏·王粲《贈(zèng)蔡子篤》:“風(fēng)流云散,一別如雨?!?/p>
?
68、「一晌貪歡」
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p>
?
69、「一語成讖」
讖,預(yù)言。本為一句無心的話,竟然變成預(yù)言且應(yīng)驗(yàn)了。
?
70、「瘞玉埋香」
瘞,埋藏;玉、香,泛指美貌的女子。指美麗的女子死亡。
明·高啟《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加減樂事浮云改,瘞玉埋者今幾載?”
?
71、「音容凄斷」
形容聲音容貌哀傷到極點(diǎn)的情態(tài)。
唐·戴君孚《廣異記·閻陟》:“后一日,夢婦女來別,音容凄斷,曰:‘已是前長史女,死殯在城東南角?!?/p>
?
72、「雨井煙垣」
比喻荒涼、冷落的景象。
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明放著花樓酒榭,丟做個(gè)雨井煙垣。”
?
73、「玉碎珠沉」
美玉破碎,珠寶沉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志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p>
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若他強(qiáng)逼成姻眷,拼一個(gè)珠沉玉碎,蚤赴黃泉?!?/p>
?
74、「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清·洪昇《長生殿·補(bǔ)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
75、「折戟沉沙」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折斷了的戟沉沒在泥沙里。形容失敗慘重。
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p>
?
76、「芝焚蕙嘆」
芝、蕙,同為香草名。芝草被焚,蕙草傷嘆。比喻因同類遭到不幸而悲傷。
晉·陸機(jī)《嘆逝賦》:“信松茂而柏悅,嗟芝焚而蕙嘆。”
?
77、「咫尺天涯」
咫,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離很近。比喻雖然相距很近,卻又很難相見,像是遠(yuǎn)在天邊一樣。
唐·李中《宮詞二首》:“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咫尺隔天涯?!?/p>
?
78、「鐘鳴漏盡」
漏,滴漏,古代計(jì)時(shí)器。晨鐘已經(jīng)敲響,漏壺的水也將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漢·崔寔《政論》:“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p>
《三國志·魏書·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
79、「珠零玉落」
比喻珍物殘破毀壞。
元·同恕《萱堂記》:“為銘為詩,贊能頌美,爛然卷軸……逮今蓋七十年,珠零玉落,無復(fù)存者。”
?
80、「煮鶴焚琴」
把鶴煮吃了,把琴當(dāng)柴燒了。比喻愚昧無知、粗魯庸俗的人糟蹋美好事物,大煞風(fēng)景。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西清詩話》:“其一曰殺風(fēng)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曬褲;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p>
?
81、「墜茵落溷」
花朵飄零,或落在席墊上,或落在糞坑里。比喻人的境遇高下懸殊。
《梁書·儒林傳·范縝》:“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fā)一枝,俱開一蒂,隨風(fēng)而墮,自有拂簾幌墜于茵席之上,自有關(guān)籬墻落于糞溷之側(c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