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s 動態(tài)均衡怎么用?何時用?雪帝
Waves 動態(tài)均衡怎么用?何時用?雪帝
雪帝數(shù)字音頻?

你有時會碰到這種事:不出門不下雨,一出門就下雨。你將此歸結為,天要下雨,我真沒轍。
解決辦法倒是有,出門帶傘唄。當然,不是任何時候——晴空萬里時沒必要,況且,你還挺想享受一下溫暖陽光撒在臉上,微風撩動頭發(fā)的感覺。而即便真是下雨了,毛毛細雨時你也可能不會把雨傘撐開,而只是在短時大雨中才用上它。
混音教學
當你混音時,會碰上這種事:地鼓沒有足夠的沖擊力。你將此原因歸結為,貝斯中與地鼓相似的頻率掩蓋了地鼓的節(jié)拍。
你想了解決辦法:在地鼓音軌和貝斯上試著進行標準的壓縮處理——但前者只能讓情況更糟,后者則無助于改善地鼓——最后你終于想到去動動均衡了。但貌似也行不通。因為你想通過在貝斯上切個弦波出來,來讓地鼓更清晰,但這樣一來,貝斯的整體聲音就都受到了影響,而不僅僅是針對地鼓的了。
然后你又想到了動態(tài)均衡器。問題迎刃而解了!在貝斯上還是做一個同樣的陷波,但此時利用地鼓信號作為側鏈觸發(fā),并且將Attack和Release時間設定得極快。如此,貝斯的頻率內(nèi)容就只會在地鼓演奏發(fā)聲的一瞬間才產(chǎn)生變化。貝斯的掩蔽頻率僅僅是瞬時性地為壓縮所削減,聽者也就能更好地聽清地鼓。
在諸如此類的應用案例中,動態(tài)均衡都比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均衡表現(xiàn)更好。常規(guī)的EQ都是從頭到尾地作用在聲音上,而動態(tài)EQ則結合了選擇性壓縮或擴展的精準均衡和側鏈觸發(fā),只有當你進行均衡調(diào)節(jié)的信號超過你選定頻率的某一閾值時,它才會起作用。
“靜態(tài)”EQ為何不夠用?
就像你并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雨傘一樣,你也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均衡。音樂也像天氣一樣,充滿變化。歌曲是從多重段落組成的,每一段都有自己的情緒氛圍。有的段落吵鬧,有的段落輕柔。有的音符是連奏的,有的則是斷奏的。節(jié)拍由鼓手帶動控制,器樂編排則變化多樣,樂器和它們的音域都會影響其音色。歌手們的副歌演繹與主歌大不相同,他們會強調(diào)某些詞語甚至某個音節(jié),而弱化其它細節(jié)。而即便是調(diào)校得最精準的樂器,經(jīng)由最高超的音樂家去演奏,可能也還是會出現(xiàn)某些音符比其它更響的情況(尤其是貝斯)。
所以,僅用傳統(tǒng)均衡有時候遠遠不夠,因為同一規(guī)格不能適合所有情況。在母帶階段使用“常規(guī)”的EQ,在中頻靠上的區(qū)域(比如3.5kHz)進行提升,一方面會給吉他聲音增添質(zhì)感,另一方面則會讓這一范圍中的人聲變得尖銳刺耳。再比如,在60Hz做一個低頻擱架均衡,可以增加地鼓的清晰感,但也可能會影響到貝斯演奏的低音。而在錄音或混音時,給單獨的樂器各加一個EQ,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歌唱者輕聲唱歌時的完美EQ設置,到了爆發(fā)力十足的副歌段落時幾乎就不再奏效了。通過減少高頻來降低镲片聲的炸裂感,則會令镲片在輕輕敲打時失去聲音光澤。
何時使用動態(tài)EQ?
簡而言之,動態(tài)均衡器允許你對一首歌中聲音較大的部分(更準確地說,是一首歌里某一特定頻率中更響的部分)進行不同于輕柔段落的EQ處理。下面就是一些常見例子。
歌手在副歌放聲高歌時,你可以用動態(tài)EQ控制他/她的聲音,使得相對輕柔的主歌唱段的表現(xiàn)力不受影響。
混音時踩镲太亮,不過軍鼓聲音還好。如果你試圖給踩镲進行壓縮或者傳統(tǒng)方法的均衡處理,那結果可能還是會影響軍鼓的聲音。使用動態(tài)均衡器,你可以將軍鼓聲作為側鏈輸入到踩镲軌道上,這樣一來,僅當軍鼓不發(fā)聲時才對高頻進行處理。你可以對聲音進行兩種類型的獨立均衡處理,瞬態(tài)部分和延音部分——這樣你就能挖掉聲音中導致音色渾濁的部分,而不影響其音頭。
當鼓手打鼓打得忘乎所以時,你可以利用動態(tài)EQ來控制镲片的表現(xiàn),而當鼓手演奏更可控時則不需要。
你可以用動態(tài)EQ控制貝斯,僅限個別情況處理,而非貫穿整首歌。
你可以用動態(tài)EQ削減或消除掉軍鼓或嗵鼓的共鳴問題,以及原聲吉他彈奏某些音符時產(chǎn)生的低頻噪音。當問題頻率與其它配器樂器靠得很近時,動態(tài)EQ的使用就尤為重要。

F6 Floating-Band Dynamic EQ
動態(tài)EQ更細化的使用方法:
比如說,現(xiàn)在有一個混音工程,其中的樂器和主唱人聲在同一區(qū)域出現(xiàn)了“競爭”。如果你的動態(tài)EQ具備Mid/Sides處理功能,你就可以用它來對主唱人聲進行處理而無需影響到混音的其它部分。使用Waves的F6 Floating-Band
Dynamic EQ的具體操作如下:
給樂器進行分組,放到一條立體聲總線上;
在這條總線上打開F6的立體聲版本;
將主唱人聲作為外部側鏈發(fā)送到F6上;
在此案例中,我們用F6的Band 4——也就是第4頻段,進行處理演示:(a) 切換到MID模式(b) 將SC SOURCE(側鏈源)切換到EXT(外部)(c) 頻率設定在1600Hz(d) 將Q值設定到0.6(e) 將Range設定到-2.5dB
現(xiàn)在再播放你的音軌,樂器和人聲一起。主唱人聲的輸入電平會顯示在Threshold的SC監(jiān)測表上。Threshold旋鈕上的指示位置顯示的是,Band 4的閾值較之主唱人聲輸入電平是低還是高。
慢慢地調(diào)低Threshold,當Threshold降到低于主唱人聲時,Band 4的壓縮器將只是開始減弱Mid通道。由此你可以繼續(xù)進行想要的其它調(diào)節(jié)。
動態(tài)EQ和多段壓縮的區(qū)別
動態(tài)均衡器和多段壓縮器在某些關鍵點上是有類似之處的:它們都是有選擇性地壓縮或者擴展,它們都是根據(jù)歌曲頻譜動態(tài)來對音頻進行處理。
多段壓縮器采用的是交叉濾波,對頻率范圍的影響較寬,而動態(tài)EQ則可以讓你具體到某個精確的頻率再做提升或削減。F6 Floating-Band Dynamic EQ就提供了6個浮動頻段,或者說“完全可調(diào)頻段”,每一個頻段都有整套控制——Q、Gain、Range、Threshold、Attack和Release。此外,每個頻段都有內(nèi)部和外部的側鏈輸入,就是說,只有當側鏈信號超出了用戶定義的閾值時,特定頻率才會被壓縮或擴展。而獨特的Split/Wide側鏈模式則能讓你隨意地對用作側鏈觸發(fā)的音頻進行濾波處理。
以上這些功能都讓動態(tài)均衡成為一件強大又靈活的工具,在混音、母帶階段或是現(xiàn)場都能使用。精準地聚焦于某一問題,并且只在問題浮現(xiàn)才出手,這就是動態(tài)EQ作為終極問題解決方案的職責。
Howard Massey是一位生活在紐約的制作人、混音師、音樂人,同時也撰寫技術類文章。通過自己的公司On the Right Wavelength,他還給專業(yè)音頻行業(yè)提供咨詢服務。他編寫出版了很多本著作:兩卷本的《Behind the Glass》是一套對世界頂級錄音工程師和制作人的采訪集;《The Complete DX7》專門介紹Yamaha DX7;《The Great British Recording Studios》一書則由George Martin爵士贈寫前言。
Waves插件

雪帝數(shù)字音頻
電話:137392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