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長的論文沒有參考文獻 到底怎么回事?
對于很多寫過論文的人來說,都知道參考文獻的作用和重要性,而最近一篇論文在參考文獻的第一句話就說了本文不必參考任何文獻,不僅讓網(wǎng)友大吃一驚究竟何許人也,可是仔細一看作者竟然是錢偉長,瞬間讓網(wǎng)友沉默,那么錢偉長是何許人也。

錢偉長錢老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和教育學家,參與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力學系和力學專業(yè),同時也參與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力學研究所,主持創(chuàng)建上海市應用數(shù)學和力學研究所,也參與了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自動化研究所,在我國力學的發(fā)展上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也是我國力學發(fā)展的奠基者。

為什么說錢老是教育學家呢?因為他不僅主持組建了一所211工程大學,而且還終身擔任這所學校的校長,這所學校就是上海大學,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寫論文不需要參考文獻的大佬是如何一步步組建上海大學的。

上海工業(yè)大學建立于1960年,時名上海工學院,1983年錢老擔任上海工業(yè)大學校長,同年學校接收了收轉(zhuǎn)學而來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自然就是錢偉長教授,次年學校固體力學獲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權。錢老在職期間對上海工業(yè)大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包括管理體制、教學模式、培養(yǎng)方式、科研能力、學術水平等方面,學校在1985年就開始實行學分制、選課制、三學期制的三制式培養(yǎng)和管理模式,同時也是上海市最早實行三學期制的大學。

上海工業(yè)大學在錢老上任后相繼成立了上海市應用數(shù)學和力學研究所、上海機器人研究所、電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等多個研究所。雖然學校在經(jīng)過錢老十年的建設,已經(jīng)成為上海市發(fā)展速度比較快的大學,但是學校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學科實力和科研能力的突破還是存在很大難度的,這時候錢老就開始呼吁建設一所文理結(jié)合互相滲透的多學科發(fā)展的綜合大學,十年間也一直著手于多院校的學科互補以及資源共享。

在1988年的時候上海工業(yè)大學和上??萍即髮W就組建了計算機學院,這只是兩校開始合并的前湊,在1991年兩校開始正式合并改名為上海理工大學。合并之后的上海理工大學成為了當時理工類實力較強的大學,可是錢老的目標卻是建立一所北大這樣的多學科綜合類巨無霸大學,因為合并之后新的上海理工大學在社會人文學科上面還是相對薄弱的,于是錢老又拉來了原上海大學和上??萍几叩葘?茖W校,四校最終在1994年合并組建了新的上海大學,其實在1983年上海大學文學院成立的時候錢老就表示具有極大的興趣,打算把上海大學文學院與上海工業(yè)大學合并。

那么錢老一手造就的這所大學究竟實力如何呢?與最開始打算建立北大這種巨無霸的高校有多大差距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上海大學成立時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提了校名,李鵬總理和李嵐清副總理均為學校題詞。1997年學校成為第二批211工程大學,2004年學校的法學院改建為上海政法學院,2016年國防科工局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共建協(xié)議,學校由此進入了省部共建時期,同年學校入選全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典型經(jīng)驗高校,成為第一批50所高校之一,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學校目前設有25個學院和77個本科專業(yè),在師資上面也是實力顯著,全職兩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7人,國務院特殊津貼37人,此外還擁有多位萬人計劃、長江學者、千百萬人才工程和知名專家教授。在學科建設上面擁有1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2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1個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上海市一流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各11個。

學校還擁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的科研實力與學術水平均位于我國高校前列,在SCI、EI、ISTP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tǒng)收錄的學術論文數(shù)分別位于全國高校50、44、23位。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有36個學科入選,其中世界史、社會學、美術學和冶金工程均排名全國前五,此外學校還有多個排名前十、前十五的專業(yè)。

錢老初來上海工業(yè)大學的時候,學校還是一所并不被本地人所認可的學校,可是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和組建如今的上海大學早已經(jīng)是全國排名前百的大學了,錢老在上海大學擔任校長期間其實沒有工資的,在上海也是沒有房子,更多的時候都是居住在上海大學里面的。就是這樣的一位科學家教育學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的科研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難怪網(wǎng)友在知道是錢老寫的此論文無需參考文獻時,不禁表示了尊敬更是紛紛豎起拇指。
轉(zhuǎn)載于:http://hot.ffsy56.com/newsdetail71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