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余高速控制性工程——烏江特大橋主拱圈吊裝迎來重大節(jié)點
勢疑虹始見,形似雁初飛。近日,貴州德余6標烏江特大橋主拱圈吊裝進度“過半”,雙龍騰躍之勢躍然烏江河上,紅色的拱肋在翠綠的山林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烏江特大橋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石阡、鳳崗三縣交界處,全長1834米,主橋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徑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主跨504米,矢高90米,是德余高速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大橋拱肋采用“纜索吊裝+斜拉扣掛”的無支架安裝工藝,斜拉扣掛最大懸臂長度237米,全橋共60個節(jié)段,最大節(jié)段吊重157.8噸,結構新、精度高,難度大、風險高,施工難度位居世界同類型橋梁前列。
“到目前為止,大橋主拱完成了30個節(jié)段安裝。越往跨中,線形控制會越難,不過我們已經掌握了核心技術?!表椖靠偣こ處熽愒娙榻B,烏江特大橋在鋼管拱上采用首創(chuàng)的全栓接預制裝配設計理念,全橋鋼結構均為高強螺栓連接,拱肋螺栓達到9萬多顆。要在百米高空精準吊裝百噸重的構件,可以說,從主橋開始施工的那一刻起,一場沒有硝煙的“精度之戰(zhàn)”就已經在滔滔烏江河上打響。
為了保障拱肋安裝精度,項目團隊研究應用多項智能建造技術,通過“三步走”拉開大橋“精度戰(zhàn)”:
第一步是鋼結構制造精度控制,采用“立拼+臥拼”的雙拼工藝拼裝拱肋,確保兩肢拱肋及風撐在無應力的狀態(tài)下拼裝成形;
第二步,技術團隊使用三維激光掃描數字化模擬,在鋼管拱肋立拼姿態(tài)采集、拱肋首節(jié)段及預埋段姿態(tài)精調、鋼梁制造誤差檢驗等全過程應用數字化模擬拼裝,有效提升大橋制造及安裝精度;
第三步則是通過研發(fā)拱肋首節(jié)段精調專用支架及三維姿態(tài)精調方法,將首節(jié)段安裝精度成功控制在3毫米以內,同時輔以全自動測量機器人、360棱鏡全天候自動監(jiān)測、北斗定位等先進設備,全天候監(jiān)測主拱施工各項數據,實現拱肋標高及軸線的高精度控制。
通過“三步走”戰(zhàn)術,烏江特大橋主拱吊裝工作由一開始的如履薄冰,漸漸變得游刃有余?!肮袄叩跹b從原計劃的兩天一節(jié),提升到了現在的一天一節(jié),效率翻了一倍。”項目現場副經理曾國勝說,吊裝前固化拱肋裝船、船舶定位、纜索吊檢查、扣背索牽引等各項輔助工作,也大大加快了現場的吊裝進度。
盛夏時節(jié),濤濤烏江奔涌向前,綠意蔥蘢的建設工地上,成片的格?;ㄩ_得奮力又爛漫。高空中,大橋下,德余6標的建設者們也正揮灑著汗水,努力描繪出烏江兩岸群眾的虹橋夢。
作者 | 饒南南、毛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