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后記
我原本是想在條目出來七天以后放出來的??晌也琶靼孜腋吖懒爽F(xiàn)代人的耐心,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在看后記之前可別忘了專輯前導(dǎo),不可跳過: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3686031
到這里,應(yīng)該算是真正告一段落了,我得花點時間去回看、去整理我在這段時間所留下的一些些標記。這也算是給我自己做一個交代吧。我還有課題需要去修呢hhhhhhh
---------------------------------------------------------------------------------------------------------------------------
在正式進入后記之前,做一些閑談吧。就當作是某種放松的方式。Here we ggggggooooooooo.
在B站上看完(2023.4.8,10:29)粉絲編輯的關(guān)于陶喆黑專的紀錄片①之后,我想我又對某些東西有了自己的認識。
① :【全網(wǎng)最細全解析!最黑暗的專輯,最溫柔的救贖!陶喆:那一顆黑色柳丁【超主觀偽紀錄片】-嗶哩嗶哩】 https://b23.tv/gGYC4i2
旅途路上,看到周圍的一切真的有如樂高城市一樣。這種感覺,每一次,我仍感到,這是那么不真實。
我知道,我已然把我自己和我所經(jīng)歷的一切放入這張作品中。我自己人格上的所謂的“完美”與“不完美”......都借由這些在這里盡數(shù)體現(xiàn)。(例如一些歌曲里的人聲上的呈現(xiàn)、人聲的編排、音響上的處理:我覺得我就壓根沒有所謂master所謂平衡的意識。)
唉,我多么希望把我的一切都獻出來能讓人理解。
可我也在種種經(jīng)歷中,似乎明白......這世界,必須保留也必須存在某些“不可理解”的事物。
“不可理解”、“不必理解”,我個人認為這是保持對作為“彼此”的這一“共通體”所不可缺少的,而這也是堅持并理解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所能所不能的必要與必需。
我自己在完成它的時候,清楚的知道,卻仍不斷地讓自己明白,這些不完美會賦予這張專輯以獨特的色彩,獨特的生命。而這本來就會的。我想這會有作用的。而我對自己依然不夠認可。我多么希望我能夠讓它持續(xù)地更久一點,能讓它深深刻在我心底。
我想,我沒有迎接,也許是我仍沒有把自己交給某些東西,我仍然抱有疑慮,我還沒有解決某些課題。我想,命運,也自然會傷心,也自然會走開。
就......回頭望去,不知道是我的吝嗇變成了所謂的恐懼,還是我的恐懼變成了所謂的吝嗇。我害怕面對它。
所以,我還得好好修煉,明白這種“自然而然”的樂趣:我想,只有“走就是”這一種辦法。
可我依然會不敢走,我想,這就是我仍需要去修煉的所謂“課題”所在。我自己也不算是一個耐心的修煉者。
也許是我覺得時間不夠,自己不夠好吧。
我感到無助,我感到憤怒,我感到無奈......這也許是我的迷茫、我的迷惘在提醒,而我并不懂得是它們在說話。
我放任自己的不懂,于是就放棄這樣的交流,逐漸地我也放棄自己的這一部分所能。多么可怕啊。
記得之前在網(wǎng)上看大眾占卜的時候,我選中的選項是叫我去找到自己的聲音,說我仍然被之前所接受的、所潛移默化的那些個評價體系評價標準所束縛著。
不過,不是壞事。那么請問,誰知道呢?
這張專輯,我現(xiàn)在發(fā)覺,它也許是為了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所謂:
① ?年紀小的;②尼采所說的;③蘭波離開了,這離開所遺留的迷惘滋養(yǎng)著那些還在“外部”流浪的孩子們。
當我拿到最終的、完成了母帶處理的音頻文件的立刻,我并沒有非常開心。我只能用心情復(fù)雜來形容。我唯一的所謂能夠用語言去表述的生理特征,就是幾乎要哭出來。我只能說這一切......很難想象,很難想象。
過了好一會,徹底的空虛感?右手心感覺有什么東西在往里收一樣,隱隱的。
這張專輯我花了6+7個小時錄完,但是我在最終錄制之前......僅舉一例,穿過防護與鐵絲網(wǎng)翻墻去錄歌,也是夠拼的我。
要不是心力和預(yù)算實在是不足以堅持下去。但現(xiàn)在回頭看,起碼還是有些好歌的,也算是能夠聊以自慰了。
我自己最不喜歡Track 8,人聲太拉。Track 1 & 3 & 5 & 11挺好,因為抓住了許多一瞬間的東西,就很爽;我覺得這幾首歌真的挺好的。Track 7算是自己首次制作?值得提一下hhhhhh
---------------------------------------------------------------------------------------------------------------------------
正文:
當我發(fā)出這些文字的時候,我自己和這張作品的旅程應(yīng)該就暫時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我要學(xué)著去做的 —— 如所有人一樣 —— 好好生活。
還有,“每筆都來自他們按下啟動鍵”,我想要有很多錢有很多閑,我希望這張專輯能被大家喜歡,and I wanna be adored.正所謂嘻哈音樂的原始渴望。
這張專輯,現(xiàn)在,在我看來,已經(jīng)沒什么特別。之前我有發(fā)一些關(guān)于這張專輯的缺逼瞎逼言論,也歡迎鞭尸。我還沒有做好被人身攻擊的心理準備,我確實無法想象這一點。
除此之外,我還要好好學(xué)學(xué)“學(xué)習(xí)”這件事情。就沖這句話,我得向我所見的一切致以誠摯的敬意。尤其是所謂的我自己以及使用豆瓣后所遇到的一切,就是這樣的日常,給我的啟發(fā)和滋養(yǎng)也難以估量。即使我對于某些人某些所作作為抱有恨意(僅舉一例負面情感)。
只因你們展現(xiàn)出的,通過你們視域之所見所折射出的這每一份獨一,這生命的強力。
噓!不要把它吵醒!除非你們自己去挖掘,并為此踏上艱難險阻!否則,就這樣!—— “怎么鋪床怎么睡”。
唉,就我目前的閱讀所及。似乎,理應(yīng)讓我明白一些什么??删驮诓痪们暗姆饷嬖O(shè)計和混音工作環(huán)節(jié),我仍覺得自己是低價值的。
我被自己的焦躁俘獲,也因此表現(xiàn)出的所謂口不擇言的地方。我只能再說聲抱歉以及感謝。
我想,這提醒著我還沒有找到我自己的聲音。我只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也許是我沒有為自己確立我自己的評價標準,所謂價值的評判體系?是啊,可這是后邊的事情了。
我目前所能知道的是:當我望向我生活的這世界,我的周圍,我經(jīng)歷的一切。我愈發(fā)覺得這世界上沒有迷信這回事,必須存留某些“不可理解”之事。沒有這些“不可理解”,也就沒有“我們”,沒有“彼此”。
我們已然在這之中,太久了。我們得去學(xué)會它們的語言。別忘記那些迷惘仍在滋養(yǎng)著那些還在“外部“流浪的孩子們。不僅僅是解決問題,只因總有問題,而時間與此相伴。
想想籃球場上的“in and out”(籃球在筐上涮了一圈還是出去了)。這就是我對“至?!弊龅乃^“望文生義”式的理解,就是這樣。如果它停留了,我想我們也無法走向生活。
也許,當我們談到記憶/時間,記憶/時間的不可能,不可能的記憶/時間的時候,才會有些許謎底些許問題。于是,我們和著記憶/時間一起變老,也從不變老。(愛命運,命定之愛)
恰好是冥王水瓶時代了,我覺得重新學(xué)習(xí)重新品味布朗肖所說的“模棱兩可”會是這個時代所給予我們的任務(wù)之一。只因陽光照耀著我們,某種瞳孔也微微放大。
有些過快借由某種急切、迫切被書寫出來了,為了保持它的呼吸條件,我們,也許,自然地,一無所知。
“由于這是一個極其豐富、具有高度魅力的思想體系,當年的探索者大多數(shù)一直在這個龐大的體系內(nèi)皓首窮經(jīng),追尋原教旨,只有少數(shù)人最終突破 ’孫悟空在如來佛的手心里翻筋斗’ 的局面,在新的天地遨游?!?/p>
本雅明在《單行道》(我把它叫做“生成之書”)中有提到占卜:而生成 —— 我覺得就是那沒有牌面沒有問題沒有提示項的占卜。一切都有待于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CDEFGAB,這音樂中的調(diào)性,這miss modular。我們聽到某些東西在我們身上做即興演奏,似乎,就這樣,我們把它當作某種命運的到來。
雖然我用這張作品當做我內(nèi)部的對抗措施,不過,也許是太年輕了些,還是見得不夠多,也沒往深了鉆。我現(xiàn)在還是一無所知,即使弄了這么些,我還是覺得自己和白癡一樣。
有些東西是不會說謊的,即使你的文字、所謂的音樂多么天衣無縫,總是如此。
在完成專輯的這一段,我隨著自己的心緒讀了一點書,愈發(fā)覺得藝術(shù)家、哲學(xué)家什么的,這樣一群人:已然是借助了某些知識、某些技藝、某些方法,多多少少,對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人們暫未被說出來的、暫未被發(fā)現(xiàn)的有些許察覺(也許它被叫做預(yù)言),對于這世界有獨特的敏感的一群人。
擁有這般能力已然是極其幸運,不過,嚴格來說,這也能叫做幸運嗎?這依然與其他人一樣,沒什么特別。憑什么叫做幸運,憑什么擔起幸運之名呢?
我想,我還沒有可以看清楚自己、看得清楚一些狀況的所謂天分與美德。我必須學(xué)會行動與等待,而不可有期待。
我對你們羨慕,可同時也為自己慶幸的一點是:你們這么年輕(無論男女老幼),竟然對一切都已經(jīng)如此熟稔。
我想,即使再卓有成就,即使是多么善于穿梭、滲透、旅行什么的,也要“回到粗糙的地面上”來。如果做不到,對于活生生的行走的一切人,以及幽靈們,都是不公平的。
(可是,當我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我借助友鄰的標記看到了洛夫克拉夫特,突然間,我又有了動搖?我想,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聲音吧。哈,這也對上了我前面所說的還不會“master“了。)
一切已然擺在我們面前,只不過就像這世界 —— 不說一句話。
打個趣,冥府有冥府的規(guī)矩,人間有人間的規(guī)矩??晌覂烧叨颊莆盏貥O差,其中的門道以及心性,我還得好好學(xué)學(xué)?,F(xiàn)在的我只是徘徊著。
也許我得一直鍛煉我的審美眼光。so fuck you and all the good tastes.
說回這張專輯吧。我知道,即使它在音樂上并不夠好、有種種缺陷(同我的人格一道),但這就是我目前所能做到的。我必須接受它。
我也明白,一種精細的粗糙、簡單的復(fù)雜借由粗糙的精細向度與復(fù)雜的簡單向度通過這種創(chuàng)作被放在里頭。
這種專輯是先有beat,再按beat的聽感排序(我那個時候在無意中看到了手冢治蟲的給漫畫的情節(jié)排序,大概是這樣的參考),再有標題,再有文案,最后才有詞。
尤其是我完成的前三首歌(第1、第10、第9)的歌詞寫作與編排,完全是憑借某種不知名的直覺來完成的。之后,似乎,邁向了某種不知名的自覺?
每一首歌之間都有非常長的中斷期,短則一兩個月,長則三四個月。在這期間,我什么也做不了,就是......感覺被束縛在某地,動彈不得。直到某一天,一個無名的呼喚,就像是某個句子在你腦海里突然浮現(xiàn),然后你再去完成這首歌。
第四首歌,在網(wǎng)易云評論區(qū)里有看到評論說這首歌相對其它,是做得比較成熟的。這首歌的編排最終完成的時段在2021年末過渡到2022年初的時候?,F(xiàn)在想想,似乎也是一種巧合?
我現(xiàn)在再仔細回想這里面的種種,借由種種所帶來的......真的,真的太瘋狂了。
我想我隨著這種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似乎。不可見的可見、可見的不可見、不可見的更不可見
不僅僅是歌詞、編排、音樂還有其它什么,當友鄰把他畫好的封面放出來的時候,突然間,十萬分的失望在我身上蔓延??捎袀€聲音突然間就這么告訴我:就是這樣。雖然只存續(xù)了一瞬間。
而我現(xiàn)在在這寫后記的時候,這段文字就又這么寫出來了。似乎一切就是這么自然而然。
再說一句,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裝置藝術(shù)”。起碼,你得去聽。(誰是裝置?誰制造裝置?裝置由什么組成?)
在完成這張專輯的過程中,我已經(jīng)不斷地感覺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是無法錯過它,這已經(jīng)是即將到來的必然。而且,就是這份不完美會讓這點歷史攪翻天,它,慢慢的。
因為我要它這樣。
TWY:最后一作與晚期風(fēng)格(FINAL FILMS AND “THE LATE STYLE“ April 3, 2023):“然而,隨著藝術(shù)家不可避免的離去,時間終止帶來的力量像是某種逆轉(zhuǎn)的河流,從作者生命的末端回溯至其全部人生,吸引我們重新思考所有的作品。對于這個問題,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曾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暫且先不談他驚世駭俗的遺作和謀殺),即在剪輯與死亡之間擁有一些“好玩”的關(guān)系,因為“只有在我們死亡時,才會知道我們的生活是怎么樣的”,而現(xiàn)實只會“在即將結(jié)束時才去表達,即通過剪輯,猶如一部影片中的剪輯”,而剪輯正是只能在“拍攝”——也就是現(xiàn)實之后,才能夠完成。”
雷·布拉德伯里:“情節(jié)不過是你的角色奔向非比尋常的目的地的途中,在雪地里留下的腳印。情節(jié)是事后而非事前對事實的觀察,不能夠被放在行動之前,而是行動結(jié)束后留下來的圖表。這就是情節(jié)應(yīng)該有的全部模樣。任意的奔跑是人類的欲望。奔跑,并且抵達終點。這無法按部就班,只能順其自然。”
維特根斯坦:“世界就是所發(fā)生的一切?!? “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p>
”時間脫節(jié)了?!?/p>
“現(xiàn)在在抽身”。
寫了這么多,也該到結(jié)尾了,在這個時候,迎來的,通常是所謂的致謝環(huán)節(jié)。我也不例外,但這次我不想“例行公事”。這些素不相識,僅僅依靠著某種無法被形容的所謂機緣被連接起來的東西 —— 我只能以這種方式為此致意,為它們所寄予的軀體和經(jīng)歷,為那些展現(xiàn)出來的一切致敬。
首先,我得感謝我的父母,如果沒有他們的經(jīng)濟上的支持,我沒有辦法完成它。
我也發(fā)現(xiàn)我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所謂愛的吝嗇(可誰知道呢?),讓我沒有去理解去感受我身邊的人,可我只有堅持我在我的世界里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所有的一切,我才能有這個機會去理解他人。
“世界就是所發(fā)生的一切?!?/ “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p>
而這也是足夠日常也足夠政治的,也許吧。
其次,我得向@里相玉(B站ID:多邊獸2) 與 @Kurt Li李水澤寧@WaterSoundStudio(B站ID:WaterSound Studio)為這張專輯的制作所提供的才能與創(chuàng)意致以誠摯的謝意。
感謝我的友鄰@里相玉 在封面設(shè)計的過程中能夠接收我的種種情緒。我的不自信以及種種的無名焦慮讓我無所適從,這讓我難以在封面設(shè)計的過程中言說這份感受。我只是自顧自的,一股腦的傾瀉出我想表達的一切,也虧得友鄰為完成我的想法學(xué)了新東西(拍腿笑)。其它的我也說不上來,我只希望他能夠在之后可以多接點單子,如果真要繼續(xù)升學(xué)深造的話只希望他不要遇到垃圾導(dǎo)師垃圾人類,所謂最實際的祝福。
專輯全套封面鏈接 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903426758/
感謝我的混音/母帶工程師 —— Kurt老師在工作全程所秉持的耐心與專業(yè),這讓我受益良多。由于我自己的焦躁和不專業(yè)給混音工作帶來了種種麻煩,我謹在此處表示歉意。我也通過這一小段時光少少感受到這世界的龐大與精細遠非我能夠理解與想象。
隨著這張專輯帶給我的一切,我也漸漸明白,音樂、世界......這一切真的就是如此的龐大。有些時候,即使真的聽了如此多的音樂,似乎我看到了許多,可白癡就是白癡。
通過這次混音工作,我覺得我似乎能夠感受到為何偉大能被稱為偉大,能被世代相傳,為何能給予后世無限的啟發(fā)。這段歷程,起碼算是為我自己揭開了一角,起碼可以讓我去感受少少吧。
在完成它的過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聽音樂和制作音樂(除非自己是內(nèi)容生產(chǎn)者吧)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其它的我無法言說(。 、? → ,)我只希望我自己在感受、評論一些些什么的時候,不是只在重復(fù)著某種經(jīng)驗性的東西(雖然它們必然以經(jīng)驗性的東西來),不是只在重復(fù)著某種“第一印象”。我現(xiàn)在覺得吧,懂得如何批評也是學(xué)會如何感受的一種方式。這是必要的。
接著,我得感謝在我生命歷程中給予我一切滋養(yǎng)的藝術(shù)家、音樂家、哲學(xué)家以及那許許多多我說不上來的名字、情景......即使我并不全然接受和喜歡你們。
在這個世代說哪里哪里不好、什么什么地方不對實在是太容易的事情。這就是你我尚且難以接受的。我自己這部分,無論是音樂上還是人格上,我需要做到的還有很多。我可不像文字里體現(xiàn)的這樣,這玩意兒在發(fā)出來之前之后都是可以改的。不過嘛,其實也都差不多。
藝術(shù)與哲學(xué)本就有shape & purify的作用,這為我們培育某種我們自己身上那別樣的敏感至關(guān)重要,而這和“什么是什么樣的什么”本就毫無關(guān)系。
我們已經(jīng)被某種東西包裹著,我們已經(jīng)在它們之中。
但我現(xiàn)在所能做到的似乎只有這樣了,我只能接受它,為了更好的感受。因為行走本身就是一門藝術(shù)。
如果只按照所謂的好壞去評價,它就是個不上不下的玩意兒。可只有我知道,這其中的奧妙,這其中的體驗是多么獨一無二。這里頭的呼應(yīng)(call and respond。不僅僅只是歌曲的編排,而是與各種無名的力量,歷史的作用以及其他種種因素。)
最終?似乎?精細的粗糙變成了粗糙的精細面。
分解你走路的姿勢,就像是一個人作為一根數(shù)據(jù)線連接天頂和大地,和著你身體里的生態(tài),顯現(xiàn)出某種生成的立刻。我們就在這里拍攝最早期的電影,也許是“分格影像”,也許被叫做晶體。哈,我就在這對某些哲學(xué)概念做了個非常即興化的理解。
(批評家們,你們不是唯一。我也不是。我沒有放下我的某些不必要的傲慢。你們呢?明著在這留一處倔強,也挺好的,挺好的hhhhhh)
在寫這(自然)段文字的時候,有個小孩摔倒在我附近,我就立刻知道了《哲學(xué)研究》是給“孩子們”看的。我可不想只跟著別人在先前發(fā)布的想法亦步亦趨?!尽罢埜嬖V我何為疼痛?”當你看到一個小孩跌倒,恰好你手中拿著一本《論確實性》,你立刻明白《哲學(xué)研究》是給我身上的那個“小孩”看的。一切都需要時間,我們只是借由種種方式推動我們身上的東西。給予滋養(yǎng),滋養(yǎng)被給予。而后自然而然地,發(fā)育、散播開來,我們只是偶爾知道它。你抓住了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永遠失去了。而抓不住呢?也就僅僅這樣。不可追。我想,這就是所謂靈感給予每一個人的課程?!?/p>
孟奇:“若模塊合成器的上手不能定義一條有道理的信號通路的話,連聲音都不會出?!?/p>
孟奇:“最簡單的就是減法合成器的思路。聲源-濾波器-放大器-輸出,之后就豐儉由人?!?/p>
現(xiàn)在看來,這張專輯,我沒有把它只是當成音樂專輯去完成。雖然,它完全是出于某種偶然、無名的沖動以及不可知的驅(qū)動才去做的。而在這之前,我對它一無所知。
我只/真是個愚蠢的家伙。
斷片寫作,一個聲畫分離的結(jié)合。就如抬起腳,踏空。我們攝影完畢。好像是某種離線下載。
我對哲學(xué)?哲學(xué)對我?我對音樂?音樂對我?
查拉圖斯特拉是無知的大師,而維特根斯坦是禁欲的大師。為了前者,我們必須好好了解后者。
最后,就像我在前文提到的,我要感謝自從使用豆瓣之后所遇到的一切。我無法也無需說太多,只希望你們能夠好好活下去。雖然我并不也不必喜歡你們所有。
即使怨恨之人也會哭會笑會被感動,我們?nèi)耘f保持著這conncetion。即使我經(jīng)常羞于承認它。
“防火防盜放著瓷”。即使我們有足夠多足夠好的理論、作品以及一切,即使我們是如此深刻的認同甚至踐行它,即使我們有時認為自己的認知是多么的完美無缺......我們依然要為此做出防備。
沉默同語言同死亡,也許伴著一種深刻的無私、深刻的無知,它是愛。
它被黑暗包裹,滲出微光。它在光里,就隱去,顯出暗來。
對了,所謂的先做自己還是先賺錢,我只能說我很幸運,偶然間看到了塔可夫斯基的話。
也許是多多少少有了點啟發(fā),按現(xiàn)在的我來看,它已經(jīng)不再是個問題了。
“我最近時常在想,是不是好小說并不重要(這也是巴金常被詬病的原因)重要的不是成為藝術(shù)工作的奴隸,天天糾纏于自己吐絲結(jié)網(wǎng)出來的作品究竟算不算上乘,怎樣才能上乘——重要的是個人的成長。只要個人能成長,小說也好,戲劇也罷,什么門類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不過都是思想的階段性產(chǎn)物罷了。在這個問題上,作品水平高低是其次,個人成長是否真實有效才是真。這才叫從自己到自己——從世界到自己——從自己到世界?!保ㄟ@算不算一種小小的“超善惡”呢?just feel it.)
“我喜歡活著、呼吸,甚于喜歡工作。......如果你愿意,我的藝術(shù)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瞬間、每一次呼吸之間都是一個作品,一個不露痕跡的作品,那既不訴諸視覺,也不訴諸大腦。那是一種持續(xù)的快樂。”
我引用的所有,有些我標出說話者,有些我沒有,有些我壓根就沒讓它成為引用。我壓根就沒有“經(jīng)過思考”(記住這種感覺,我們,也許,一輩子都需要它。雖然我們只能偶爾知道它??芍荒苓@樣嗎?),對嗎?
哈,我已經(jīng)說得夠多了,在碼這些字的時候,我已經(jīng)是、也理應(yīng)感到十分滿足,我已經(jīng)受惠太多,卻仍不知、不懂、不會也不去感激。我還是會感受到某種無名的急切,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它。
不過,不是壞事。我突然想到了我小時候那段流行課外補課、特長班的時光,我對我的父母說過的話:我不要,我的童年只有一次,我要玩。
再見。
---------------------------------------------------------------------------------------------------------------------------
后記的正文到這里結(jié)束了,請播放Ahmad Jamal Trio的《The Awakening》,借著它去感受這種玄妙的力量吧。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