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哥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堪稱真正的圣人!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們漫長的歷史中,有很多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哲學家。而在這么多名人之中,最出名的就是儒家四圣了。相信很多人對儒家圣人非常熟悉吧,今天小編將的就是有著儒門圣人之稱的王守仁。

在我國,孔子作為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一直被世人所尊崇。后來儒家經(jīng)過孟子之后,被發(fā)揚光大,然而在這兩位圣人之后還有兩位圣人就是朱熹與王守仁這兩位了。王守仁是明朝時期最杰出的思想哲學家。王守仁的陽明心學,致良知的思想理念也成為后世所有學子最追崇的目標。

王守仁在后世也被我們稱為王陽明或者王文成。但是王守仁在小時候,并不是叫做這個名字的。要說到王守仁的出身,還具有一段傳奇色彩存在。據(jù)記載,在王圣人出生的時候,王守仁的母親曾夢見過仙人送子的夢。而在當時,已經(jīng)身孕14個月的王媽媽也是在這個夢境之后生下來了王守仁。當然這個記載的真實性就不確定了。

也正是因為王媽媽這個夢境的原因,因此,王守仁生下來,就被王守仁的祖父起名為云??赡苁ト松聛砭秃推胀ㄈ瞬灰粯?。出身很久之后,王守仁一直都不開口說話,直到王守仁5歲的時候,王府來了一個道士告知,王云需要改名字。沒想到,改名之后的王守仁就直接背起書來了。雖然不知道這段記載是不是真的,但是小編只能感嘆,天才與普通人還是有所不同的。

在改名之后,王守仁一直快快樂樂的長大了。在王守仁17歲的時候,王守仁的爸爸要進京述職,因此王家也就搬到了首都京城。而這個時期的明朝已經(jīng)不復開始時期的強盛了,盛極而衰,因此這個時候的明朝也漸漸的開始走向衰敗。而這時候的王守義就非常迷茫,于是就去求助自己的老師。向老師問道: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老師就回答說:讀書,走上仕途,當官。但是這個答案并不是王守仁想要的答案,于是就反駁道:人生就是為了當圣人。

而王爸爸聽過之后,就要給王守仁找個媳婦,讓王守仁安分一些。即使王守仁結婚之后,依然有著自己的夢想。而熟讀詩書的王守仁就懷著對一草一木都有道理的朱熹格物論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就在自家的院子里,觀察竹子。這一觀察就是七天七夜之久。而正是由于這次的觀察,使得王守仁病倒了。甚至什么都沒發(fā)現(xiàn)。

直到走上仕途之后,王守仁被貶到龍場這個地方。而這個龍場這個地方,是非常的貧窮,甚至還沒有開化。因此在這個時期,王守仁也是開始靜下心來慢慢的研究自己的思想。經(jīng)過幾年的思考,最終感悟到了自己的圣人之道。也就是心學思想哲學: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而這一思想也是貫徹著王守仁的一生。

在我國,研究心學思想人有很多。但是王守仁卻是強調(diào)了心在認知世界的重要。主要強調(diào)用心性來影響自己的行為,并且主要強調(diào)的是知行合一。用自己的認知來來行動,在使用行動來認知世界。這也為了后世的人們指明了一條道路。為眾多學子們明確了人生的道路,而且這一思想對我國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因此王守仁也被人們列入了儒家圣人之列。而這一稱號,也應診了當年王守仁所言。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句話也成為中國歷史上長盛不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