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五代十國
中國史: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區(qū)的五個政權(quán),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907年梁王朱溫接受唐哀帝禪讓,建立后梁,定都開封府,五代十國開始。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禪讓,建立北宋,五代結(jié)束。 十國是指在唐末、五代、宋初,中原地區(qū)之外存在的前蜀、后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jù)政權(quán)。北宋建立后,先后統(tǒng)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據(jù)政權(quán),至宋太宗時期(979年)北漢滅亡,十國宣告結(jié)束。 公元888年唐昭宗李曄繼位后,宰相崔胤與宦官韓全誨爭權(quán)。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崔胤緊急召喚朱溫入援。而韓全誨強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貞,朱溫率軍逼李茂貞殺韓全誨,而后朱溫趁機掌控朝中大權(quán),殺宦官和朝臣,于公元904年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同年八月弒唐昭宗,控制中央,后于907年受唐哀帝禪讓而即位,建立后梁(后梁907年——923年)。 朱溫篡唐建梁后:拒絕宦官返京、厭惡唐庭高官、啟用失意人士、重視農(nóng)業(yè)發(fā)展、減輕賦稅、對軍隊嚴厲(跋隊斬),幾乎所有國家與藩鎮(zhèn)都表示臣服。然而朱溫晚年荒淫無度,甚至召諸子之妻入宮陪侍。朱溫次子朱友珪不滿朱溫有意立養(yǎng)子朱友文為太子,趁朱溫病危,便刺殺朱溫而繼位,而朱友珪因荒淫無度隨即又被弟弟朱友貞推翻,后梁經(jīng)此內(nèi)亂日趨沒落。朱溫死敵李克用(擁有十三太保和義兒軍為核心的河北軍事集團)打著為唐朝復仇的旗號討伐朱溫。908年李克用因憂勞去世,其子李存勖繼位,李克用臨死前取三箭,囑咐兒子李存勖:①討伐幽州的劉仁恭;②打敗背信棄義的契丹;③消滅朱溫。913年李存勖殺劉仁恭收復幽州。922年大勝契丹。923年李存勖稱帝(后唐923年——936年),同年李存勖軍攻入汴京,后梁滅亡。 李存勖在位期間,并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但此時的李存勖投身戲曲,伶人地位提高、功臣被冷落、宦官被重用、橫征暴斂、皇后干政(將稅收納于后宮、克扣軍糧),以致百姓困苦、藩鎮(zhèn)怨憤、士卒離心,于是發(fā)生內(nèi)亂,李存勖被流箭射中而死。李克用十三義子之一的李嗣源在平叛過程中被擁為皇帝。李嗣源上位后竭力遏制兵變再次發(fā)生:誅殺驕兵悍將、強化中央集權(quán)、重組禁軍體系、頻繁調(diào)動節(jié)度使、誅宦官、用士人、提倡節(jié)儉、興修水利、休養(yǎng)生息。然而因為年老力衰,只能分權(quán)給家人親信。李嗣源死后,養(yǎng)子李從珂以清君側(cè)為由,攻入洛陽后稱帝。而后李從珂欲攻打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為代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借遼兵攻入洛陽,稱帝建立后晉(后晉936年——947年),后唐滅亡。 后晉時期,外有契丹侵襲,內(nèi)有藩鎮(zhèn)叛亂,石敬瑭在內(nèi)外交困局面中憂憤而亡,其侄石重貴繼位。因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三次南下攻打后晉(后晉:平、勝、?。?,947年契丹攻占后晉都城開封,迫使石重貴投降,后晉滅亡。 947年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為“大遼”,正式建立遼朝(遼朝907年——1125年)。然而契丹的掠奪政策使中原百姓群聚反抗,耶律德光壓制不了此局面,以天氣炎熱為由率軍北返。石敬瑭的老部下劉知遠以中原無主為由,于太原稱帝(后漢947年——950年),在遼軍北返后開始收復中原。948年劉知遠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郭威為輔政大臣之一。而后郭威因被猜忌而起兵南下,殺死劉承佑,后漢滅亡。 951年郭威出師御遼途中被軍士擁為皇帝,建立后周(后周951年——960年)。郭威登基后減免徭役、整頓軍紀、打擊腐敗,為后周之后的征戰(zhàn)打下基礎。954年郭威去世,其養(yǎng)子柴榮即位。柴榮在高平之戰(zhàn)中成功抵御北漢的進攻(劉知遠之弟劉崇建國北漢),穩(wěn)定了政權(quán)。隨后通過對禁軍的改革,加強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修訂禮樂 、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jīng)濟開始復蘇。955年到958年柴榮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號,割讓長江以北地區(qū)。同時派偏師伐后蜀,收取四州。959年柴榮北伐遼朝,收復三州三關。不久柴榮駕崩,其幼子柴宗訓登基。960年禁軍將領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后周滅亡。 參考文獻: ①央視紀錄片《中國通史》 ②百度百科:五代十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