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我的奶奶
來自圣誕節(jié)的親情傾訴——追憶我的奶奶
2003年12月17日寫于徐州
在冬日暖陽的安靜里,在走向圣誕節(jié)的腳步中,我聽到奶奶出院的消息,激動地任淚水流淌。淚光中,和奶奶在一起的一幕一幕浮現(xiàn)在眼前……
1
開始記憶的時候,父親已經(jīng)分了家,但我家和奶奶家相距不足百米。記憶中最清晰的是在大人開始教我識字的時候,老房子的西間屋里放了幾只盛糧食的石灰柜子,柜子上用粉筆寫著工整的"1 2 3 4"四個阿拉伯數(shù)字。每次奶奶過來,便讓我念這幾個數(shù)字,直到非常熟練,然后開始學習后面的數(shù)字。后面的數(shù)字是怎么學的,在哪里學的,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可這幾個數(shù)字就像一幅畫一樣,只要想起,就浮現(xiàn)在眼前了。
慢慢長大了,也開始上學了。小時候,我的性格比較內(nèi)向,玩的時候不多,只知道學習,學校、家里、奶奶家成了我生活的三點一線。我很喜歡學校,喜歡我的啟蒙老師李鳳蘭老師。放了學,我則常常會去奶奶家,找點吃的。然后回家,家長不在,我就寫作業(yè),做飯。
有一次,給人家當保姆的姥姥從那人家里要了一些廢舊的電報紙,給了我一些。那時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不太好,因此,這些舊的電報紙對我來說,非常寶貴,拿在手里在桌子上來回頓著,再一張一張地數(shù)著。那些紙真是不錯,很厚,正面被人寫了字,可反面卻干凈得很。我拿著這些"寶紙"跑著去了奶奶家。奶奶也歡喜得不得了,給我削好了一支鉛筆,讓我在上面寫字。那時我的字寫得很不好,畢竟是剛?cè)雽W的孩子。寫了一些字,奶奶過來看看,笑著說:"寫得這么大,跟'大寶萬'似的!"寫完一張紙,奶奶便找來一塊用的就剩一小口的橡皮把那些字擦去,然后再用。
至今,我跪在凳子上,趴在奶奶家西屋的那張方桌上用小手歪歪扭扭地寫下"山石田土刀弓車舟"的情景和奶奶夸獎的聲音仍歷歷在目,仿佛剛剛發(fā)生。
2
兒時,一群小伙伴們玩,若看到天上有飛機,后面拉出一條漸漸地變粗變彎曲的白煙,便會七嘴八舌地喊起一首童謠:
飛機飛機你下來,下頭有你大伯!
老家的方言中,"伯"字發(fā)"白"的音。飛機越飛越遠,直到成了一個點,消失在視野里,終于也沒有下來,卻每每在我心里形成一個個憧憬和疑問,不知飛機為何物,為什么不下來呢。有時還做有飛機的夢,夢到真有飛機落在了村西口,還飄落了一地的錢,很有意思。
后來,上中學時招飛,我也參加了?;丶液湍棠桃徽f,奶奶不屑一顧地說:
"咱家的人們可開不了飛機,那哪是平常人能開的。單是檢查就好多項,嚴格的不得了。有一關(guān),讓人站在一個圓盤上,圓盤'呼呼'地轉(zhuǎn),看都看頭眩了。停下來,馬上讓你分辨東西南北。唉!咱家的人哪干得了這個呀,都是南方人才開飛機的!"
我聽了,也就信了。我不知道奶奶是如何知道這些事情的。招飛終于沒有招上,又老老實實地學習準備考大學。
后來,奶奶又說過好多次關(guān)于開飛機的事情,她堅信,"咱家是沒有能開飛機的!"我也愈加相信。
可事情就是這么不可思議。大學畢業(yè)前,也是奶奶第一次得病住院時,我招上了飛行員。只是怕奶奶擔心,家人并沒有把這個消息馬上告訴奶奶。我不知道奶奶當時要知道這件事會是什么反應,我想她一定很高興,但也會為我擔心。奶奶和母親一樣,希望我從事安安穩(wěn)穩(wěn)、平平安安的工作,而在她們的眼里,當飛行員無論如何是一件充滿危險的事情。
3
從初一開始,我就告別了我的村莊,到縣城里上學了。
每次開學,從家里走的時候,奶奶總是會給我做一些豆瓣醬,拿玻璃瓶裝上,讓我?guī)У綄W校去吃。這種作法,一直到六年后的中學畢業(yè)。
奶奶有一套自己做豆瓣醬的方法。也許是出于存放時間能長久一點的考慮,奶奶的豆醬總是放很多鹽,做得很咸。做成之后,再曬干。這時,每一塊"干醬"上會露出一層細鹽。吃的時候,奶奶便用開水沖泡一下,連湯帶水就著饅頭和大蔥吃下去。給我做的時候,奶奶會放很多油、蔥花、肉絲,炒得很香。我拿到學校去,很多同學都會爭相品嘗奶奶的手藝。
奶奶每年都會腌制咸蘿卜。用一個大缸,放進去蘿卜、鹽、水。過一個冬天,最上面的蘿卜會在表面上覆蓋一層白色的物質(zhì)。后來我學化學時知道,這些白色的物質(zhì)中,既含有氯化鈉,也含有一種叫亞硝酸鹽的制癌物質(zhì)。作為農(nóng)民,大都不知道這些,吃的時候,洗一下,切成細條,便吃下去了。
很多年,奶奶都這樣吃。直到奶奶得了病,我才想起這些細節(jié)。但一切都晚了。
4
奶奶經(jīng)常給我講小姑的故事。
在小時候的印象里,小姑是一個大學生,我是一個小學生。除了知道我的學習范圍內(nèi)的事情,對于其它的,我始終覺得很神秘。小姑其實和我一樣,是個學生。在我上小學時,她已經(jīng)上了高中。高考時差5分沒有考上大學,就回家務(wù)農(nóng)了。
我上高中時,和奶奶在院子里聊天,奶奶說起這件事情,總覺得很后悔。
奶奶說:"那時候,家里條件不好。你小姑考大學差5分沒考上,就想要復習。我和你爺爺就不愿意,總覺得一個女孩子上什么學,就算考上大學,到頭來還不是得回家種地嫁人。而你那兩個叔叔每次考試都差好多分,就又讓他們復習,復習了好幾次也沒考上。你小姑聽說我們不讓她復習,就急,就鬧,還打破了一個水缸,就是那個--"
說到這里,奶奶指了指房檐下的一個水缸。那個水缸上面有一個大的裂紋,用鐵絲圍了一圈。奶奶接著說:
"鬧也沒用。鬧完了,傷心過了,我們說那你學門技術(shù)吧,就讓你小姑去學食用菌栽培技術(shù),回來就栽培蘑菇。"
我想起來了,曾有一年在奶奶家的北屋里種蘑菇,滿屋里凈是一捆捆的養(yǎng)蘑菇用的原料,后來長了許多鮮蘑菇。這時奶奶面有悔色:
"其實你小姑挺聰明的,腦瓜好使。要是我們讓她復習,肯定會考上大學,像你四叔一樣,找個很好的工作。當時就是重男輕女,把你小姑給耽誤了!唉,我和你爺爺挺對不住你小姑的!"
其實,奶奶是很尊重知識的。她鼓勵我們每個人好好學習,也經(jīng)常給我講學習好的親戚。我每次開學或是過年時,奶奶都會往我手里塞20、50或100塊錢,而她對自己卻很吝嗇,洗頭時只是用香皂洗一下,從來沒用過洗發(fā)膏或是洗發(fā)水之類的"奢侈品"。上了軍校,我不用學費,花家里的錢很少了,奶奶還是給我錢。有一張20塊錢的紙幣,我至今還收藏著,并在上面寫下"奶奶給"三個字。每次看到這張紙幣,我就想起了奶奶,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工作,作為對奶奶的回報。
5
奶奶是個很善良的人。僅管自己家里的條件不是很好,可要是街坊鄰居有什么困難,她總是慷慨相助。即使是陌生人,她都給予無私的幫助。
有一次,我去奶奶家玩。那時,奶奶家還是有著很高臺階的老房子。奶奶正在做飯,這時從門外進來一個陌生的婦女,穿著很土的衣服,頭上箍著一塊臟兮兮的頭巾,一只手背了一個編織袋,眼睛里露出乞討的神情。我趕緊喊:"奶奶!"奶奶聽見了,就趕緊從臺階上跑下來。那人操一口外地口音對奶奶說:"大娘,行行好吧,俺是安徽的,俺們那邊今年鬧水災,顆粒無收,你給點吃的吧!"奶奶聽完,立刻拿了好幾個剛蒸好的饅頭給那個婦女,還關(guān)切地問那婦女家里的情況。我還小,第一次碰上這種事,就知道,奶奶一定是做了一件好事。那婦女走的時候,一臉感激地說:"大娘,您可真是個好心人呀!"
也許是奶奶也受過苦,才會如此慷慨地幫助受苦的別人,也許是奶奶迷信,相信"積善行德",好人就一定會有好報。
每到春節(jié),奶奶總要燒香燒紙,跪拜菩薩,祈禱全家人平安。小的時候,我一直納悶,為什么我給奶奶拜年要給奶奶磕頭,而奶奶卻要給墻上那個長得很丑的人磕頭。有時,奶奶也會拉著我一塊跪下。我跪在奶奶旁邊,一邊看奶奶燒黃紙,一邊聽奶奶口中說:大慈大悲的菩薩,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保佑我的英英學習進步……
我并不相信迷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卻越來越理解奶奶所做的一切。她用一個長輩樸實無私的祝福和勤勞的雙手使這個大家庭一天天發(fā)展壯大起來,而自己卻一天天地老了。
6
上了大學之后,和奶奶接觸最多的時候,是在春節(jié)回家過年時,這也是家里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從外地生活、工作、上學的人們都回到了家中,爺爺、奶奶,四個兒子,七八個孫子孫女,一共十幾口人聚在這個平時略顯安靜的老家里,享受著濃濃的親情。
奶奶的家,是這一大家子的發(fā)源地,可各自有了各自的家庭,在平時只是爺爺、奶奶兩個人住在里面。如同一棵大樹,這個家是樹根,其余在深州的,在石家莊的,在井陘的都是從此生長出去的樹枝。奶奶總是把這個院子叫"家里院兒"。在我的理解中,這是對這個院子唯一也是最親切的稱呼。耳畔總是響起奶奶叫我去家里的聲音:
"英英,去家里院兒,我給你做了好吃的!"
一家子聚在家里院兒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可以想見是多么的熱鬧。叔叔們往往是臘月二十七、八才陸續(xù)帶著媳婦、孩子們回來,還帶了肉、菜等過年吃的東西,還有大堆大堆的炮仗。小汽車停在胡同口,以我為首的一大堆孩子連喊帶叫,大跑小跳地往家里搬東西。奶奶則忙前忙后地指揮著什么東西應該放在什么地方,一臉的幸福。這份熱鬧是別人家沒有的,所以,爺爺、奶奶臉上的自豪勁是擋不住的。
其實,過年比較累的還是爺爺和奶奶。奶奶考慮問題很細:回來后,誰住哪間房子,早就給收拾出來了,被子也是新的。毛巾也換了幾條新的,說是從外面回來的人都愛干凈。過年吃的饅頭、包子提前蒸了出來,足足裝滿了一個半米高的大木桶。其實,人雖然多,卻吃不了多少,于是,過完年這些年貨還剩了無數(shù)。由于天氣寒冷,沒幾天,都變成了硬梆梆的饅頭干,裂開了口子,拿在手里跟鐵蛋一樣。奶奶就把它們分給母親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一口氣能吃到正月十五。我早就覺得這種做法實在是不科學,因為這樣的饅頭即便是在鍋里蒸得足夠熱,也是很難吃的。于是,我就想為什么不少做一點呢,吃多少就做多少唄,這樣就總能吃新的,也好吃??僧吘棺约菏切『⒆樱灿刹坏梦疫@種角色說話,就一直忍著。這幾年好了一點,不做那么多了。
其實,生活中很多不科學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都顯而易見的與一些疾病聯(lián)系在一起,可人們總是注意不到這些,直到最后得了病,付出更大的代價,而且這種代價有時是巨大的。去年回家,爺爺也是得了一場要命的心腦血管疾病,正在恢復期。叔叔們給爺爺買了好多營養(yǎng)品,還有一箱本省產(chǎn)的"三鹿牛奶"。我一看牛奶的生產(chǎn)日期,都過期兩個月了,可爺爺還當寶貝似的節(jié)省著喝。我偷偷把這些過期的牛奶扔進了垃圾筐里,卻被爺爺看見又撿了回來,還罵了我一頓。我實在背不起"敗家子"的罪名,可牛奶一過期,不但沒有任何營養(yǎng)價值,甚至產(chǎn)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或細菌,能引起嘔吐、惡心、腹瀉甚至是中毒,這些癥狀對老年人來說,無疑也是要命的。可我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爺爺就是不聽,總說扔了可惜,莊稼人哪有那么多講究,我也沒見誰喝出什么事來。我聽了以后,真是又好笑又生氣,好笑的是按爺爺?shù)倪壿?,好像農(nóng)民就應該喝過期的東西似的;生氣的是爺爺不聽我的勸告,還要繼續(xù)喝這些過期的牛奶。唉,真是沒有辦法。
這就像奶奶的一些作法,我是極其反對的,也積極地向他們講這樣做的不科學。
除了團圓的喜悅,奶奶更沉浸在兒孫滿堂的晚年幸福之中??粗粋€個孫子、孫女一年一年長大,越來越可愛,越來越懂事,奶奶感到無比欣慰。四叔家的雅雅小時候是最漂亮最聰明的一個,總是逗得奶奶笑得前仰后合,一個勁地說城里的孩子就是懂事,你再看策策和雅雅一般大,差距可是天上地下。策策是小姑家的兒子,一直在奶奶身邊長大,和雅雅比起來,確實顯示出農(nóng)村教育子女的落后。當雅雅去學美術(shù)的時候,策策正在野地和一群臟兮兮的伙伴打得死去活來,不到天黑得沒有了一絲光線,大人在村口扯著嗓子喊他們的名字時,是從來不回家的。
菲菲還準備了一張卡片送給爺爺奶奶??ㄆ系漠嬍欠品谱约寒嫷模阂粋€小女孩和一位老爺爺、一位老奶奶。上面寫著:
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 新年快樂
奶奶拿著卡片幸福地看著,一個勁地夸菲菲這孩子好。菲菲是三叔家的丫頭,已經(jīng)上學了。我看著奶奶的樣子,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奶奶需要的是什么。這以后,我逢年過節(jié)回不了家,也都會寄一張卡片給爺爺、奶奶,我知道,他們會為小孫子的這份禮物感到高興的。
大年三十,家里的妯娌們還有四叔會一齊上陣,準備一頓豐盛的團圓飯。人多,房間小,就分兩桌,屋里是男生,還有爺爺、奶奶,坐在上座,外屋是其它的人,小孩子居多。我們一齊向爺爺、奶奶敬酒,再評論每個菜的品味,談?wù)撘荒甑墓ぷ鳎裤街乱荒甑墓ぷ?。我總能看到爺爺、奶奶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初五都過不了,大家就都散了。一眨眼的工夫,這家里就又只剩下爺爺、奶奶兩個人,冷冷清清的,就像漸漸稀疏的鞭炮聲,讓人心酸。于是,盼著下一個春節(jié)的到來。
7
奶奶是個很勤勞的人。從小到大,印象中的奶奶身材總是很結(jié)實、很強健的樣子。不知是因為強健而勤勞,還是因為勤勞而強健,奶奶用她的雙手和爺爺一起拉扯大了這一家子。六個孩子現(xiàn)在都已成家立業(yè),又分別有了自己的孩子?,F(xiàn)在孫子也有了小孩,再過年,就是四世同堂了。
冬天的農(nóng)村沒有什么農(nóng)活。爺爺不甘心閑坐著,便買了幾只綿羊來放,沒兩年時間,就繁殖成有三、四十只的羊群。別人見了便說是一筆財富。到了剪羊毛的時候,奶奶帶了一家人拿著剪刀剪羊毛。那時還沒有現(xiàn)在的電動剪羊毛的機器,一不小心就把羊皮剪破了。旁邊放著碘酒,破了就及時往傷口上涂一塊。剪完以后,許多羊都成了"迷彩羊"
奶奶常年喂雞,家里總是養(yǎng)著幾只雞,時時也下一些雞蛋。記憶中,雞窩在奶奶的院子里就挪動了好多個位置。養(yǎng)雞的目的也不光是能多吃幾個雞蛋,一些剩菜剩飯也不至于浪費了。小時候,我總是在聽到母雞"呱呱蛋--"的叫聲之后,迫不及待地跑到雞下蛋的窩里,把擋在外面的磚挪開,把頭留在外面,把手伸進去,感覺到手在里面一陣亂摸,忽然碰到一個熱乎乎的蛋,便拿出來,重新封上磚頭,跑去把蛋交給奶奶。奶奶照例地夸獎一番,把雞蛋放在一個放了糠或是麩子的壇子里,我也象是打了勝仗一樣歡心雀躍。有一次,我問奶奶,為什么窩里總是要放一個雞蛋,有時還放一個假的"雞蛋殼"。奶奶說:"這是為了告訴母雞應該在哪兒下蛋,或者是迷惑母雞!""怎么迷惑?"我不解地問。奶奶說:"母雞一看窩里有雞蛋,就以為在這兒下的蛋不會被人拿走,所以就會在這個窩里下蛋,不會在別人家里下!"這母雞可真夠笨得,有意思。打那以后,無論窩里有幾個蛋,我都不會全部拿走,總是剩一個,有時還自以為聰明的留兩個。喂雞是個細活,每天三頓都要想到。去年,奶奶住院的時候,爺爺便負責給這些雞喂吃的,和奶奶一樣細心。
剛改革開放時,土地在農(nóng)村是很搶手的。誰家的地多,誰家就富裕。所以,許多農(nóng)民爭搶著去開荒地。奶奶和爺爺也開了一塊,在村東頭和臨村交界的地方,離我家有二百來米。地是沙質(zhì)的,適合種花生、豆類或紅薯。這塊開荒地離水源較遠,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因為是開荒地,所以有沒有收成也無所謂。豐收了當然最高興。這些年來,每年都有收成,算是一塊風水寶地。到了后來,許多農(nóng)民和年青人都到城里打工或創(chuàng)業(yè),土地顯得不那么重要了。但這塊地還一直發(fā)揮著作用,直到今天。前兩天打電話,母親還告訴我,這塊開荒地今年種了紅薯,又豐收了。
家里還有一塊宅基地,因為不用蓋房子,所以院子里種滿了瓜果蔬菜。沒事的時候,奶奶就會到這個菜園去轉(zhuǎn)轉(zhuǎn),拔拔草,收拾收拾,產(chǎn)出的菜一家人吃不清。這兩年奶奶身體不好,去的就少了,卻在奶奶的院子里開辟出一小塊菜地,種了些豆角,黃瓜之類的菜,就滿足了平時之需。我想,奶奶現(xiàn)在也不缺錢買菜,還要自己種,真是個閑不住的人。這種精神,正是農(nóng)民勤勞本質(zhì)的體現(xiàn)。
奶奶第一次出院回家,仍和爺爺自己做飯。我想,奶奶的身體,應該和從前一樣強健吧。但年齡不饒人,得了這場病之后,現(xiàn)在的奶奶比以前老了很多,白頭發(fā)也越來越多了。
8
在我大學畢業(yè)前夕,奶奶病了,得的是食道癌。
一開始,奶奶發(fā)燒,嗓子疼,只當是得了感冒,也沒太當回事。好長時間也不見好,便到縣醫(yī)院去做了個CT檢查,才發(fā)現(xiàn)是食道癌。這是一種在北方地區(qū)發(fā)病率很高的疾病。奶奶立即被送往石家莊四院,一個專業(yè)的腫瘤醫(yī)院,接受治療。
住院一段時間之后,我才得到奶奶得病住院的消息。在大人們眼里,我永遠是個孩子,他們怕我擔心,影響學習,就沒有告訴我。我抽空到四院看望奶奶時,心中一陣酸楚。奶奶以前從沒住過院,沒得過大病,而此刻坐在病床上的奶奶,明顯地老了很多,兩只眼睛也不如從前有神了。奶奶見我來,立刻就打起了精神勸我:
"英英,我沒事,別擔心,小病一個,我馬上就快出院了,你看我這兒--"
奶奶用手摸了摸脖子上動了手術(shù)的地方。
"下去了,沒有了。我現(xiàn)在吃東西也沒影響了,這不,剛吃了好幾個你三嬸給我拿來的餃子,來,你也嘗嘗,挺好吃的……"
我看著奶奶努力地證明自己很健康的樣子,心里更不是滋味。奶奶也怕我擔心,說軍校管得嚴,你請假了沒有,可得聽領(lǐng)導的話,不讓出來就別來看我了。其實畢業(yè)前,大學管理得沒那么嚴,我也完全有時間來看奶奶。雖然奶奶口口聲聲說叫我不要去看她,但她的心里又何嘗不想見自己的親孫子呢!
握著奶奶日益削瘦的手,我強作歡笑,給奶奶講部隊有趣的事。沒多久,奶奶就叫我回學院了,說別管我,你們的事最重要。我執(zhí)拗不過奶奶,叮囑了奶奶幾句注意健康的話,便回校了。
后來,奶奶出院回家了,我也就放心了。這種病能治到這種程度已經(jīng)不容易了,看來奶奶也是有福氣的。
到了航校,我一年半的時間沒有回家,奶奶的情況,家里也不和我說得很細。去年春節(jié),學院終于答應讓我們回家看看。到了家中,我才得知奶奶由于病情復發(fā),又住進了醫(yī)院,情況不是很讓人樂觀。
這是長這么大第一次過得不開心的年,因為只有爺爺一個人坐在以往爺爺、奶奶兩個人坐的地方。初一,坐著二叔的汽車,我去四院去看奶奶。奶奶還是老樣子。外面是寒冬,病房里溫暖如春。奶奶穿著住院病人統(tǒng)一穿的那種衣服。病房里其它的病床全是空的,都回家過年去了,只有奶奶和另一個老太太在這里住院。奶奶還是照例地教育了我一頓,又聽我講了開飛機的感受。又到了該回家的時候,我說讓我留下來陪奶奶幾天吧,奶奶執(zhí)意不讓,我只有又叮囑奶奶幾句,回到了老家。
離開病房的那一刻,我突然有種不好的念頭,害怕這一走,再也見不到奶奶了。不會的,我又對自己說,奶奶一定會頑強地同病魔做斗爭,重新?lián)碛幸粋€健康的身體。
9
冬日的暖陽慈愛的照在我的身上,就像奶奶的目光。春節(jié)越來越近了,我在盼望著放假的日子,盼望著回家多陪奶奶幾天。
幾天前,給家里打電話,母親說,奶奶又住院了。這是個不好的消息。母親說因為一次奶奶吃東西怕剩下糟蹋了,多吃了一些,引起食道病變。由于長期的放療、化療,奶奶的食管已經(jīng)變得薄而且脆,很容易破裂。聽了這個消息,我不禁為奶奶捏了一把汗,希望奶奶能堅持住,挺過這一關(guān)。
昨晚打電話給家里,父親說奶奶是賁門的問題,已經(jīng)治好了,明天出院,但今后只能吃流食了。
我的心終于又沉下來了,奶奶又成功了。
現(xiàn)在的我,只盼著時光快些流走,到過年時,我回家好好看看奶奶,好好侍候奶奶幾天。
我仿佛想見這是一個團圓幸福的年,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為奶奶的健康干杯,為奶奶的長壽祈禱。
奶奶的臉上,泛著健康的光澤,一如此刻窗外的陽光,慈愛,寧靜,溫暖。
后記:2010年9月8日奶奶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