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何處為家


以下是關于這首歌的故事,您也可以把它完全當作與歌曲割裂開的一篇散文觀看。全文約4426字,閱讀約9分鐘,請酌情觀看。
我第一次單獨租房在外是大四時,為了備戰(zhàn)跨專業(yè)考研。但單獨租房其實并沒有給我?guī)硎裁戳己玫膶W習環(huán)境。
從學生宿舍搬到出租屋的那幾天,媽媽來幫忙了。爸媽不放心,我理解,他們不知道我早就一個人莽著膽子做過各種事兒了。
那應該是母親時隔四年第二次來到長沙。上一次還是我剛上大學,我對“城市”束手無策,住宿、報名都是聽從父母指揮去辦的。因為對外界的漠不關心,本科四年于我如白駒過隙,我無法從一成不變的生活中體味到什么時光的流轉(zhuǎn)。
直到那天,在出租屋內(nèi),母親低下了頭,我看到她密度極高的白發(fā)。母親很容易長白發(fā),我讀高中時,就經(jīng)??匆娝阽R子前揪白發(fā),后來她也不揪了。揪了沒用,反正還會長,她說。
但即使如此,我還是受到了震顫,我的心短暫地揪作一團:沒想到媽媽這么老了。
當時,780元的月租金對我來說不是筆小數(shù)目。這筆錢是父母出的,我覺得很愧怍:花著他們的錢,如果考不上研,就絕對是對不起他們。
但我還是沒考上。一來,我那時的意志并不堅強,一個人住著很容易就松懈下來;二來,我干脆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我認為我一個中文專業(yè)的門外漢,就算從小再愛看書,理論方面也沒法和本科就學中文的學生比。
筆試差了多少分我已經(jīng)不記得了,但是因為所差分數(shù)并不多,父母、老師建議我再準備一年。
畢業(yè)后,我又得搬家。我搬到學校新校區(qū)附近,這兒離圖書館、離我要報考的文學院都很近。
租到這里并不容易。從南校區(qū)到新校區(qū)的路上,有一條小路,經(jīng)這條小路下坡,到一處平房。平房的房主在院子邊沿加蓋了一排板房,磚墻隔開,但屋頂是塑料,老鼠在屋頂跑的時候,坐在房間里聽得特別真切,生怕它們要把塑料頂砸開一個洞來。
除了這一點——不隔音,這兒的住宿環(huán)境對我來說非常友善。我租的房間靠近大院,有單獨衛(wèi)生間;更里邊的房間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想要上廁所、洗澡、洗衣服還得到外頭的公共衛(wèi)生間來。租在那兒的人多半是窮苦人,其中一個大爺,幾年后我似乎在學校食堂的收碗處見過他;另外有個姐姐很活潑,總用不標準的普通話跟房東聊天,說自己覺得住在這兒很溫馨,因為和房東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塊兒,有家的感覺。
我基本不參與他們的聊天。他們的聊天對我唯一的影響可能就是,把大上午還在睡覺的我吵醒。但我并不惱——在老家的時候,我也常常在父母的交談聲中醒來。于是我知道我該起了。

那段時間和玲玲往來甚密。
我和她的友誼在前期全憑她主動。我們只是實習時共事過三、四周的同事,我對于將短期的人際關系轉(zhuǎn)變?yōu)殚L期的朋友關系向來沒什么熱情,但她對我沒來由地信賴,實習期結束后仍鍥而不舍地約過我?guī)状巍R粊矶?,我們熟稔起來?/p>
本科畢業(yè)后的那個暑假,我陷入失戀與二戰(zhàn)考研的痛苦,她在家庭與前途的泥潭里掙扎,我們宛如一對難兄難弟,在苦悶壓抑的生活里盡己所能地找樂子。
她說,她要改變自己,要學點東西充實自己。剛好我在琴行兼職,我說,要不就學尤克里里,這個最簡單,還可以每周都過來找我。
結果,以學琴為由頭,她每周五都過來。這樣一個場景我清晰地記得:上午已經(jīng)過了大半了,我還在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木門外頭就是大院,鄰居們、房東一家清朗的說話聲讓我覺得很安心。突然玲玲的聲音傳來,她在外面撥開窗簾,把陽光帶進來,敲我的窗戶,說:“氣質(zhì)姐,起床嘞?!蔽业膽卸柙谒媲氨┞稛o疑。
有一次,她在我這過夜。洗完頭洗完澡,我坐到床邊上,她在玩手機。我把干毛巾搭在頭上,我覺得這樣頭發(fā)干得快。她看了我一眼就開始笑:“你現(xiàn)在這樣子特別搞笑知道嗎?要不我拍給你看?!庇谑撬牧艘粡垖嵲谑怯屑o念意義的照片:我回頭對她傻笑,像個老頭兒一樣把毛巾搭頭上,身后是擺著字典、文具、電扇、塑料瓶的亂糟糟的桌面,她搭在一起的光腿也入鏡了。
她把這張照片給我看,我們盯著笑了好一會兒,感到很狼狽,又很開心。她說,這張照片實在是太好了,但是不可外傳。我亦深以為是。
我也不能說我們一起扶持著走過了一段彼此生活都不太如意的日子,因為我不太喜歡跟別人大吐苦水。我們在一起時,以聽她聊自己居多,其他時候,就是瘋瘋癲癲地吵鬧。我會假裝成她的女朋友,在微信上嚇唬纏著她不放的小男生;我們在入睡前討論關于女同性戀的八卦和奇妙知識,她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從網(wǎng)絡的犄角旮旯看來的說法:只要是女的,都有女同性戀傾向。我們一塊兒唱歌,一塊兒騎車出去玩。
有規(guī)律的生活會給人一種誤解,讓人以為這樣的生活可以永遠持續(xù)下去。我以為我和玲玲在一起的日子無比黏膩,可以指向永遠。她淡出我生活的方式過于自然了,似乎是因為她要去其他地方讀書了,還是因為她生活忙碌了??傊?,那些個周五到底是過去了。

這樣回憶起來,我自己也覺得,我在準備第二次考研的日子里玩樂得太多了。一覺睡到大上午,早午飯后先到琴行彈琴,有時,琴行老板的朋友過來玩,我們就在炎炎夏日的中午一起吃西瓜。下午一兩點鐘,愧疚感逼著我去圖書館學習了,學到肚子餓出來吃晚飯,吃完又是一頭扎進琴行。
我也不是每次吃完晚飯就到琴行去,偶爾時候,我直接回到租屋,聽到架子鼓的聲音隔著街道遙遙地傳來,竟覺得這吵鬧的聲音變得空靈了。
我不敢告訴父母我在長沙每天做些什么。他們必定是希望我能像高三那樣埋頭苦干。
父親對我的考試能力一度很有信心。母親告訴我,我第一次考研前,父親就堅信我一定會考上,他認為我很會考試。首戰(zhàn)失利極大地打擊了他對我的信心。在漫長的二輪備戰(zhàn)日子里,我覺得這回我應該能考上了吧。
筆試成績出來了,這回我過了,超過了十幾分。我覺得超過十幾分應該還蠻多的,而且我又是本校畢業(yè)的,提前聯(lián)絡過心儀的教授,教授表示愿意接收我。
事與愿違,我即使每一步都很盡力了,還是在第二輪的筆試加面試上被刷下了。
面試的情景我還記得。老師們質(zhì)疑我沒有文學功底。這我非常理解,我若是看到一個本科學的是跟文科完全不沾邊專業(yè)的學生來面試,我也會想要檢驗檢驗她。我為了自證,說我非常愛看《紅樓夢》,似乎是有老師問我只愛看中國古典文學嗎,我趕緊說國外的作品我也愛看,比如說莎士比亞,我非常愛看他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麥克白》……我犯了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我竟然在回憶剩下的一部悲劇時大腦一片空白,這四部我曾經(jīng)爛熟于心的悲??!可是話已放出,我只好硬著頭皮說,還有像《羅密歐與朱麗葉》。
老師嗤笑出來,《羅密歐與朱麗葉》可不是四大悲劇。我慌亂地打斷他,我說我知道,我只是說像《羅密歐與朱麗葉》我也很喜歡。
老師的嗤笑意味著他完全將我看成是個門外漢了。我超強的自尊心讓我感覺這簡直是個奇恥大辱,可是這怨不得別人。
我是從父親那里得知自己的面試結果的。父親很心急,大晚上打電話給我本科學院的老師打聽成績。知道結果后他就打電話給我。
當時我在琴行看店,店里只有我一個人。我靠在鋼琴房玻璃門邊上聽爸爸跟我說:“成績出來了?!?/p>
“嗯?!蔽冶硎疚以诼?,我聽不出他話里的情緒。
“沒有錄取?!彼f,語氣非常地平靜。幾年后我才發(fā)現(xiàn),爸爸是個根本藏不住喜悅的人,平靜的語氣就昭示著他莫大的失望與悲傷。
我還怔了一下,我有些沒想到。“?。俊蔽倚⌒〉馗袊@。
“嗯,那怎么辦呢?”直到這句話,父親才顯現(xiàn)出一點焦慮,在我當時聽來,還有對我的慍怒。
我飛快地想了一下,我似乎只有去老東家一個選擇了。我說這段時間我先在培訓機構緩一緩,然后考個教師資格證,早日考教師編,去公立學校。
父親說,是要這段時間在琴行帶學生過渡嗎?
他誤解了我的意思,他是個很要體面的人。我趕緊解釋,不是的,應該是去新東方,本科的時候在那做過兼職。
父親默許了。但他又說,早幾年就說要考教師資格證了,怎么拖到現(xiàn)在還沒考。
我也沒什么好解釋的,人生的路,走岔了一步就要繞一個大彎。
那天晚上,“我很失敗”這樣的觀念在我的腦子里植得更深了。即使后來我走了狗屎運又讀了研,找工作的過程也沒有太拖沓,我都無法不認為——我是個垃圾。

結果,兩個多月后,文新院的老師打電話給我,說有一位考生放棄了保送名額,所以錄取名額就順延給我了,但是條件是我無法讀自己報考的專業(yè),只能接受調(diào)劑去讀新聞與傳播。
我設想過很多次,假使我沒有這么一次狗屎運,人生會怎么樣。我大概會按當時的節(jié)奏,不久就在新東方入職,做個忙碌的格子間女工,每天擔心自己能不能讓學生續(xù)班提高業(yè)績以防自己被炒,然后花上一兩年考教師資格證,等想往公立學校跳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公立學校不招本科畢業(yè)的非師范生。
但我也相信,無數(shù)種人生的可能性其實殊途同歸,因為無論過怎樣的生活,我始終無法放棄寫作與音樂。
?

總之,我認為上天已經(jīng)對我非常眷顧,在我腦子里的弦崩了兩三個月的時候,拉了我一把,讓我喘息。
夏天又要到了,長沙的夏天潮濕悶熱,由于當時租住的地方?jīng)]裝空調(diào),我在同小區(qū)另覓他處。我新租了一個單間,正正方方,倒也規(guī)整,我在這里住了三年,這是我在長沙期間住得最久的一個居所。
就在這小房間住一輩子也好——我是什么時候有這樣的想法的呢?研三總為找工作奔忙,工作定下后,更是頻繁地離開長沙,一出去就是大半個月。拖著行李箱回到小屋,我想,這回可以在長沙歇一陣了吧?
總是事與愿違。我甚至連告別都沒有好好地完成,就被通知需參加暑期培訓。很多人沒來得及見,很多地方?jīng)]再去踏足,我倉促地離開了。
再見,我的小房間!樓下的門面大部分是小餐館,餐館老板們的孩子們總是踩著滑板車追來追去、吵吵鬧鬧;樓下一二層是一家幼兒園(我還記得叫“湘龍幼兒園”),五六月份孩子們經(jīng)常排練演唱“再見,我的幼兒園,再見,我的老師同學……”;樓下對面一樓有戶人家養(yǎng)了條獅子狗,我路過得多了,和這狗也熟絡起來,它比我見過的任何狗都要老成淡定。
我拖著最后一點行李退房離開的那天,給狗照了張相。它蹲在自家敞開的門口,懶懶地沒有出來,我沒有摸成它。唉,它要是知道我這一去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一定不會這樣平靜!我沖它揮揮手,它不知道我這一去將要經(jīng)年。
?

上海是我自己要來的。沒來之前我始終認為它是廣闊天地、它能給我無限可能。但一年過去了,我的業(yè)余生活圈,甚至沒怎么突破過出租屋的這扇門。更遑論當初設想的“要在大的城市認識更多有趣的人,把握更多的機會”。
我工作、居住在城市的最邊沿,除了必要的上下班,平時基本深居簡出。我26歲了,父母開始隔三差五給我介紹對象,他們不再催我學習了,而是要求我打扮自己、與人交際,這讓我常常產(chǎn)生疑惑:難道我過了奮斗的年紀了嗎?我還有一大堆的事情沒有完成。
但年齡確實給了我危機感,我還能保持這份生活的熱情幾年?有限的生命里,我已不再年輕,我真的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嗎?
空蕩的房間里,沉默地生活。想起我也曾在房頂有老鼠跑過的棲身之所里,坐在床邊,瞪著近在咫尺的隔墻發(fā)呆;也曾躺在住了三年之久的單間的床上,看著頭頂孤零零的螺旋節(jié)能燈,思索今夜要怎樣入眠。租處的面積似乎是漸漸大了,對未來的擔憂卻始終沒變。
現(xiàn)階段總是懷念以前,但是以前也未必有多快樂??赡苓@只是人的劣根性罷了:因為現(xiàn)在過得不好,所以就一個勁兒地懷念過去,妄圖逃避現(xiàn)實。
說不定哪一天,我也懷念起今天租住的地方,說:那時候很好,那時候未來雖不明朗,但至少可以心無旁騖地努力追夢。
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