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里帶你了解正宗川菜三大派系
去四川,幾乎是每一個吃貨的終極夢想。
群山環(huán)繞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盆地氣候,讓四川仿佛是一位眾星捧月的“小公主”。
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也為各種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天然的烏托邦。
巴蜀大地,從來都是富庶的。
而正宗川菜也分三個派系,做法口味也各不同,今天川東里小編就帶您一起了解一下。
上河幫(蓉派,以成都和樂山菜為主);其特點是小吃,親民為主,比較清淡,傳統(tǒng)菜品較多。蓉派川菜講求用料精細準(zhǔn)確,嚴格以傳統(tǒng)經(jīng)典菜譜為準(zhǔn),其味溫和,綿香悠長。通常頗具典故。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鍋肉、宮保雞丁、鹽燒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螞蟻上樹、燈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鴨子、白油豆腐、魚香肉絲、泉水豆花、鹽煎肉、干煸鱔片、東坡墨魚、清蒸江團等。
下河幫(渝派,以重慶和達州菜為主);其特點是家常菜,親民,比較麻辣,多創(chuàng)新。渝派川菜大方粗獷,以花樣翻新迅速、用料大膽、不拘泥于材料著稱,俗稱江湖菜。大多起源于市民家庭廚房或路邊小店,并逐漸在市民中流傳。渝派川菜近幾年來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受歡迎,不少的川菜館主要菜品均為渝派川菜。其代表作有酸菜魚、毛血旺、口水雞、干菜燉燒系列(多以干豇豆為主)、辣子雞、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腸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雞、燒雞公、芋兒雞和啤酒鴨為代表的干燒系列、泡椒雞雜、泡椒魷魚和泡椒兔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鍋排骨和香辣蝦為代表干鍋系列等。風(fēng)靡海內(nèi)外的麻辣火鍋(或稱毛肚火鍋、火鍋)發(fā)源于重慶,因為其內(nèi)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圍,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膳食體系而不被視作川菜的組成部分。
小河幫(鹽幫菜,以自貢和內(nèi)江菜為主);其特點是大氣,怪異,高端(其原因是鹽商)。自貢鹽幫菜又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三大類別。鹽幫菜以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最為注重和講究調(diào)味。除具備川菜“百菜百味、烹調(diào)技法多樣”的傳統(tǒng)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濃、辣鮮刺激”的特點。鹽幫菜善用椒姜,料廣量重,選材精道,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與活渡,形成了區(qū)別于其他菜系的鮮明風(fēng)味和品位。在鹽幫菜的嬗變和演進中,積淀了一大批知名菜品,人見人愛,其中一些菜品更不脛而走,納入了川菜大系,擺上了異地餐桌,清末鹽商李瓊圃撰著了《瓊圃菜譜》,便記載了各色鹽幫菜的烹飪要訣,惜已失傳。鹽幫菜的代表性菜品不下百種。這里僅列舉其中部分:水煮牛肉、火鞭子牛肉、冷吃系列(大家熟知的冷吃兔牛肉雞鴨蘑菇掌中寶……)、富順豆花、火爆黃喉、牛佛烘肘、粉蒸牛肉(或名牛肉蒸籠) 、風(fēng)蘿卜蹄花湯 、芙蓉烏魚片、無汁蔥燒鯉魚(又名“合浦還珠”) 、火爆毛肚、謝家黃涼粉、鄭抄手、酸辣沖菜、李家灣退鰍魚等。
寫在最后,“川東里”起源于,四川老川東地區(qū)江湖菜。
川菜名滿天下,其中川東菜系更是獨具一格,廣受歡迎。其特點是大方粗獷,以花樣翻新迅速快、用料大膽、不拘泥于材料著稱,俗稱江湖菜。
“川東里火鍋冒菜”正是傳承了川東菜系麻辣醇香的特點,加上多位川菜大師多次改良升級,加入現(xiàn)代制作工藝,鍋底由幾十種名貴香料精心熬制,湯料以多種動物骨頭為原料,再輔以純動植物油綠色調(diào)味品,絕無添加劑,真正使用一次性鍋底,味道鮮美,又有益健康,開胃下飯,老少皆宜,其霸道過癮的味感,不拘一格的選材和慷慨大方的用料為人稱道,是為成都冒菜最為正宗的一脈。
歡迎大家多多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