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老戲《打漁殺家》
《慶頂珠》是京劇的經(jīng)典劇目,全本包括“得寶”、“慶珠”、“比武”、“珠聘”、“打漁”、“惡討”、“屈責(zé)”、“獻(xiàn)珠”、“殺家”、“投親”、“劫牢”、“珠圓”等內(nèi)容。其中“打漁”和“殺家”兩折常演不衰,成為家喻戶曉的《打漁殺家》。
《慶頂珠》取材于陳忱的《水滸后傳》第九、十回,說的是梁山眾好漢歸順?biāo)纬?,“拼命二郎”阮小五不愿做官,改名蕭恩,仍以捕魚為業(yè)?!靶±顝V”花榮退隱山林后偶得一寶,名曰“頂珠”,系在頭上,躍入江河,可以分水?;s喜出望外,邀請故舊好友來莊赴宴。蕭恩和女兒蕭桂英也應(yīng)邀前來。席間花榮之子花逢春與蕭桂英比試武藝,陰差陽錯,竟聯(lián)成婚姻。桂英受聘花家為媳,花榮贈頂珠為聘禮。由于天旱水淺魚不上網(wǎng),蕭恩欠下惡霸丁自燮的漁稅。一日,蕭恩故友李俊攜倪榮來訪,恰逢丁郎奉命催討漁稅,李、倪將其頂撞回去。丁自燮派教頭率家丁前往漁舟捉拿蕭恩,被蕭恩打走。蕭恩以丁氏欺人太甚告官。丁家與官府勾結(jié),縣令呂子秋反重責(zé)蕭恩三十大板,并令其至丁府賠禮。蕭恩忍無可忍,乘夜色過江,以獻(xiàn)頂珠為名,夜入丁府,殺了丁氏全家。呂子秋調(diào)官兵前來捉拿,蕭恩寡不敵眾,自刎而死。桂英攜頂珠入水潛逃。
據(jù)同馬連良在上海黃金大戲院合演《打漁殺家》的章遏云自述,“此戲從‘得寶’至‘珠聘’一段失傳,所以近幾十年只演《打漁殺家》”,但她認(rèn)為《慶頂珠》這個劇名實(shí)在有些不通。章遏云講道,“我在年輕時,曾聽高慶奎先生講過‘慶頂珠’故事”,他指出“戲中寶珠之名誤為‘慶頂珠’。如蕭恩在過江時曾問桂英:‘兒?。』移付Y慶頂珠可曾帶在身邊?’‘沙家’一場時蕭恩也曾以獻(xiàn)珠為名哄騙丁員外說:‘在河下打得一顆慶頂珠特來獻(xiàn)上’,將‘頂珠’誤為‘慶頂珠’,在國劇界幾乎所有的老生演《打漁殺家》都是這樣念的。唯有我的開蒙老師王庾生唱到此處,念作‘頂珠’,把‘慶’字拿掉。據(jù)此而論,《慶頂珠》之劇名,實(shí)應(yīng)改為《慶賀頂珠》。至于高慶奎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給我聽呢?因?yàn)樗?dāng)時就曾起意要和我合演全部《打漁殺家》的?!?/p>
盡管存在不同說法,《慶頂珠》的劇名還是流傳下來,廣為人知?!稇c頂珠》的主要角色是老生(蕭恩)和青衣(蕭桂英)。此劇為京劇名角譚鑫培的得意之作,他的兒子譚小培也非常擅長。此后,《打漁殺家》這出戲,“百十年來唱老生、青衣的人差不多都演過”,“幾乎是哪一個戲班都有這出戲?!本﹦〈髱熋诽m芳和周信芳也曾合作此劇目,歐陽予倩也曾將此戲改編,作為改革平劇的試驗(yàn),取名《漁夫恨》。
時人評價道:“慶頂珠一劇,是描寫社會背影上受特殊之階級的壓迫,至于忍無可忍、逃不可逃的時候,起了壓力的反應(yīng),激起暴動,遂生一種‘予及汝偕亡’的惡念,以至演成‘同歸于盡’之一幕大慘劇”,“中國歌劇,描寫社會上不平等事件,最痛快、最淋漓,而富有革命思想、革命行為者,厥推慶頂珠?!闭蚱渚哂絮r明的反抗意識和革命精神,也成為延安和根據(jù)地的流行劇目。毛澤東指出,“舊戲中也有些劇本是好的,如《打漁殺家》之類?!?/p>
年畫《慶頂珠》中的人物形象,一是老生扮相的蕭恩,二是青衣扮相的蕭桂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