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定要學心理,早日放下這三點

咱們上次聊到:要學心理,首先當明白自己所求之物。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最起碼,事實沒有想象那么沒好時,最初的夢想,依然可以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按說,該談“我有什么了”。可老曹怎么知道你有什么?思來想去,只能談談,學這玩意兒可能會有的幾個幻想。早一天放下,收獲就會更多一點。
?
一 學了心理學,就能解決心里的問題。
Absolutely,no!
心理學,只是一個專業(yè),跟美容美發(fā)、西點烘焙、啤酒燒烤(好像有什么奇怪的東西亂入)……這些,并無不同。人類知識體系的一個小分支,僅此而已。
上不能治國安邦,下沒法修身齊家。
特別是本科階段的學習,絕大多數(shù)內容,只是常識(學科內)。最多在咱做事的時候,提供更多的切入點。指望它能扭轉乾坤——咱還是聊聊世界和平的事情吧。
心里的問題,只能在與真實世界的交鋒中解決。
當然,也可能是惡化。
不過,心里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種可能。至少,給個降落傘,延緩墜落的過程。
?
二 心理學,很神奇。
老曹當年入坑,最早是看了部古早美劇《成長的煩惱》。其中老爹的工作就是心理醫(yī)生:大house住著,嬌妻美子,工作悠閑……實乃人生贏家。后來,是霍普金斯老先生的漢尼拔:犯罪,都可以犯的那么雍容閑雅。
這種亦正亦邪的“神功”,舍我其誰?!
再后來:以上,都是幻想。
心理學,至少本科階段的心理學,其實可“沒意思”了。特別是前兩年的專業(yè)課,把好端端的“人”,切成好幾個版塊兒研究:一點美感都沒有的,好嗎?
跟所有其他學科一樣,這是個從真實世界剝離出來的,嗯,切片。說好聽了,是偉大學科。其實就是一標本,或者說切片。要放回到真實的世界,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三 心理學知識,是真理。
猶記得,當年學完《變態(tài)》,全班沒一個正常人了。強迫癥之類的,都不好意思見人。雙向,精分,才配得上老子(老娘)的身份地位。
大多數(shù),只是日常玩笑。
但老曹一開始,當了真。搞得每次都被判定心理亞健康,被當做研究材料。
?

咱就不說馬原了,畢竟有些小朋友是理科。初中生物、地理,總都學過吧:
1.?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很大很大非常大。太陽系宇宙這種東西,沒必要提。單是對地球老祖母,人類也是極其渺小的存在。
2.?適者生存。當下的時空條件,才是檢驗操作的唯一標準。人類的“認識”,不是。
心理學,也沒有逃過這兩點的限制。
的確,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大家居然在按照課本生活!會不由自主懷疑,自己是否還在真實的世界。
但更多的時候:切片,只是切片。
各類標簽、技巧、方法……只是從業(yè)者的工具。
工作之外,真的有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