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哭著對我說,臺灣偶像劇都是騙人的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沙雕愛情劇。
千禧年伊始,手機還沒有普及。
不同版本的手表校對,使得廣場上的跨年倒計時稍顯混亂,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人們進入新一個千年的狂歡。
彼時,內地的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還沒有現在那么繁榮,而海峽彼岸的臺灣,電視、電影、音樂產業(yè)正風生水起。
在這股潮流中,臺灣偶像劇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一時間風靡兩岸三地,迅速占據了八零后、九零后的青春。

那年,潘多拉的盒子拉開了一道縫。
我租了《流星花園》的碟片,和舅媽兩個人一下午就哭光了一整卷抽紙。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部偶像劇。
萬物起源《流星花園》
英德學院空曠的走廊上,四個少年如一陣穿堂風。走在最前面的那個一腳踢翻了籃球框,揚長而去。

走在最后的那個默默扶起了籃球框,白襯衣里灌滿了風。

在白衣少年的目光中,叫杉菜的女生,臉色一陣緋紅,“難以忘記,初次見你……”的旋律適時地響起。
那是許多人愛上花澤類的瞬間。

時間回溯至1996年,臺灣中視首次推出“偶像一級棒劇場”。
首出5集短劇《追夢一族》,由當時紅極一時的“小虎隊”成員蘇有朋、吳奇隆主演。遺憾的是,此舉并未能開啟偶像劇的新時代。很長一段時間內,電視臺走的依舊是八點檔的老路子。
直到2001年,《流星花園》橫空出世。

有人說,《流星花園》的道明寺是“中國唯一能叫囂王思聰的富二代”,家產包括1家電信局,2家電視臺,3家煉油廠,4家半導體公司,176家國際大飯店,還有17845家超級連鎖大賣場。
大多數人對“家里有礦”的初印象來自于他的這番話:
“我可以每個月給你十萬,
可以給你一張白金卡,
不限額度隨你刷。
我可以給你豪華的生活,
只要我高興,
我連巴黎鐵塔都可以買給你。”

雖然個性霸道,表達情感的手段極其粗糙,但偶爾也有笨拙可愛的一面。

他家選兒媳婦的要求很簡單:“門當戶對?!?/p>
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因為王健林也說過。

而男二號花澤類則是一名憂郁花美男。
偌大的房間,僅有一張床和一臺電視。平時足不出戶,但溫柔體貼,對杉菜多次出手相救。
經典臺詞“當你想哭的時候,只要倒立,眼淚就不會流出來了”,被80后長期大面積地用在個性簽名上。

美作走路自帶彈簧,是當時非常時尚的ABC范兒;
西門則一肚子playboy的花花腸子,眼鏡一戴,就是斯文敗類的典型。

四人看似并駕齊驅,實則性格分明,剛好對應了四種不同的理想情人,很快就被眾多姐妹花小團體明明白白地分了個干凈。

而女主角杉菜則是2001年最幸運的錦鯉。
雖然出身平凡,但從小在父母的愛中長大,善良熱情且堅強。

更重要的是,能在道明寺和花澤類之間徘徊不決——沒有比這更完美的夢境了。

之后四人組成「F4」團體,在全亞洲造成了一股旋風。“流星狂潮”也越過了海峽,感染了靠近它的一切。
忽然之間,校園里的男生們都是四個四個地走路。大家一見面就問:“你喜歡花澤類還是道明寺?”

校門口的精品店,F4和杉菜幾乎壟斷了印花圖案,就連洗臉盆上都是他們幾個的臉。
步入神秘小網吧,1/3的電腦都在播《流星花園》。購物街放的也全是“陪你去看流星雨……”一條街逛下來,得淋200多場雨。
盜版小光盤一度賣到脫銷。為了租碟,有人在37度的高溫里,哼哧哼哧跑到10公里外的小縣城。老板娘還催促說:“看快點,后面的人等著呢?!?/p>
有人說,《流星花園》“紅到像氧氣一樣,存在每個角落”,F4所到之處會寸草不生,因為“草地都被女人的鞋跟磨平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接二連三的負面報道:《學生離家出走要去找F4》。
“家長、老師們緊張了,甚至比以前《還珠格格》熱爆校園時還緊張?!?nbsp;
最著名的事件發(fā)生在2002年3月25日,太原某中學有學生模仿《流星花園》,在學校內打罵同學、辱罵老師、調戲女生,被稱為“春秋五霸”。

于是,《流星花園》成了萬惡之源,學校不讓學生穿F4的衣服、禁止四人活動。
2002年3月的第二個周末,《流星花園》被大陸官方禁播。
然而,這并不妨礙《流星》繼續(xù)像辣條一樣在基層群眾中收割人氣——廣電總局禁令下達后,盜版VCD的價格水漲創(chuàng)高,從60塊炒到了三位數。

出現這樣的局面并不奇怪。
那年,霸道總裁王思聰只有14歲,大陸偶像劇仍處于山無棱、天地合的《還珠》的時代。
而《流星花園》就是一劑強烈的荷爾蒙,在青澀的草莽年代里,為人們編織了一個甜蜜的夢。
童年羞恥神作套路全解釋
很快,杉菜就和F4從英德學院畢業(yè)。而臺灣偶像劇也從未停下步伐,一部接著一部地推出。
《薰衣草》、《綠光森林》、《斗魚》、《天國的嫁衣》……編劇鉚足了勁,往賺取觀眾眼淚的方向奮筆疾書。

只不過,童年濾鏡破碎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近年經過新媒體人的大量考古,人們發(fā)現臺灣偶像劇簡直就是一個大型的“古早狗血劇”。

尷尬,首先從角色設定開始。
一般來說,臺偶的男主角不是富二代就是業(yè)界名人,通常面癱,大幾率情感殘障、目中無人,且常常剛好要拆女主角家的房子。
女主角則極為善良,長得不賴,但要弄得很邋遢,將來好來個變裝戲,穿上小禮服讓男主驚艷一下。

男女主一開始都看對方不順眼,恨不得同歸于盡。
“就算全天下的男人死光了我也不會喜歡你!”
之后因為歷經了洗澡被看到、走路跌倒壓在一起、滑倒被親到等等匪夷所思的意外,最終感情升溫。

男二號再怎么帥,怎么溫柔怎么體貼,也只是炮灰。女二號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最好壞到給無數人留下童年陰影。

一路順風的感情是不存在的。
男主、男二會為了女主瘋狂對峙;男二、女主在一起時一定會被男主正好撞到。

如果演到一半播主題曲,就要警惕是不是下雨了。

這得怪《流星花園》,從那之后的偶像劇主角都很愛淋雨。

偶像劇里得絕癥和失憶的幾率和出門下雨的概率差不多,恢復記憶也和電腦恢復數據一樣容易。

臺式言情里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非“霸道”莫屬。
作為初代偶像劇,《流星花園》開創(chuàng)了瑪麗蘇的先河,而05年由陳喬恩和明道主演的《王子變青蛙》,則一舉打破了鼻祖的收視神話,成為“臺灣霸道總裁進化史”上的又一個小高峰。
男主角單均昊延續(xù)了開掛人設,不僅會彈鋼琴、射飛鏢、品紅酒、跳華爾茲,還會修水管、換燈泡、輔導功課,同時還自帶水下救援和心肺復蘇技能。
實力演繹“霸道總裁教你如何拋棄同齡人”。

江湖上開始流傳:“單總之后再無霸總。”
更有入戲太深的網友回憶:“那時坐出租去學校,還讓司機幫我開門。下車之后,摸一下衣袖,我告訴自己,我就是森威爾的,董事長。”

但憑良心講,在炫富界,《王子變青蛙》算比較克制了。
2007年的偶像劇《公主小妹》中,皇甫珊的爺爺是“有錢到可以翻過來翻過去,鈔票排起來可繞地球好幾圈”的亞洲首富皇甫雄。

就因為這劇,不少少女天天幻想自己到了20歲,父親就會告訴自己:“其實我們家可有錢了,從小不說是為了鍛煉你的品格?!?/p>
富可敵李嘉誠并不值得炫耀,語言,才是霸道總裁的靈魂。
總裁們的羞恥臺詞換著花樣輸出,輸出密度根據男女主的誤會程度、感情濃度起伏不定。





十年后,大家驚訝地發(fā)現,這不就是土味情話么。
發(fā)展到中期,霸道總裁不夠用了,編劇們開始往接地氣的方向挺近。
職業(yè)的多樣性得到不斷的豐富,而職業(yè)光環(huán)一定要夠刺眼:財團老板、賽車手、服裝設計師、當紅歌星……
大概是千禧年流行離子燙,編劇順手就寫了個Tony老師的愛情故事。


挑戰(zhàn)人體極限是臺灣偶像劇的另一個執(zhí)念。
《紫禁之巔》里就有一群年輕人信奉“打群架不如尬舞”。

“住手!你們不要再打了!”
我還以為是什么校園暴力,仔細一看,原來是兩人在暴雨中激情尬舞。


健康約架的方式不止一種,有時候還可以打打籃球。

1200度轉體扣籃,進球的同時火焰四起,最后還要得受點內傷。
連臺灣觀眾也忍不住吐槽:“比扯鈴還扯”。
小時候看到這些場面只能用震驚來形容,原來動作戲還可以這么拍,直到我遇見了《終極一班》。
這部劃時代的作品,天馬行空地加入了“超能力”的設定,用生命在詮釋什么叫死亡特效。


毛茸茸的青春期,已成了“上輩子的戲”
土味歸土味,2001-2010年,臺灣偶像劇不僅打開了大陸市場,也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
在時間和想象力都相對豐沛的年紀里,80、90后正好趕上了臺偶的黃金十年。
很多小女生第一次有了灰姑娘的夢。

“在《流星花園》的啟發(fā)下,我從小就特渴望幫愛人擋個致命一擊什么的。再不濟,也要時不時追著公車跑?!?/p>
“那年我17歲,在臺灣偶像劇的世界里,學會了一些其他地方學不到的道理——找到一個相互喜歡的人,然后一起走下去;彼此更真誠一點,不要互相誤會;壞女二帶來了深深的陰影,所以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然而,千禧年的相信,在十幾年后卻迎來了土崩瓦解。
人們開始厭倦臺偶式IP美學,就像厭倦那過時的發(fā)型打扮和說話方式一樣——套一句大S的話,那都是“上輩子的戲”了。

與此同時,大陸的電視劇在臺灣逆襲?!芭_灣島從南到北394公里,幾乎處處都有它的聲量?!?/p>
不少臺灣民眾還專門買了大陸的電視盒子,追起了《瑯琊榜》、《甄嬛傳》和《延禧攻略》。

人們對臺劇的印象,最終停留在2011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
劇中沒有霸道總裁,沒有灰姑娘,沒有一波三折的劇情,只是以淡淡的口吻,講述了一個貫穿男女主角青春的故事。
就像夏天的風,輕輕劃過每一個曾熱衷于偶像劇的人的心中,也帶走了他們的青春。

藍色屏幕的8250曾是花澤類的標志。一晃眼,如今已是iphone x的時代。
但許多人依舊忘不了那個場景:
“黑暗中跳動著螢幕的光,終點是眼睛,那時我從不為眼前的一切感到悲傷,因為青春里有一站,是它營造的夢境。”
參考資料 -----------------------------
[1] 《【回味】如何證明當年f4究竟有多紅!》,流星花園吧
[2]《中國唯一敢叫囂王思聰的富二代,只有一人》,歪樓
[3]《電視還沒播碟就賣瘋了——《流星花園》悄然熱銷》,時代風采下半月刊
[4]《從“流星花園”看校園流行時尚》,羅耿 肖付云
[5]《論當前臺灣偶像劇風靡的原因》,崔慧琳
[6]《雞母皮一秒牙起來!10部小時候超愛、長大尷尬癌的臺灣偶像劇》,網路溫度計
[7]《臺灣民眾瘋陸劇 拉近兩岸距離》,中時電子報
供圖 網絡 | 撰文 文露敏 | 編輯 簡曉君
你可能還喜歡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pic163
文章版權歸網易看客欄目所有,其他平臺轉載規(guī)范請于公眾號后臺回復【轉載】查看,違者將追究法責任;稿請請致信 insight163@163.com,其它合作歡迎于公眾號后臺(或郵件)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