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題四書文(八股文)一篇 【清】林令旭.作
雍正八年(1730)庚午科會試。中式者林令旭,第七十四名,江南松江府人。
〇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孟子?公孫丑上》
〇破題
考政德於百王,而益知至聖之不可及矣。
〇承題
夫百世之王,皆有其政、其德也,考之於禮樂,而見聞所及,有如吾夫子者乎?是益可信為生民未有耳。
〇起講
今夫一代之章程必有所由建,一人之心術必有所由昭。而至於天縱之聖,則人心風俗之大原,聲容度數(shù)之準則,則有迥非尋常思議之所能及者。立乎今日,以溯前徽,正不難綜千百年之製作相為衡較,而歎一聖人之有獨異耳。則吾得因夫子而溯百王矣。
〇入題
夫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凡化民成俗之大,敷政寧人之本,所以垂德業(yè)於兩間,著謨烈於千古者,百世之王不皆夐乎其莫尚者哉!
〇起股
積宇宙精英之氣,而各萃於一身,靈秀之獨鍾,天亦不遺餘力。
擅徇齊敦敏之才,而時乘乎六位,聖人之繼作,物亦睹其光華。
其不可見者,當年扶治之深心。而宗伯之所掌,凡垂之一時者,無偏無頗,無在非經(jīng)曲之所昭也。作萬民之志氣,而一朝之綱紀即於是而存。鴻猷偉績,夫不有粲著於百年者乎!
其不得聞者,曩日慎修之志意。而太師之所藏,凡播之郊廟者,肄雅歌風,無往非律呂之相宣也。通萬物之性情,而一代之風化即於是而開。欽明浚哲,夫不有發(fā)皇於千載者乎!
〇出題
見禮而知政,聞樂而知德,由是而百世之王不難定其等矣。
〇中股
一畫初開,六子洩乾坤之奧;九疇攸敘,五行衍皇極之精。百王敷政迪德之本,或未能舉以告人,而因革損益之文,其炳著者不容沒也。則成跡昭然,百世有難藏之幽隱。
衣裳既製,煥山龍藻火之光;蕢土方興,發(fā)匏竹金絲之響。百王制禮作樂之原,或難留以示後,而升降汙隆之故,其表現(xiàn)者歷可考也。則遺模具在,百王無可遁之情形。
〇過接
而於是乃不得不益尊吾夫子矣。
〇後股
陰陽合撰之躬,體用無妨於互見。而老安少懷之理時措之,即千百世府修事和之本。
變化無方之用,表裏自有同符。而刪定贊修之業(yè)實行之,即千百代聲容秩敘之宗。
以一人之全治萬世之偏,而百家莫越其範圍。故得尼山之木鐸,直可掩四代之書。
以聖心之聚治天下之散,而千古莫逾其矩矱。故溯洙泗之心傳,幾欲廢百王之治。
用可必於期月,成功決於三年,其禮樂之淪浹至速者,即伊傅望散不得而與其謀。
質(zhì)文參三代之治,聲振集群聖之成,其德政之兼綜靡遺者,即禹湯文武不得而出其範。
〇過接
生民未有吾夫子,不誠邁百王而上之乎!
〇束股
是知建極之本,必以綏來動和彰其化。而道統(tǒng)實兼乎治統(tǒng)者,在精神不在運會也。
繼天之功,仍以祖述憲章大其施。而心法即全乎治法者,運其神不必泥其跡也。
〇收結
至哉,夫子不可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