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普濟中醫(yī)腫瘤醫(yī)院黃宏】中醫(yī)治瘤,當治病求本,攻補兼施

中醫(yī)腫瘤主要病機是臟腑失調;臟腑是指五臟六腑,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的作用;六腑為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具有受納和傳化水谷的作用;中醫(yī)治瘤,當治病求本,攻補兼施。
黃宏認為,腫瘤臟腑病機即臟腑失調,是指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中,臟腑生理功能失調及其物質虧損的病變機制;人體生命活動,以臟腑物質和功能活動為本源。臟腑功能活動的盛衰,決定著人體健康狀況;任何疾病因子都必須作用于臟腑系統(tǒng),使臟腑系統(tǒng)功能失調或物質虧損,才能使疾病發(fā)生;若臟腑失調.則引起氣血紊亂皆為腫瘤發(fā)生的內(nèi)在因素;臟腑虛弱,陰陽不和,功能失調;視功能失調的程度決定攻或補。

一、腫瘤治療當扶正與祛邪結合!
黃宏主任認為,正邪沖突始終貫穿在腫瘤發(fā)展與治療的全過程中。治療的根本目的就是“扶正祛邪”,以改變正邪的力量對比,從而達到邪去正復,治療疾病目的。因此,對于腫瘤治療,一方面選用抑制腫瘤有效的藥物,根據(jù)辯證及辨病的情況,或活血化瘀,或清熱解毒,或消痰散結,或通利攻逐,攻瘤祛邪;另一方面也必須加強機體的抗瘤能力,施以補益,這樣扶正與祛邪二者相結合,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助邪。
中醫(yī)腫瘤主任黃宏認為,對于腫瘤來說,正虛往往是全身機能的衰弱,邪實往往是局部的實邪,即瘤塊,在這一點上,也體現(xiàn)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既要輔助正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又要驅除病邪,使瘤腫在體內(nèi)縮小或消失。祛邪和扶正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二者不可偏廢。一般來說,應根據(jù)邪正消長的情況,或采用“先攻后補”,或采用“先補后攻”,亦或采用“攻補兼施”,都要扶正祛邪。

二、高齡扶正為主,中青年祛邪為主!
對于高齡腫瘤患者當以扶正為主,原因在于老年人,因其氣血衰少,生機減退,治療時,當以扶正為主,只有正氣足了,才能輔助以祛邪;而對于中青年氣血充盛,尚耐攻伐者,就可以采取祛邪為主,扶正為輔。
黃宏主任指出,臨床運用中醫(yī)藥方面也需要注意;對于高齡腫瘤患者在虛證宜補的同時,因存在血瘀邪實需攻者,就要特別注意配方用藥,多用莪術、威靈仙、丹皮、虎杖、雞血藤、紅藤、紅花、桃仁等作用相對緩和的“扶正為主”活血類中草藥;對于中青年腫瘤患者可加用全蝎、蜈蚣、穿山甲等活血通絡的“祛邪為主”蟲類藥物。

黃宏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出身于中醫(yī)世家,自幼喜愛中醫(yī),博覽眾多名方古籍古典,博采眾長,在臨床中不斷總結、專研、精進、反復辯證、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腫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