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將華佗拷打致死,《后漢書》中早已揭曉,曹操必殺華佗的原因

關(guān)于我國醫(yī)學(xu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神農(nóng)嘗百草”。
當然,在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歷史上,能夠被稱為“神醫(yī)”的人,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
高中課本里“畏疾忌醫(yī)”成語的來源者扁鵲;一筆一劃寫出《本草綱目》的李時珍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醫(yī)學(xué)人才。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醫(yī)學(xué)楷模:華佗。
關(guān)于華佗的故事,知道的人鮮少。但這個人物卻仍然能夠讓人熟知千年。

可是,這樣一位人物,最后卻被曹操拷打而死,至于真正的原因,只有在《后漢書》中才能探尋。
簡述華佗
眾人估計都聽說過關(guān)羽刮骨療傷的故事吧。沒錯,華佗就是替關(guān)于刮骨療傷的醫(yī)生。

若是從這一事件來推算,華佗其實就是三國時期的人物。
據(jù)記載,華佗是東漢末年的人物,在當時是被人稱為“神醫(yī)”的存在,而他的妙手回春,也世間罕有。

關(guān)于他的醫(yī)術(shù),甚至在記載中是這樣描述的:若有患者,或用藥、或針灸隨手而愈。
若遇患有五臟六腑有所病痛的人,用藥醫(yī)不好,就用麻沸湯讓其飲下。
再用尖刀將其腹部剖開,用湯藥洗一洗他的臟腑,洗完之后,就用針線縫起來,再用藥物敷上。

從這一段記載的文字中不難看出,原來華佗才是外科手術(shù)醫(yī)生的鼻祖呀。
并且他為此還發(fā)明了麻沸散,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麻沸散并非是什么治病的藥物,但卻是麻藥的前身。
可以說,華佗的這一些治療操作,放在當時社會也都是十分超前的。

可想而知,用這樣的方式治療患者,并且確保能夠痊愈,在當時不是神醫(yī)是什么呢?
就算將華佗放到今時今日,那也一定是一位優(yōu)秀的主刀醫(yī)生。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史無前例的神醫(yī),卻不幸被曹操拷打致死了。

那么,華佗到底做了什么事兒,能讓曹操對他痛下殺手?
據(jù)記載,曹操一直患有頭痛病,每每頭痛犯病時,都能讓他痛不欲生。
在此期間,曹操也找過無數(shù)醫(yī)師,吃過許多的湯藥,但是都不見好轉(zhuǎn)。

在他聽說華佗的醫(yī)術(shù)之后,便邀請了華佗前來就診。
然而,華佗在看完曹操的病情之后,說出了自己的治療方法,瞬間便惹怒了曹操。
那么,他究竟要如何治療曹操的頭痛呢?

他語重心長的告訴曹操,他的頭痛是由患風而來。
而他的方法就是讓曹操飲用麻沸湯,之后拿鋒利的大斧頭將曹操頭顱打開,拿出風涎,便能治愈。
好家伙,這話一出,生性多疑的曹操怎能相信。

不論華佗是否是由敵軍派來的,開顱這種事情,在古代那是前所未有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喪命,曹操豈能不暴怒?
于是,華佗便被曹操命人拖到了獄中,進行拷打?qū)弳枴?/strong>
據(jù)說,在獄中,有一個獄卒經(jīng)常好吃好喝的招待著華佗,華佗很是感動。

為了報答這個獄卒,華佗將自己的《青囊書》贈予了這個獄卒。
而華佗不久之后便在獄中而死,享年63歲。這個獄卒在華佗死后,將其好生安葬之后。
隨后,便回到家中取出《青囊書》看習??上У氖?,她的妻子不知道此書的珍貴性,欲將此書燒毀。

但好在最后保留下來了一兩章,因此《青囊書》沒能完整的流傳下來。
其后世也只能學(xué)習到一些雞毛蒜皮的手法而已。
曹操為什么非要殺了華佗
其實,關(guān)于曹操必殺華佗的猜測有很多,但是這一切的答案在《后漢書》中,就已經(jīng)揭曉。

根據(jù)《后漢書》記載,華佗本身是一個性格十分古怪的人,并且華佗最初的愿望也并非是懸壺濟世。
早年間的華佗也曾如同那些讀書人一般,想要通過學(xué)識來步入仕途。而行醫(yī)只是他的一個興趣愛好而已。

奈何當時的當官的人,要么是花錢買官的,要么是家中有關(guān)系的關(guān)系戶,而華佗偏偏兩樣都不占。
那怎么辦呢?好在華佗的醫(yī)術(shù)名聲在外,引起了華佗的關(guān)注。
于是,奈何曹操的頭痛難治,華佗便成為了曹操的???。

可是,曹操不知華佗心思,并且華佗也并沒有一開始就對曹操建議采用開顱手術(shù)。
曹操每次只要感到頭痛得到緩解,就把華佗拋之腦后。
久而久之,華佗在曹操身上看不到當官的希望。于是,對于每次頭痛的曹操都選擇了拒絕他的邀請。

當然,華佗也并非是一個直爽的人。他每次拒絕都是以家中妻子病重,需要救治為由。
直到后來華佗再也推脫不了,才有了后來曹操怒殺華佗的故事。

難道曹操真的是因為華佗要將其開顱才動了殺害華佗的心思的嗎?顯然并不是那么簡單的。
曹操雖然確實惱怒華佗要對自己的頭顱動手。
但是,惹怒曹操的導(dǎo)火索卻是曹操得知華佗之前的請而不來的理由都只是推脫之詞。也就是曹操知道華佗騙了自己。

這對于曹操來說,是何等的侮辱。而且華佗還提議要對他進行開顱手術(shù),等等行為又怎能不讓曹操起疑。
于是,曹操殺害華佗便成為了必然事件。但是曹操最后也是自食其果。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華佗是唯一一個能夠根治曹操頭痛的人,若是華佗不死,曹操或者就不用為頭痛而惱。
甚至到了最后,曹操也是因為偏頭痛而死。
此事啟示
其實,雖然這只是華佗不幸的一生,但華佗與曹操之間的糾葛,卻能夠給予如今的人們一些啟示。
首先,曹操的多疑自不用說,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憋@然,曹操并非如此。

相反,曹操是一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上司,自然眼里容不得沙子。
其次,華佗的處理方式不對,明明知道自己老板是一個怎樣的人,卻還逆鱗而行。
再者,他是直接對曹操說要進行開顱手術(shù)的,這對于當時的任何一個人都是無法理解的。
也就是說華佗的說話方式不對。這可能是所有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人都會多少出現(xiàn)的毛病。
就是對于自己專業(yè)知識內(nèi)的事情,自己說什么就是什么,絲毫沒有考慮到對方的身份。
關(guān)注我,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