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屋頂知識入門2:明清古建筑琉璃瓦、布瓦屋面全解(中式建筑美學)

中國古建筑屋頂知識入門(2)
明清古建筑琉璃瓦、布瓦屋面全解

一、琉璃瓦屋面
琉璃瓦是表面施釉的瓦,早在唐宋時期已經(jīng)應用于宮殿中,明清兩代宮殿、陵寢和皇家寺廟多用黃琉璃瓦,園林建筑雜用藍、綠、黑色琉璃。



琉璃瓦屋面有三種常見做法:
1.單色琉璃
屋面、屋脊、脊獸均由同色琉璃瓦組成,多用于宮殿等較嚴肅的建筑。如天壇祈年殿為霽(ji4)藍色琉璃瓦,太和殿為黃色琉璃瓦。


2.琉璃剪邊
琉璃剪邊是屋面用一種顏色做瓦芯,再用另一種顏色做邊上的檐頭和屋脊的做法,如同畫家勾勒輪廓一樣。如下圖的西黃寺天王殿為綠琉璃瓦黃剪邊。

再如杭州文瀾閣屋面可以叫做黑琉璃瓦綠剪邊,顏色搭配上有防火的寓意。

3.琉璃聚錦
琉璃聚錦是用兩種或多種顏色琉璃瓦拼出幾何圖案的做法。常見的有方勝、疊落方勝等,主要出現(xiàn)于園林和地方建筑中。



如天津玉皇閣,重檐歇山頂,下檐為黃琉璃瓦綠剪邊,上檐為黃琉璃瓦綠剪邊用綠琉璃菱形聚錦。

北海水精域的琉璃聚錦十分精美,屋面用多種顏色的琉璃瓦組成套方菱形圖案。

4.削割瓦
削割瓦和琉璃瓦原料相同,但不上釉,就成了青灰色,粗看和灰瓦差不多,但其光澤度更高,在做法上也要遵循琉璃瓦的做法,等級介于琉璃瓦和灰瓦之間。



二、布瓦屋面
顏色呈青灰色的粘土瓦稱為布瓦,應用最為廣泛,根據(jù)做法不同分為以下五大類。
1.筒瓦屋面
筒瓦屋面最為講究,它以板瓦做底瓦,半圓形筒瓦做蓋瓦,廣泛應用于宮殿廟宇、園林民居中,傳統(tǒng)做法要用灰泥把瓦壟縫隙抹嚴,筒瓦接縫也用灰勾住,這一步稱為捉節(jié)夾壟,完工后屋面十分整齊。


2.合瓦屋面
合瓦屋面次一等,它的特點是底瓦和蓋瓦都用板瓦,一正一反排列,故又稱陰陽瓦、蝴蝶瓦。北京河北等地的大式建筑不用合瓦,但江南地區(qū)無論寺廟還是民宅都會用到合瓦屋面。


3.仰瓦灰梗屋面
仰瓦灰梗屋面只用板瓦做底瓦,蓋瓦則被形似瓦壟的灰堆代替,做法較為粗糙。

4.干槎瓦/干撒瓦
再簡單一些,沒有瓦壟,只用板瓦做底瓦,通過瓦與瓦相互搭置掩蓋縫隙,這種稱為干槎(cha2)瓦或干撒瓦,多見于河北民間。
5.棋盤心屋面
棋盤心屋面可以視作從合瓦屋面中間挖出一塊,改為灰背或石板,由于灰背變薄,可以減輕椽檁的負擔。


三、石板房、草頂、金屬瓦
除上述的琉璃瓦和布瓦以外,我國各地還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出很多獨特的屋面做法。
1.石板房
河南、河北、山西等靠近山區(qū)的村落有不少石板房,采用很薄的石片鋪在屋面上。


2.草頂
在東北,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催生出草頂屋面,又稱苫(shan4)房,它們以高粱桿或茅草為原料,結扎成捆有序鋪設,苫一次能住三四年。


3.金屬瓦
在西藏或避暑山莊外八廟中,有一種形似魚鱗的金屬瓦頂,銅胎鎏金的瓦頂在日光下熠(yi1)熠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