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知道豆瓣和B站評分有差距的原因了
? 真實足以打動人的時候,就不要編造故事來賣慘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 作為一個經歷過校園欺凌以及現(xiàn)在在高中摸爬滾打的老師,《少年的你》早已有耳聞。豆瓣高達8分的評分,全網甚至是官媒都在宣傳。但是來到了B站,卻突然發(fā)現(xiàn)評分極低,4分的評分在B站基本上屬于爛片的范疇了。
? 稍微瀏覽了一下,發(fā)現(xiàn)差評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 一個是抄襲。本作在人物設定上涉嫌抄襲《白夜行》,而小說的手法涉嫌抄襲《嫌疑人X的獻身》。
? 作為半個東野圭吾的粉絲,這兩本書正巧看過,所以結合電影看了一下。
? 先說結論,這玩意在法律上很難判定抄襲,除非東野圭吾閑的沒事干,覺得自己世界收入最高作家排行第五賺錢還是不夠,想要費點精力賺點不知道能不能回本的錢,否則他是不會起訴的。
? 先說結論,《白夜行》抄襲很難構成,之所以人們會說《白夜行》,估計是影片宣傳的時候打出的標語“白天的《白夜行》,少年的《嫌疑人X的獻身》”。這部片子的設定和《白夜行》還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女主方面。
? 但是無疑,作品抄襲了《嫌疑人X的獻身》。然而比較有意思的是,如果《少年的你》是一部推理小說的話,那么抄襲是沒跑了。但是不管是原作還是電影,都是很聰明的將電影定位為“社會熱點片”,主打的是關注近年來不斷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這玩意相當于當年B站商標被搶注為某領域的醫(yī)療用品一樣。因為屬于跨界,所以本身很難起訴。屬于玩手段的行為。
? 不過講道理,這種行為雖然不值得稱贊,但是沒必要過于糾結,因為這不是影片的主要賣點,只是為了展示主題使用的一個橋段,東西本身還是作者自己的。
? 展示一下自己的書架,證明自己是半個東野圭吾粉絲。明顯也能看出《嫌疑人X的獻身》我翻的都舊了很多。
??


? 那么解決了抄襲問題。我們來看看影片想要展示的東西吧,也就是關注校園欺凌這個話題。
? 正是因為這部影片是第一部關注校園欺凌的作品,所以才得到了官媒的大肆吹捧。而這也引出了本作被B站打低分的另一個原因,也是我題記縮寫的內容。
? 拋去說抄襲的低分長評,另一個被打低分的原因在于:虛假,它展示的不是中國高中真正的樣子,甚至不是真正的欺凌。
? 這部影片講述的不像是中國的學校,似乎是某個位面時空。
? 影片開場就非常讓人難以釋懷。
? 作為高三的學生,為何每個人都有手機?
? 我當年是高三學生的時候,確實也是有手機的,不過我那個時候因為智能手機剛剛普及,學校還沒有反應過來而已。當我畢業(yè)的時候,手機已經成為了違禁品之一。到我現(xiàn)在開始工作,每周日班主任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收繳手機。我贊轉的幾個學校都是這樣的。
? 所以第一幕跳樓的場景,全校人咔嚓咔嚓拍攝,很明顯是導演為了烘托“看客”效應強行不顧現(xiàn)實搞出的橋段。
? 其實作為目睹過三起校園跳樓事件的人,我只想說,很多時候路人的反應實際上更加的復雜。拿出手機拍攝然后趕緊發(fā)朋友圈的還是少數(shù)。離我最近的一次事故,一個女生在離我不到10米的地方墜樓,當時行人只有少部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拿出手機拍攝。很多女生都不敢看(即使現(xiàn)場血跡不多),匆匆離開了,男生看一眼后也快步走開了。要知道,那個時候正好是放學,行人很多的,尤其是地點在食堂門前。
? 但是《少年的你》,強行為了將其他學生的“看客”心情烘托出來,強行讓老師等角色下線,出了這么大的事,學校竟然無法維持紀律。而所有人拿出手機拍攝的場景也是過于夸張。
? 還有就是編劇很明顯是不了解學校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 這都高三了,竟然還有欺凌現(xiàn)象。
? 當然,不是說高三沒有,而是高三還有欺凌現(xiàn)象是一個中彩票的概率。
? 說點現(xiàn)實的,學校為了最后的升學率,會在高一下半學期階段毫不猶豫的開除或者是規(guī)勸某些學生不要在學校待著。欺凌者往往都不是什么好學生,本身也不喜歡上學,所以聽到學校允許她不來學校,早就高高興興的離開學校了,怎么還會待到高三呢?
? 于是為了解釋這個事情,編劇將欺凌者定位為學習優(yōu)異的學生。
? 講道理,學習好的學生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學習上了,怎么還有時間搞這些東西?
? 當然,不排除有學習好的欺凌者。
? 但是這個概率少的可憐啊。
? 真實的校園,實際上有點像《我的青春來我與果然有問題》中的,小團體。不同的人之間有不同的小團體。學習好的一般會和學習好的混在一起,主要談論的就是學習和排名什么的、喜歡追星的在一起,喜歡打扮的在一起。受欺凌者往往有這么幾個特點。
? 一、落單者。落單的原因往往是不善言談,或者是轉學生,尤其是從不同環(huán)境中轉來的學生。或者有不同的特點。比如日本的愛子公主,當年被欺凌到宅在家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她是皇族,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所以很難加入小團體,容易被欺凌。
? 二、家庭原因。父母是罪犯,而且要相當有名。不過這種時候,收到的欺凌一般就是無視。除非倒霉遇到幾個尖酸刻薄的同學和老師,否則一般人實際上的行動是敬而遠之,而不會主動接觸。這個概率極低。
? 三、個人原因,比如有體味的學生等等。
? 看一下《少年的你》,女主受到欺負的原因應該是一、二。還算合格,不多談。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為何要用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的概率極低的那種呢?
? 警察出現(xiàn)后,影片為了營造外界勢力無力干預校園欺凌的問題,強行將學校和警察的智商拉低,然后強行抬高了魏萊的能力。
? 實際上,面對有經驗的刑警,幾個眼神就能嚇的普通人心理防線崩潰。除非是心理素質極強,或者是多次進號子的老油條。
? 那么作為一個沒出事前就是一個尖酸刻薄的女生魏萊表現(xiàn)如何呢?
? 第一次審問,她直接正面硬扛警察的詢問,甚至差點反殺了。
? 而魏萊的父母也是迷,講道理那么多學生把消息捅到社交媒體上,她的父母應該是著急。但是導演為了煽動觀眾的感情,強行將父母塑造成了遇事不慌,還要diss一下死者父母的煩人角色。
? 學校的操作也是迷。學校拖了好長時間,才把學生停課,然后說了一句還允許他們高考。
? 首先,一般學校都是大事化小類型,上次我的一個學生因為糾集社會人士想要毆打同學,注意,這里僅僅是想要,還沒實施,被學校發(fā)現(xiàn)后立刻記過開除。因為學校不想惹麻煩。這都出現(xiàn)死亡事故了,校長估計都快瘋了的情況下,竟然還能讓當事學生上了好幾天學,又欺負了另一個同學好多天后才做出決定。而且,出事的這幾天,老師和領導的神經都是高度緊繃的,而且肯定一開始就知道欺凌者是誰,應該早就做好準備了。但是沒有。
? 最后,能不能才加高考不是學校能決定的,只要你報名且繳納了費用,即使你不是高中生你都能參加高考。唯一有問題的就是政審,這次事件對慘叫高考的考生政審有一定阻力。
? 綜上所述,這部影片中的欺凌是各種巧合和意外的拼接體,而且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校園欺凌難以解決的原因在于隱蔽性、以及缺乏相關懲戒手段。但是影片沒有點出這個問題,而是用各種極端案例進行了拼接,使得讓人感受到了強行煽情的感覺。

? 最后,說一下B站評分和豆瓣評分出現(xiàn)差距的原因吧。
? 豆瓣用戶整體比b站用戶的年齡大。豆瓣用戶以社會人士組成,而B站用戶學生為主。所以這部描寫校園的作品,因為和現(xiàn)實中的校園相差太遠,所以使得B站用戶的代入感極差,而影片的某些橋段,明顯是為了迎合社會人士對校園的YY而塑造的,所以最后拍出了一部和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的,編劇想象中的校園故事。
? 拍出豆瓣水軍和B站跟風黑。兩者好評和差評的原因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