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勒留《沉思錄》摘錄四
要記取,一切事物均取決于我們的看法。
對任何發(fā)生的事情抱怨,便是對于自然的違逆,因為一切的事務(wù)都不過是自然的某一部分而已。
把內(nèi)心的神明保持得純潔無損,使之成為一切歡樂與苦痛得主宰。
奧勒留只認(rèn)為一個人在不可能過一種真正得生活時才可以自殺,他自己就曾一度絕食以求速死。
靠智慧做向?qū)б员M他們所體認(rèn)到的責(zé)任。
一個人不能找到一個去處比他自己的靈魂更為清靜。
一般人隱居在鄉(xiāng)間、在海邊、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這樣的生活;但這乃是最為庸俗的事,因為你隨時可以退隱到自己心里去。一個人不能找到一個去處比他自己的靈魂更為清靜——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顧,立刻便可獲得寧靜,所謂寧靜亦即有條不紊之謂。充分地利用這種退隱的方法,使你自己得到新生。你內(nèi)心的宗旨要簡單而切要,拿來應(yīng)用要立刻能解除煩惱,回轉(zhuǎn)來時對原有的事物不再有何恚意。
你對什么懷有瞋恚之意呢?是不是人心太壞?你心里要這樣想:理性的動物是為了彼此互助而生的,忍耐便是公道的一部分;做錯事都不是本愿的。試想在此以前,多少人于度過仇視、猜疑、嫉惡,甚至拔刀對殺的生活之后,不都是已經(jīng)死去變成灰塵了嗎?請想一想這樁子事,你最后便不復(fù)有什么瞋恚了。
所以從今以后,你該退隱到自己那塊小天地里去,不要過分緊張、不要急躁,要從容自持,要像一個人,一個有人性的人,一個公民,一個塵世凡人那樣地去面對人生。但是最方便的宗旨當(dāng)中,有兩項你要注意:第一,客觀的事物并不能涉及靈魂,只是在外面靜止著;煩擾皆由內(nèi)心而起。第二,眼見的世界瞬息萬變,然后趨于消滅;要不斷地想念你自己親見的有多少事物在變。“宇宙即變化,人生即主觀?!?/p>
“人生即主觀”出現(xiàn)在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二幕二景二五六行。原文是“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