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克里斯的烽火-鈦帝國的第二次擴張期

主要內容來自Lex/Fandom,但不是翻譯原文,基于內容寫出。

鈦帝國的第二次擴張期(Second Sphere of Expansion-18.M39- ~700.M41):
當鈦帝國再次出現(xiàn)科技進步并開發(fā)出ZFR水平線加速引擎( ZFR Horizon Accelerator Engine),這個引擎最終讓鈦帝國擁有遠距離太空旅行的能力,因為現(xiàn)在鈦帝國的戰(zhàn)艦可以使用這種引擎加速到接近光速。?受到克魯特人(Kroot)的加盟和更強的戰(zhàn)艦和武器的發(fā)展的鼓舞,至高以太胺偉(Tau Ethereal Supreme, Aun'Wei)宣布鈦帝國要進行下一次向外擴張并下達指令。隨著這個指令傳遍整個鈦帝國,準備好的鈦帝國軍隊進入了第二次擴張的階段。龐大的鈦帝國艦隊沖向黑暗,準備將上上善道傳播到宇宙的各個地方,用他們的道理點亮宇宙中閃爍的星光。

第二次擴張期(Second Sphere of Expansion)的一開始其實是非常平穩(wěn)順利的,建立了幾個家門世界(Septs)。而整個帝國的指揮官中誕生了一個傳說,也就是火氏族指揮官清汐(Puretide)。這個指揮官憑借自己強硬的作風和一針見血的進攻方式在鈦帝國內大放異彩,清汐(Puretide)對戰(zhàn)略和軍事理論的應用被徹底地記錄下來,至今仍在所有的火氏族學院內教授,在阿庫納沙戰(zhàn)爭(Arkunasha War)圍剿獸人勝利之后,指揮官清汐(Puretide)被任命為遠見指揮官(Commander Farsight)。在第二次擴張期(Second Sphere of Expansion)期間鈦帝國完成的另一個壯舉是跨越了達摩克利斯星區(qū)灣(Damocles Gulf),然后建立了一定數(shù)量的殖民地但是與銀河系最大的勢力人類帝國產生的交火差一點就毀滅了這個新生的文明,因為在那里爆發(fā)的戰(zhàn)爭的慘烈和毀滅性是鈦帝國建立以來從未經歷過的,而血腥的戰(zhàn)斗的開始也標志著第二次擴張期(Second Sphere of Expansion)的結束。

在達摩克利斯星區(qū)灣(Damocles Gulf)的另一邊,鈦帝國面對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敵人,隨之而來的史詩般的戰(zhàn)役沖突預示著一個全新的時代的開始。達摩克利斯星區(qū)灣(Damocles Gulf)周圍的區(qū)域是一個被帝國遺忘的區(qū)域,鈦帝國在這里找到了扎根的空間,他們首先遇到的是行商浪人,海盜,流亡的人們和失去人類帝國控制的人類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已經退化,以至于他們早已忘記了自己的起源以及與遙遠的人類世界的聯(lián)系。最初的接觸包括友好的貿易談判到敵對交火。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水氏族外交官們才意識到,他們遇到的人類只不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龐大銀河帝國的遺棄者或流亡者。 持有不同的思想和聲音的世界很快就被并入了鈦帝國的管轄范圍之內,但關于如何接近那些仍與人類帝國有聯(lián)系的世界,產生了很多爭辯。氏族領袖們在作戰(zhàn)之前都會仔細的討論這種情況。 最終,人類帝國內部的20多個世界與鈦帝國進行交易往來。鈦帝國的商品,尤其是技術,在這些世界上的市場中流通,公然違反了人類帝國內禁止與異族通商的帝國法律。在那些合適的的人類世界里,水氏族的間諜們向愿意傾聽的人訴說著他們想聽的話。反叛的種子早已發(fā)芽,而現(xiàn)在碩果累累正是收獲的時候。幾十年的時間里,世界的統(tǒng)治者們一個接一個地宣布他們自己和他們的世界擺脫了人類帝國的殘暴統(tǒng)治的枷鎖。

人類帝國應對這種叛亂的反應是遲鈍的,但當它最終到來時,卻是如同一顆火星掉入一個油鍋那樣猛烈。鈦星人被判定為一種危險的異形物種,而達摩克里斯星區(qū)灣戰(zhàn)爭則將他們驅逐出該地區(qū)。人類帝國的軍隊以大約12艘主力艦為核心,一共只有19個帝國衛(wèi)隊團和來自12個不同戰(zhàn)團的5個星際戰(zhàn)士連隊突入這個地區(qū)。?他們的第一步是向提姆布拉亞星區(qū)( Timbra Sub-sector)推進,在那里,人類殖民者與鈦星人共存。 遠征軍重申了帝國對反叛的加魯斯和克萊斯特殖民地( Garrus and Kleist colonies)的統(tǒng)治。與鈦帝國有牽連的個人被逮捕,并在憤怒的遠征軍面前受到特別嚴酷的懲罰。帝國殖民地得到了保障,遠征部隊繼續(xù)推進,并在無人居住的海達斯星系( Hydass System)中和鈦帝國交戰(zhàn)。在這里有7艘鈦軍艦船組成的艦隊和人類帝國的戰(zhàn)艦交火,在一艘劍級護衛(wèi)艦(Sword-class Frigates)輔助之下的一艘星際戰(zhàn)士的打擊巡洋艦突入鈦軍艦隊并直接對鈦軍艦隊造成很大傷害以至于整個鈦軍艦隊不得不撤離,而其中的一艘鈦帝國戰(zhàn)艦在撤離時被打爆,遠征軍沖入鈦帝國領土內。?而遠征軍的下一個目標賽克爾星系( Sy'l'kell System)包含了一個明顯肥沃的農業(yè)世界,估計有700萬鈦帝國人口。這里有一個軌道空間站,一些艦船和鈦軍艦隊在海達斯星系( Hydass System)的殘部組成。只一次攻擊和登上那個空間站之后,鈦軍就立刻從那里撤離了,鐵手的星際戰(zhàn)士們占領了這里, 它將作為人類帝國的前沿基地使用。在賽克爾(Sy'l'Kel)世界上,帝皇之鐮( Scythes of the Emperor)戰(zhàn)團和一只IG團第17裝甲龍重型支援團(17th Brimlock Dragoons heavy support element)建立了一塊降落區(qū)域,并交給第17裝甲龍重型支援團(17th Brimlock Dragoons heavy support element)來擴大控制范圍。然而這只帝國衛(wèi)隊團并沒能擋住鈦帝國的攻勢,這個團幾乎被源源不斷裝備重武器的鈦帝國軍隊摧毀,另一支帝國衛(wèi)隊部隊第四風暴兵連隊(4th Storm Trooper Company)和帝皇之鐮( Scythes of the Emperor)戰(zhàn)團不得不介入此事并突破了鈦帝國防線,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fā)生。在占領這顆星球后,人類帝國宣誓對這個世界擁有統(tǒng)治權。(想知道更多有關帝皇之鐮的內容歡迎去看我做的帝皇之鐮視頻->BV1jJ411F7jJ)

另一個星系維塞爾星系(Viss'el System)是鈦帝國另一個和人類交火的星系,但是這只是一個鈦帝國的小殖民地,而鈦帝國占領的維塞爾6號世界(Viss'el VI)是一個冰雪世界,并沒有太大的經濟價值,因此人類帝國直接來了一輪軌道轟炸解決問題。
緋煙(Pra'yen)世界是鈦帝國首先與人類帝國交手的地方,這個世界是戴斯家門世界(Dal'yth Sept)的外層世界。 雖然鈦軍艦隊和緋煙(Pra'yen)世界上裝備精良的軌道衛(wèi)星對帝國海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是這些部隊很快就被人類軍隊清除,人類一路平推,很快打通了通向戴斯一號世界(Dal'yth Prime)的道路。人類帝國的軍隊在戴斯一號世界(Dal'yth Prime)登陸。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并不是要對付一個剛剛改頭改面的帝國世界或新建立的殖民地,而是要對付一個人口稠密的鈦族世界。因此突破大氣層的人類部隊遭到了成群的鈦軍戰(zhàn)機的攻擊,但最終成功地建立了陣地。很快,人類帝國的地面部隊,以泰坦和裝甲部隊為先鋒,無情地向格爾布林(Gel'bryn)都市推進。

人類帝國的推進隨著鈦帝國投入越來越多的部隊而受阻, 每次帝國軍隊試圖重新向前推進時,他們都會遭遇火氏族部隊的拼命反擊。由于鈦帝國的先進的光學技術,在一些偷襲之后人類的裝甲部隊遭受了一定的損失。而一部分精銳的星際戰(zhàn)士試圖在鈦帝國防線后登陸并奪回主動權,但鈦帝國的戰(zhàn)艦強大的火力擊垮了他們的運輸艦。
盡管損失慘重,人類帝國的軍隊仍繼續(xù)推進,戴斯家門世界(Dal'yth Sept)的許多區(qū)域和周邊地區(qū)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被摧毀,數(shù)量龐大的鈦星人被迫撤離。然而,隨著鈦帝國將更多的增援部隊投放到前線戰(zhàn)區(qū),人類艦隊保持軌道轟炸的的能力變得愈發(fā)薄弱,人類帝國的勢頭被消耗殆盡。當泰倫蟲族的貝西摩斯蟲巢艦隊( Tyranid Hive Fleet Behemoth)這個龐然大物入侵的消息傳到遠征軍的指揮官的耳朵里,他們最終被迫撤退,留下了一定的裝備。鈦軍雖然包圍了遠征軍,但水氏族最終同意了和人類交流停戰(zhàn),遠征軍暢通無阻地撤退。而鈦帝國在得到人類沒有后續(xù)增援的消息之后就重新占領了一些殖民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