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紀(jì)傳體史書為什么是《宋史》?
眾所周知,“二十四史”是記載中國古代歷史最重要的紀(jì)傳體史書系列。有意思的是,篇幅最大的“二十四史”既不是記載時間跨度最大的《史記》,也不是修撰時間最長的《明史》,而是《宋史》。那么“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史書為什么是《宋史》呢?本鬼說說一家之言。

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順帝下令編撰遼、宋、金三朝史書,即“二十四史”中的《遼史》、《宋史》、《金史》,負(fù)責(zé)編撰三朝史書的人是元末的名相脫脫。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宋史》編撰完成并刊印。然而《宋史》的編撰工程面臨兩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第一,在入住中原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中,而元朝的漢化程度是最差的,這也是元朝只有九十八年的原因之一。雖然脫脫本人是元朝大儒吳直方的學(xué)生,文化水平非常高,但元廷并沒有太多足以勝任編纂史書的人才。這導(dǎo)致編撰《宋史》的大多數(shù)人員的編撰水平并不高。

第二,元順帝下令編撰《宋史》的至正三年(1343年)已經(jīng)是元朝末年,元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在末年才開始編撰史書的大一統(tǒng)朝代。編撰“二十四史”級別的史書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時間,此時的元朝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宋史》只用了兩年零七個月就宣布完工了。

因為以上兩個棘手問題,所以后世對《宋史》的評價基本是兩個字——粗糙?!端问贰返木幾藛T幾乎把能用的史料全塞進(jìn)《宋史》,缺乏有力的鑒別和考證。而國祚三百余年的宋朝又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史昌盛時代,大部分文人都有記史的習(xí)慣,導(dǎo)致宋朝的史料浩如煙海。

正因如此,不加鑒別和考證、基本是簡單堆砌史料的《宋史》就成為“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史書。更有意思的是,由于《宋史》是“只大不強”,很多歷史研究者在引用《宋史》時都是小心翼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