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剛死,西周為何差點滅亡?紂王之子復國險些成功
大約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親率大軍討伐商朝,并取得了牧野之戰(zhàn)的勝利,之后紂王自焚而死,周軍攻入商朝都城朝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紂”。可是周武王回到鎬京,僅僅過了三年就病死了。隨著周武王的離世,西周這個剛剛統(tǒng)治天下的政權(quán)就差點丟掉天下,就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商朝滅亡說起,周朝雖然滅掉了商朝,但是兩個政權(quán)的力量非常懸殊,周朝自稱“小邦周”,而商朝為“大邑商”。當時,周朝的直轄領土只有關中一隅之地,而商朝在河南、河北、山東地區(qū)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周朝雖然滅掉了商朝,但沒有徹底消滅商朝的貴族,反而要依靠他們管理商朝舊地。

所以在商朝滅亡后,周武王將紂王的兒子武庚(也稱為祿父)封在殷商故地。與此同時,周武王還釋放了紂王的叔父箕子,命令打開商朝的府庫,賑濟商朝的百姓,“括散鹿臺之財,發(fā)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周武王這樣做就是為了安撫殷商遺民,收買人心,畢竟商朝統(tǒng)治天下幾百年的時間,影響力很大。
不過周武王對于武庚并不放心,于是他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分封,其中他的三個弟弟被封在了殷商舊地周圍,即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用他們來監(jiān)視武庚,因此史稱“三監(jiān)”。做完這些事后,周武王離開了朝歌,回到了都城鎬京,可是他卻徹夜失眠!周公旦來到了王宮,詢問兄長為何失眠。

周武王解釋道:“維天不饗殷,自發(fā)未生於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原來周武王是擔心西周初建,而殷商的威脅依然存在,因此他無法安然入睡,為此他又下令修建了洛邑。
大約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病倒了,并引起了朝野的恐慌,因為天下還沒有徹底安定。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即位,由于年紀尚幼,所以朝廷由周公旦總領。就在這個時候,西周內(nèi)部流言四起,許多人懷疑周公旦,其中還有人對周公旦輔政表示不滿,此人就是三監(jiān)之一的管叔鮮!

管叔鮮是周文王的第三子,在周武王死后,兄弟之中以他居長,而周公旦排行第四。周王室內(nèi)部的紛爭引起了殷商貴族們的注意,特別是紂王之子武庚。就在這種情況下,負責監(jiān)督武庚的“三監(jiān)”與武庚形成同盟,發(fā)動了叛亂,雖然他們的目的不一樣,三監(jiān)想篡權(quán),武庚想復商,但對于他們而言,周公旦是共同的敵人。
與此同時,東方的一些小國,比如方國、徐國、奄國、蒲姑、豐國,他們也與武庚聯(lián)盟,共同反周,據(jù)孟子說反周的諸侯國達到五十余個。周武王雖然死了,幸虧還有周公旦,他率領大軍東征,經(jīng)過一番血戰(zhàn),平定了這場“三監(jiān)之亂”,管叔鮮自殺,武庚被殺,蔡叔、霍叔則被流放。經(jīng)過這場戰(zhàn)爭,西周才站穩(wěn)腳跟,迎來了“成康之治”。
參考資料:1.《史記》;2.《西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