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培建講探月工程:2020年后在月球建科考站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傳播中心與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主辦的“雙清科普講堂”上,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技術(shù)顧問、中科院院士葉培建應邀在題為《中國的月球探測》報告中指出,在2020年前后嫦娥五號完成“繞落回”三部曲之后,我國探月工程將擇機建立月球科考站,將開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月球南北極探測、建立無人的月球科考站,屆時,空間機器人將開展聯(lián)合工作。
葉培建同時透露,最近幾天他剛剛探訪了嫦娥四號發(fā)射場,發(fā)射前準備工作進展順利?!拔覍︽隙鹚奶柗浅S行判模 ?/span>
“嫦娥四號”的多個“看點”

中繼通信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的任務中的難點之一。今年5月,中繼星“鵲橋”發(fā)射,進入預定軌道,并陸續(xù)完成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lián)試。葉培建介紹,“鵲橋”的技術(shù)難點集中在軌道控制和衛(wèi)星機動技術(shù)以及大口徑通信天線等兩個方面。
據(jù)媒體報道,嫦娥四號中繼星具備了在每秒1000米高速在軌飛行中,速度控制精度誤差不大于每秒0.02米的超強本領。而4.2米口徑的高增益?zhèn)銧顠佄锩嫣炀€是人類深空探測任務史上最大口徑的通信天線,始終實現(xiàn)對地、對月、對日和對慣性空間任意目標指向與跟蹤的三軸穩(wěn)定控制,為著陸器、巡視器與地面站之間的測控與數(shù)據(jù)傳輸提供有力支撐。
接下來,嫦娥四號將面臨著陸和月面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葉培建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月球背面地形復雜、起伏更大,這要求著陸過程的控制要更加精確?!?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ink-03 font-size-20">同時,在月面工作方面,和此前“玉兔號”在“月夜”休眠不同,嫦娥四號月球車在月夜也要開展工作。嫦娥四號將采取新的能源供給方式——同位素溫差發(fā)電與熱電綜合利用技術(shù),以保證其度過寒冷漫長的月夜及探測工作正常開展。

葉培建表示,目前,嫦娥四號各項準備工作已經(jīng)準備完畢。
探月工程下一步:月球科考站
此次科普報告中,葉培建強調(diào),我國探月工程前三期計劃為“繞落回”三部曲,陸續(xù)由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五號完成。其中,尚未發(fā)射的嫦娥五號將實現(xiàn)“回”的目標?!岸陂_展的嫦娥四號實際上是探月工程下一階段的任務?!彼f。
從時間上看,在嫦娥五號任務后,我國探月工程將實施第四期工程。作為嫦娥五號的備份,嫦娥六號也將能夠返回,將擇機發(fā)射到月球兩極。在10月1日舉行的第69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中國將在嫦娥六號的軌道器和著陸器上為國際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的載荷。
葉培建介紹,在第四期任務中,探月四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包括開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月球南北極探測、建立無人的月球科考站?!翱瓶颊緦⒂煽罩泻驮虑虻孛娴脑O施共同組成,以便獲得對月球更多的認識?!彼f。此外,我國在火星、木星及小行星探測上也已啟動相應探測計劃。

此次活動中,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北京空間飛行器機械系統(tǒng)事業(yè)部空間機器人系統(tǒng)研究所所長劉賓、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副部長王大軼分別介紹了空間機器人及光學自主導航在我國深空探測中的具體應用。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理工、北航及神舟學院的多名學生聆聽了專家報告。
雙清科普講堂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傳播中心策劃推出的一項科普宣傳活動,旨在面向社會大眾普及科學知識和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前沿進展,傳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文章來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81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