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真正的名將:一戰(zhàn)殲滅威脅中原百年的東突厥,非衛(wèi)霍不能比
突厥,是唐朝前期最大的一個威脅,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時,為了防止突厥從背后進攻,迫于無奈,采取了對其稱臣的策略。
唐高祖李淵登基后,突厥也不斷地內(nèi)侵,曾經(jīng)一度逼得李淵差點遷都。
在唐太宗繼位后沒幾天,突厥的大可汗頡利可汗率領(lǐng)突厥騎兵進犯長安,一直打到渭水北岸,唐太宗李世民單槍匹馬去跟人家談判,這才讓突厥人退兵。
最要緊的是,在唐朝統(tǒng)一戰(zhàn)爭當(dāng)中,幾乎每一個對手的背后,都有突厥的支持。這個突厥可是讓唐朝吃了不少苦頭。

到了貞觀年間,唐朝的機會來了。首先是突厥的一些部落叛亂了,突厥的頡利可汗派兵去鎮(zhèn)壓,但是仗打得不順利。
再一個是突厥遭遇了特大雪災(zāi)。牛羊都死光了,突厥人沒得吃了,鬧起了饑荒。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面對突厥出現(xiàn)的亂象,李世民抓住機會,派遣李靖、李世勣等率兵10余萬,分道進擊。

李靖打仗,一向是智慧與勇猛并重。在這次作戰(zhàn)中,李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戰(zhàn)略決定,他親自率領(lǐng)前鋒部隊三千多人,深入突厥的腹地。
東突厥的小可汗突利可汗聽說李靖帶著三千多人就攻打過來,很困惑,認為李靖背后肯定有大部隊跟著。突利可汗說:
“唐兵若不傾國而來,靖豈敢孤軍而至?!保ā杜f唐書·李靖傳》)
意思是說唐軍如果不是后面有大軍跟進,李靖怎么敢孤軍深入呢?
所以小可汗突利可汗擔(dān)心唐軍大軍壓境,他就掉頭逃跑了,李靖則氣勢洶洶的在后邊追他,一邊追,一邊占領(lǐng)土地,并且散布謠言,草原上很多部落都來歸降。
還有一個插曲,在此期間,唐軍還俘虜了隋煬帝的皇后蕭氏。
蕭皇后本是隋煬帝楊廣的皇后,宇文化及在江都將隋煬帝殺害后,俘虜了蕭氏,帶著她往北走;宇文化及戰(zhàn)敗之后,蕭氏又被竇建德俘虜;竇建德失敗之后,蕭氏又投奔了突厥。一直到這次唐軍攻打突厥,蕭氏被唐軍俘虜,唐軍把她護送到長安,后來死了之后,蕭皇后跟隋煬帝一塊合葬在了揚州。

話說回來,李靖取得了對突厥的一場大勝,但是仍然不肯放過他們,因為擔(dān)心來年水草茂盛之后,他們還可能再來作亂。
此時突厥的大可汗頡利可汗也很害怕,他向唐朝主動提出了議和,唐太宗一看把突厥打成這樣也可以了,答應(yīng)了和談,派出朝廷大臣唐儉去跟他們談判。
按理說此時對方都提出議和了,應(yīng)該先暫停戰(zhàn)事了,至少先看看談判的結(jié)果怎么樣。
可是李靖不等談判結(jié)果出來,跟部下說:“打過去,接著進攻!”
部下說不行吧,現(xiàn)在要和談了,而且現(xiàn)在唐儉還在突厥人那里。
李靖卻說:
“此兵機也,時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等輩,何足可惜?!保ā杜f唐書·李靖傳》)
意思是說這是出兵的良機,機不可失,和當(dāng)年韓信攻破齊國是一個道理,犧牲掉唐儉這樣的無名之輩,沒有什么可惜的。(在這里簡短說一下,唐儉可不是無名之輩,他后來入選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能夠建立的重要功臣。)

然后只見李靖精選了一萬騎兵,帶了二十天的干糧,深入草原大漠,直撲草原大營。路上遇到突厥的零星人馬,一律俘虜,然后帶著走,以免他們?nèi)笮拧?/p>
李靖率領(lǐng)騎兵,一直來到了距離突厥大營只有十幾里的地方,因為頡利可汗正跟唐儉談判,所以放松了警惕,等到得知李靖距離自己這么近了,頡利可汗感到非常吃驚,只身慌忙逃走了。
李靖率領(lǐng)軍隊沖進突厥的大營,一番砍殺,殺敵無數(shù),俘虜了十多萬敵軍,而唐儉也幸運地撿回一條命。
后來頡利可汗在逃跑途中,被西道軍張寶相部生擒。
李靖與頡利可汗的這場大戰(zhàn),史書記載:“自旦至申”。“旦”指早晨天剛剛亮,“申”指申時,相當(dāng)于下午三點至五點?!白缘┲辽辍本褪菑那宄康饺章?,李靖整整血戰(zhàn)一日,大敗頡利。
頡利可汗被抓住后,也宣告了東突厥的滅亡,唐朝的疆域也拓展到了陰山以北和蒙古草原一帶。

消息傳回長安,此時的太上皇李淵、在位皇帝李世民都欣喜萬分,他們把王室成員都聚集到宮內(nèi)凌煙閣,設(shè)宴慶祝。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喝了很多酒,喝得大醉,期間李淵親自彈起了琵琶,李世民也跳了一段舞蹈,皇親國戚紛紛起身舉杯祝賀,歡慶到深夜。
這算得上是唐朝前期軍事史上最輝煌的成就,不但消除了邊境大患,洗刷了唐初向突厥屈尊的恥辱,而且威震整個東亞和中亞。
東突厥滅亡后,唐威遠播,西北各少數(shù)民族邦國紛紛歸附,尊唐太宗為“天可汗”。
順便一提的是,突厥人后來敗退西遷,在西方建立土耳其帝國。所以說李靖打得這個大勝仗,還對歐洲歷史有著極大的影響。
戰(zhàn)后李靖被封為尚書右仆射,官至宰相,進入唐太宗時朝廷的核心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