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客體審查的基本原理(重讀崔國斌《專利法-原理與案例》系列)
發(fā)明創(chuàng)造獲得專利權保護的三個實質條件:1.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具有專利所要求的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充分公開,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或過度實驗即可實現(xiàn)
界定客體范圍的方法:正面定義和反面排除
正面定義:專利法第2條
反面排除:專利法第5條
? ? ? ? ? ? ? ? ? 專利法第25條
注解筆記1:之前把專利法第2條的內容理解為客體審查內容,看是不是技術手段,而把專利法第5條、第25條作為單獨的不符合專利法內容。特別是第5條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規(guī)定。將2、5、25均視為客體審查內容,再綜合到三個實質條件內,知識點邏輯更加明晰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