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對高三畢業(yè)暑假歇斯底里的唯心主義討論

從我在備忘錄上寫下“再也不嘆氣”而決意做一個樂觀的人開始,我真的不嘆氣了。然后,高考成績就公布了,我被某校錄取了。
嘆氣逐漸遠離,在已知的情況下,真的沒有什么值得我去嘆氣了。沒有遺憾的錄取結果、高度自由的假期、沒有任何壓力的生活狀態(tài)。
但當我企圖在這高考與大學之間短暫的避風港中享受一下生活的滋味,做一些曾經想要做卻沒做的事情之時,我猶豫了。明明可以沿著蘇州河,騎著摩拜尋找盡頭所在;明明可以乘著16號線從起點到終點,在那個坐落于滴水湖的大隱湖畔書局中度過一整天;明明可以穿梭于浦西老城區(qū),體驗不同于陸家嘴的文化氣息;明明可以翻找出高中三年手繪的所有角色并拍下做成視頻……
在沒有嘆息聲的一天天暑假中,我在名為“學習”的光鮮亮麗的外殼之下活得越來越重復。帶著巨大的期待一口口品嘗生活,卻發(fā)現生活的味道越來越淡,我慌亂了,卻不知慌亂自何而來。我沒有整日整夜的打游戲追番看視頻,我抓緊時間學習大學課程,甚至想要如高三般高效利用時間。我有什么理由慌亂?。∥?guī)е┰S揣揣不安的心卻不得不前進,畢竟要干涉時間的流動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今天再次翻開往日的日記。我看到了一個經歷轟轟烈烈情緒起伏的自己,一個在壓力下敏銳細膩,竭力調整狀態(tài)的自己。我能夠浪費一個晚上不學習,而是寫一篇1652字的文章填補心靈空洞;我能夠在高三即將來臨的暑假頂著烈日,乘輪渡過江,騎著摩拜在未知的道路上毫無目的地前進;我能夠在數十張試卷的重壓下,陷在沙發(fā)里,趁記憶還未模糊,記錄下夢中與初中同學的偶遇,我能浪費兩節(jié)自修課不刷數學作業(yè)而是在走廊上來回踱步試圖推翻狹義相對論……我拿著手機,愣在桌前。
“再也不嘆氣了?!?“我應該去學學編程,這肯定有用?!?“如果再不學經濟,以后估計就再也學不到了?!?“今天一定要完成學習任務,不能再荒廢了!”……怎么了?我高三的時候不也是這樣要求自己么?這難道不是追求上進的生活么?這…真的是我嗎?我是這樣一個,覺得自己應該怎么樣,就怎么樣的人嗎?我…
我什么也想不出來。我覺得這不是我,但我不知道我是誰。我想做一個隨性而行,說走就走,享受過程,感受內心變化,灑脫,能夠放下一切,向著想要去的方向全力以赴的人。但我真的想這樣嗎?我不想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情緒、心情,有著充實的計劃并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每一件事都能夠為未來積累能量,保持學習熱情,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并堅持著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兩件事情,是矛盾的嗎?
當暑假開始,慵懶的氣息和想要高效的心情交疊。沒有壓力,我稍微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適量的壓力,暑假必須娛樂,我不得不堅持每天晚上打一小時游戲,看一集番。佐餐材料,托福單詞也行,owl也行。生活節(jié)奏逐漸滑落到最為平緩的安全區(qū),感情之海一片平靜,不安被祥和壓制在海下,世界沒有它出現的必要。
當我不再嘆氣,驅動感情的開關斷開,蒙上了灰塵和蜘蛛網。這個暑假,我沒有向前走哪怕是一步。正是外表光鮮的一個個新事物的出現:學車、微積分、經濟,python…我自以為我在新事物的洗禮下學到了很多。但情感的回路,卻依舊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原來我是這樣一個以情感為食的怪獸??!在高三的壓力下,我經歷起伏,卻熱衷于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苦苦求索,得到一個看似能平復感情的滿意答案,而當一切歸于平靜,我卻不滿足于這樣風平浪靜,自己給自己設計的理想日程。人生,原來是要折騰的呀!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我需要做出改變。暑假不是波瀾不驚按部就班的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我的目的,不是為自己營造一個看似理想的,能夠以極高效率學習的環(huán)境。兩種人生,我全都要。我想,我已逝的暑假,是莫得靈魂的。我要為我今后的暑假注入靈魂。
1、我要訂下崇高的目標:探究宇宙真理。
2、我要跳出安全區(qū),我要經歷人間冷暖,體驗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生活。
3、我要暫且拋棄功利,找回灑脫的生活狀態(tài),不拘泥于是否看完一頁書,想做什么就盡情的去做。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