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沒有善果,還要不要做好人
曾幾何時,好人沒好報,不能當好人甚囂塵上,網(wǎng)絡上充滿了各種厚黑人性,好像是說要想發(fā)財,就要做個坑蒙拐騙、無情無義的人,就要見利忘義,難不成祖祖輩輩教育我們做個好人錯了嗎。今天就要讓您認知跨越一大步,請耐心看完。
2006年彭宇案,南京法官王浩的一句:“不是你撞的為什么去扶?”火遍了大江南北,有人說這個審判讓中國的道德建設水平倒退了50年。也許就從那個時候起,社會上各種碰瓷事件頻發(fā),儼然碰瓷成了一個新生的職業(yè),一個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行業(yè),即使拿出證據(jù)了,大不了說一句:不好意思,歲數(shù)大了記錯了。甚至有人發(fā)出“好人不能當,好人沒好報”的感嘆。這跟我們幾千年的道德教育背道而馳,難不成做個好人這么簡單的道理錯了嗎?
說到這里,就要用陽明心學來說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良知,只不過被蒙版了心智,不需要你創(chuàng)造,只需要你恢復其本來面目。所以致良知,就是呈現(xiàn)良知的狀態(tài)。同樣的例子,有個老人也是碰瓷,剛要訛人,發(fā)現(xiàn)旁邊有人全程錄像,拍拍屁股直接站起來,罵了句:什么玩意兒,救個人還錄像。旁邊的人說,錄像就是專門為你碰瓷準備的,怕你們記性不好。
人民經(jīng)常說善良要帶刺,你想救人沒有錯,通常情況下會有善報,最起碼應該換來一句感謝的話吧;這個通常指的是正常狀態(tài)下,你救的人是正常人、不是心存歹意、碰瓷訛人;還有一些是非正常情況下,就是時間、對象、場合、環(huán)境全部變了,對方是碰瓷的,想訛人,你還用常規(guī)思維來應對,那你得到的結果必然是惡果,因為你的善行讓對方的惡行得到了釋放。所以,你的善心就不是善,而是惡。
這里兩句話分享大家,第一,做個好人沒錯,相信善惡終有報。第二,如果不能啟動對方良知,請立即停止你的善,因為你可能在釋放他們的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