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后陽成天皇為什么想把天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按照倫理情感,兒子一般都要比弟弟更親近。因此古今中外的絕大部分君主都是傳位給兒子,很少在有兒子的情況下傳給弟弟。然而日本的后陽成天皇卻想把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后陽成天皇在位的二十年多年處在豐臣秀吉的桃山時代和江戶幕府初期,是天皇權(quán)威降至幾乎沒有的時代。豐臣秀吉需要尊奉天皇來掩蓋出身,表面上還算客氣,而德川家康的江戶幕府就是公開地打壓了。

慶長十六年(1611年),皇宮爆發(fā)了大丑聞,后陽成天皇的多名女官與朝中公卿私通亂交,給后陽成天皇戴了不只一頂“綠帽子”。后陽成天皇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將有關(guān)的幾十位公卿和女官全部處死。

然而江戶幕府卻在此時突然插手改變了后陽成天皇的命令,只處死了一名公卿和一名牙醫(yī),剩下的公卿女官則被流放,有些更是被赦免。江戶幕府這樣做完全是無視天皇的命令,這讓后陽成天皇非常不滿。

更過分的是,江戶幕府以丑聞為借口出臺了《禁中并公家諸法度》,正式將天皇朝廷納入了幕府的統(tǒng)治體系。這讓后陽成天皇難以忍受,決定以退位向幕府表達不滿,還想把皇位傳給弟弟八條宮智仁親王。

智仁親王早年當過豐臣秀吉的養(yǎng)子,在豐臣秀吉沒有親生兒子時更一度被選為繼承候選人。當時江戶幕府最大的威脅就是占據(jù)大阪城的豐臣家,如果天皇由智仁親王繼承,這對江戶幕府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可以說后陽成天皇傳位給弟弟就是專門給江戶幕府搗亂的,當然遭到了江戶幕府的堅決反對。最終在江戶幕府的干涉下,后陽成天皇把讓給了兒子后水尾天皇,兩人的父子關(guān)系也因為此事而徹底決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