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說初盛唐詩》筆記·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在葉先生看來,這真是孟浩然開拓了盛唐詩風的一首詩。如果說漢魏詩的特色是以“風骨”為好,那么盛唐詩的特色則是以“興象”為妙。所謂“興象”,就是結(jié)合了內(nèi)心感發(fā)的大自然的景象。盛唐的近體詩最注重直接的感發(fā),它往往不是思索出來的。(想起來最近在讀《唐宋詞十七講》說到南宋詞自周邦彥起形成以思力為詞的風氣,當然辛棄疾是個例外,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作詞的。)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木”為樹葉之意,《淮南子》中說“木葉落,長年悲”,當樹葉變黃而落時,年齡老大的人就會感到悲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tǒng)。中國古代也常說到雁,將它視為傳遞書信的使者?!澳韭溲隳隙伞笔钦f:當樹葉黃落的時候,天氣轉(zhuǎn)涼,北雁南飛。唉,鴻雁可以找到一個溫暖的地方過冬,可我呢?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去呢?在這一句中,“木落”是時間上的感覺,“雁南渡”是空間上的感覺,此五字雖未言情,卻在這遼遠之景中,蘊含著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葉先生認為這一句帶出了感發(fā)的力量。
下一句是說,北風吹起之時,我,一個江邊的旅客不禁感到陣陣寒意侵襲。葉先生說這種“寒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寒冷,還有心靈上孤寂寒冷的感覺。
此時,北風的寒冷,江邊的孤曠,時間的無常,空間的漂泊,都凝聚在這兩句詩所描繪的背景中了。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在這一句,葉先生提到了關(guān)于地勢高低的問題。湖北在古代是楚國之地,中國的地形基本呈現(xiàn)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所以長江就從西到東,一直向下游流去。注意到這一點的話,再看“楚云端”就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其實是站在長江的下游回望上游,在往高處望。這兩句是說,我家就在襄水邊上,從長江的下游回望家鄉(xiāng),仿佛隔著天上人間那么遙遠;我望不到家鄉(xiāng),只看到水天相接處的一片白云。在這里作者雖是用平直敘述的口吻來寫,卻把家鄉(xiāng)寫得那么親切可愛,充滿懷念的感情。可是那么美好的家鄉(xiāng),卻被遠遠地隔絕在了茫茫楚云的另一端了。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所以作者到底是在外面漂泊了多久,如今再說起思鄉(xiāng)的感情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淚水早已在旅途之中流盡了。葉先生說,這是更深一層寫自己的悲哀。“孤帆天際看”,他在看什么呢?在看那遼闊江面上有一艘孤船向南方飄去,于是他就目送著船影直到其消失于天際。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這兩句詩將情與景完全結(jié)合在一起了?!敖颉笔侵复a頭、渡口;“迷津”就說指此時作者也不知道應該從哪一個渡口上船,也不知道坐哪一條船回去。而這一“迷”字,不僅是說他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一個渡口,也是說他在感情上也找不到一條出路——到底是求仕呢?還是求隱呢?如果求隱,家貧親老,自己又已經(jīng)過了四十歲了,難道一生就此落空了嗎?若是求仕,又哪里有一個機會讓自己走上仕途?過了大半輩子,忽然間覺得自己已經(jīng)無路可走,這真是一種悲哀!
在這種時候,孟浩然面對的是什么呢?“平海夕漫漫”?!捌胶!笔侵搁L江下游快要進海處寬闊的水面,乃極言其廣遠之意。這一句是說;已經(jīng)黃昏了,我面前是一片茫茫大海,我究竟應該走哪一條路呢?
?
總之,這首詩表達了孟浩然求隱和求仕兩方面落空的悲哀,而他把這種茫然的落空的悲慨寫得非常好?!懊越蛴袉枺胶Oβ?,情與景完全地融合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