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根售價近千的雷靂數(shù)據(jù)線,究竟為哪般?

在蘋果官網(wǎng),一根 Thunderbolt 雷靂 3 線纜 320 元,而一根 Thunderbolt 雷靂 4 的線纜要價 949 元(1.8 米長),3 米款要價 1169 元。

而電商的三方 Thunderbolt 4 認證線纜只需要 300 元上下,魅族的 PANDAER 品牌近日推出了兩根名為 Line King 的數(shù)據(jù)線,40Gbps USB4、支持 DP HBR3 視頻傳輸(8K 60Hz / 2 × 4K 60Hz),兼容 Thunderbolt 4,219 元款支持 100W 電力傳輸,299 元款則是國內(nèi)首款同步支持 240W PD 3.1 的 40Gbps USB4 線纜。

一條售價三位數(shù),甚至四位數(shù)的線纜,背后的 Thunderbolt 4 究竟代表了什么?
|?Thunderbolt —— Intel:生母;蘋果:伯樂與繼父
Thunderbolt 早期是由 Intel 獨立研發(fā)的,其開發(fā)版本于 2009 年亮相,跟如今的形態(tài)不同,當初 Intel 選擇用光纖作傳輸介質,而后來蘋果對這項技術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并提出開發(fā)的改進建議,于是在 2011?年推出的首個正式的 Thunderbolt 版本里選用了蘋果的 mini DP(mini DisplayPort)接口作為物理承載。

而當年的 MacBook Pro 成為了 Thunderbolt 正式落地的第一款產(chǎn)品,另外蘋果獨享這項專利權一年(這一年里使用 Thunderbolt 的 PC 產(chǎn)品需給蘋果支付專利費)。
初代 Thunderbolt?的最高傳輸速率為 10Gbps(雙向同步傳輸),在數(shù)據(jù)傳輸時跑在 PCI Express(PCIe)協(xié)議上,顯示方面跑在 DP(DisplayPort)上,而且已經(jīng)支持菊花鏈的方式連接最多 6 個設備,支持 10W 的供電。

▲ miniDP 插頭(左)與 Thunderbolt 1、Thunderbolt 2 插頭(右)
2013 年,Thunderbolt 迎來了第二個版本 —— Thunderbolt 2,繼續(xù)沿用 mini DP 物理接口,帶寬能來到20Gbps。
初代 Thunderbolt 其實在物理層面「留」了一手,信號線上包含有四條 10Gbps 帶寬通道(上下行各兩條),同步傳輸可以跑上?20Gbps;而邏輯上第二代 Thunderbolt 將初代的兩條獨立的 10Gbps 通道合并成一條,使得同步傳輸速率提升到 20Gbps,也開始對 4K 視頻的同步傳輸支持。
Thunderbolt 2 的頭啖湯并沒有給到蘋果,而是給了 2013 年 8?月的華碩一款主板,蘋果在 10 月份的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才搭載 Thunderbolt 2。
時間來到 2015 年 6 月,Thunderbolt 3 做出了重大的改變,物理接口開始由原普及率極低的 mini DP?口改為了當時頗具普及前景的 USB Type-C 接口,事實也證明了 Intel 和蘋果并沒有選錯,這也促使了 Thunderbolt 技術在更多廠商上推廣應用。

▲ 普通 Type-C 插頭(左)與 Thunderbolt 3、Thunderbolt 4 插頭(右)
Thunderbolt 3 的帶寬再翻了一倍,來到 40Gpbs,最高支持 100W 的供電,同時傳輸功耗是上一代的一半,數(shù)據(jù)傳輸基于 PCIe 3.0 × 4,PCIe 數(shù)據(jù)最低要求 16Gbps;視頻傳輸支持 DP1.2(最高 5K 60Hz)和 HDMI 2.0(最高 4K 60Hz),最高支持一臺 5K 顯示器(如當時蘋果的 5K 顯示器),或兩臺?4K 顯示器的同時鏈接。
2020 年 7 月,Thunderbolt 4 正式版發(fā)布,帶寬依舊是 40Gbps,但 PCIe 數(shù)據(jù)要求翻了一倍,到 32Gbps,新增了對 USB4 通訊協(xié)議的支持、基于 VT-d 的 DMA 保護,以及允許將電腦從睡眠中喚醒功能。
|?Thunderbolt?雷電?雷靂?
Intel 在國內(nèi)主要以 Thunderbolt 來作宣傳,而蘋果除了 Thunderbolt,還有一個叫「雷靂」的中文名;其實在更早前,Intel 是想用「雷電」作 Thunderbolt 中文名的,只不過這個名字已經(jīng)被搶注,后來「雷電」這一名字就成為了民間說法。


所以 Thunderbolt、雷電、雷靂其實都是同一種東西,只是 Thunderbolt、雷靂這兩種叫法更為正式。而無論是線纜還是接口,只要獲得 Thunderbolt 認證,都會標上它的閃電 ? Logo 加以區(qū)分。
|?Thunderbolt 4?USB4 ?
前面提到,蘋果官網(wǎng)一根 Thunderbolt 4 連接線要價 949 元;而魅族 PANDAER Line King 的 240W 頂配全功能線僅 299 元,二者有何差別呢?

其實魅族在宣傳中并沒有直接將 PANDAER Line King 定位為Thunderbolt 4 線材,而是獲得 USB4 認證的 USB4 線材,兼容 Thunderbolt 3 和 Thunderbolt 4,其中定位的 299 元款還是國內(nèi)首款支持 240W PD 3.1 的 40Gbps USB4 線纜,219 元款則只支持 100W。
Thunderbolt 4 和 USB4,USB4 以及 Thunderbolt 3 之間的關系還挺曖昧的。
理論上,二者雖然都共用 Type-C 接口,但 Thunderbolt 和 USB 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技術線路,二者近年卻在相互借鑒。

前面提到 Thunderbolt 4 是在 Thunderbolt 3 基礎上加入 USB4 通訊協(xié)議特性,而 USB4 其實是基于 Thunderbolt 3 的協(xié)議規(guī)范研發(fā)的 —— USB4 設計之初就希望能保持 USB 以及 Thunderbolt 原有生態(tài)的兼容,而 Thunderbolt 4 也希望能兼容 USB4 的生態(tài) —— 所以 Thunderbolt 3、4,以及USB4 之間可謂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而前面提到的魅族 PANDAER Line King 線材雖然只獲得 USB4 認證,但硬件上是兼容 Thunderbolt 3 以及 Thunderbolt 4 的,只不過局限于成本考慮沒有正式獲得 Thunderbolt 4 認證(Thunderbolt 認證授權費更貴),也沒有 Thunderbolt 的閃電 Logo 作標識,才使得一根「兼容 Thunderbolt 4」、「支持 240W PD 3.1」的 USB4 線纜能將價格控制在 300 元以內(nèi)。
|?Thunderbolt 4 線纜有必要嗎?
性價比再高,一根售價三位數(shù)的數(shù)據(jù)線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還是貴了些 —— 講到底,Thunderbolt 4 線纜對更多人來說如今還只是「戰(zhàn)未來」的產(chǎn)品。
如今市面支持 Thunderbolt 4 的設備并不多:蘋果前段時間的 14 英寸、16 英寸版 MacBook Pro、Mac Studio 都配有多個Thunderbolt 4 接口,而還沒上市的 M2 版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13 英寸只有 Thunderbolt 3 / USB4 接口;Intel 陣營,我們近期接觸到的 2022 款 Redmi Book Pro 15、拯救者 Y9000X 都有 Thunderbolt 4 接口,而如今有 Intel Evo 平臺認證的筆記本,也會搭載 Thunderbolt 4 接口 —— 如果你正使用支持 Thunderbolt 4 接口的電腦,那么才有「資格」考慮 Thunderbolt 4 線纜的必要性。

Thunderbolt 的理念就是「統(tǒng)一」和「簡化」,而實現(xiàn)這一理念的前提它做到了「高速」和「高效」,以及「兼容性廣」;經(jīng)歷了四代的發(fā)展,Thunderbolt 技術上已經(jīng)足夠高效、強大且兼容性強勁,還與 USB 一起將 Type-C 接口推向更高的高度,干掉充電口、USB Type-A、網(wǎng)線、視頻等接口基本不成問題,只是如今最大的問題在于依舊較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