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長鵬口腔拓東院科普:拔牙為啥要拍片,有這個必要嗎
每天口腔醫(yī)生都會受到來自靈魂的質(zhì)疑:補個蛀牙也要拍牙片?牙周治療也要拍牙片? 拔牙為啥要拍片,有這個必要嗎? 拍片不是會有輻射,還要拍片?醫(yī)生也很無奈,我們的牙齒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僅僅靠口內(nèi)檢查時的肉眼是無法看清全貌的。不拍牙片,你永遠不知道牙齒能長得多么“奇葩”!

一、口腔檢查為什么需要拍片?
任何疾病,診斷都是治療的第一步和最關鍵的一步,拍牙片或者CT則是輔助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醫(yī)生在通過口腔拍片或者CT在能更好的診斷牙病,設計治療方案,采取治療措施。

通過口腔拍片或者CT,醫(yī)生可以了解到牙齒更詳細的信息,幫助患者減少治療風險:
● 牙齒本身:生長方向、牙根數(shù)目、牙根的位置、牙根是否彎曲或者膨大。
● 與重要解剖結構的位置關系:如上頜磨牙與上頜竇的關系;下頜磨牙與下頜神經(jīng)管的關系,可以減少拔牙的風險。
●?預知其他病變:如頜骨內(nèi)有無埋伏牙,多生牙,囊腫等。
二、口腔放射科常見的類型
1. 小牙片(根尖片)
主要拍攝單個牙或少數(shù)幾顆牙齒,可以了解牙齒齲壞程度,根尖周的病變情況,牙周骨質(zhì)破壞情況等。

2. 全景片(曲面斷層片)
拍攝的是口腔的平面影像,可將全口的雙側上下頜骨,上頜竇,顳頜關節(jié)等同時顯示在一張膠片上。

3. 口腔CT(錐形束CT)
拍攝整個頜面部,三維成像,分辨率高,成像更清晰、全面,可以觀察到全景片不能發(fā)現(xiàn)或比較模糊的病變。

三、口腔放射科的輻射量有多少
經(jīng)常會有人對檢查時的CT、X線感到很焦慮。
經(jīng)常會有人問:醫(yī)生,拍片有輻射,能不能不拍?

實際上輻射并沒有那么可怕,醫(yī)學研究證實,只有達到一定劑量的輻射,才能對身體健康有影響。

正常人平均一天受到的輻射量約10μsv。日常生活中,我們吃一根香蕉會受到約0.1μSv的輻射,坐一次飛機每小時會受到約為12μSv的輻射,所以小牙片的劑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使是CT也最多等于坐了2.5個小時的飛機。

能對致癌率產(chǎn)生影響的最低劑量是100000μsv,相當于20萬次小牙片達到的量。而且對于患癌率的影響是需要長期積累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只要避免短時間內(nèi)頻繁接受大劑量輻射,而單次檢查的吸收劑量遠遠低于安全閾值。
四、特殊人群拍片注意事項
1. 孕婦:
醫(yī)生會盡量避免孕期做X線和CT檢查,如果由于疾病問題有需要,可以在懷孕25周后檢查,因為這時胎兒對電離輻射致畸作用相對耐受,一般不會對胎兒產(chǎn)生嚴重的致畸作用。
2. 其他疾病患者:
例如甲狀腺疾病患者拍片前先告知放射醫(yī)生。
同時,我們也會給放射檢查的患者穿防輻射服,特殊患者加戴防輻射帽子和圍脖,降低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