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差生到民國膠東王,他的膽略和智謀,不是常人可比!
民國八年,曾經(jīng)的“北洋速成武備學堂”,一群學員飯飽后,無聊圍觀一位差生哄笑,一位體態(tài)偏于文弱者,收勢落地,說道:“我來此間只為學萬人敵。諸位以區(qū)區(qū)體操小道論短較長,恐怕日后止步于連、營長耳?!?/strong>這位學員中的差生,就是日后讓張宗昌抱頭鼠竄,韓復榘委曲求全的“膠東王”劉珍年。北洋時期,大軍閥與二流草頭王的夾縫中,各路小軍閥應運而生,呼嘯而聚,一哄而散,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保定系科班出身的劉珍年,就是這一樣一位風云乍起的角兒。他天生肢體笨拙,體操、術科系其弱項,但學習勤奮,夙夜秉燭而讀。雖然如此,他卻不拘泥于書籍,對同學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書呆子只會誤事,豈堪成事!”

畢業(yè)后,劉珍年被分到奉系軍閥李景林部當迫擊炮連長,戰(zhàn)場上被炮彈皮削掉半寸深的頭蓋骨,居然不死,笑謂這道傷疤為軍人之花。李景林失敗后,劉珍年也蟄居京津養(yǎng)傷。他從來不吃空餉、不撈偏財,竟至于窘迫到一度每日兩餐,均用熱水干糧果腹。然豪情不輟,以此為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的磨礪。不久,張宗昌在山東組建模范團,劉珍年在他的人馬里做了營長,一年后模范團擴張成軍,他水漲船高當了旅長,一仗未打,大家升官。劉珍年卻揪然不樂,輕蔑地評價曾做過湖南督軍的張敬堯:“張敬堯瞪圓眼睛,一副流氓腔調(diào)!”南軍北上,張部之流無智無膽,接連戰(zhàn)敗,束手嗟嘆,果然要將隊伍交給劉珍年來收拾爛攤子。

此時局面糜爛,部下勸劉珍年不要接手。劉乃笑道:“前漢完了有后漢,他們不干我們干,每于艱難見手段,所學所用,正斯其時。大家跟著我,勢必要闖出一番生面!”其后將麾下余部兩千多人馬,復又整編成一個團,遂從旅長降為團長,這次職位小了,卻顯出精神蓬勃的樣子。果然兵隨將能,劉珍年居然把這支失望疑慮的破爛人馬,帶成生龍活虎的勁旅。南軍雖勢如破竹,一路沖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但是魯南遇見劉珍年,就始終不能踏進一步,確實也是因為劉是真的能打硬仗,單是混跡在山東境內(nèi)的敵手,舊桂系軍閥劉志陸,就不是善茬。

此人在二十八歲就做到“鎮(zhèn)守使”,自命不凡,嘗與人言:“陸軍天下重,志陸寧以微?”陸榮廷失敗后,因為投靠張宗昌也盤踞膠東,一連吞并了幾股小軍閥。以劉珍年乃籍籍無名之新晉小輩,所以極為輕視,命令其改換門庭,同時率軍包圍劉珍年部于掖縣,以示震懾。劉珍年勃然大怒:“講打,咱不外行!”一戰(zhàn)之下,以驍勇善戰(zhàn)著稱的劉志陸,號稱數(shù)萬精兵,竟幾日內(nèi)全盤潰散,只身倉皇而逃,劉珍年相繼消滅和吃掉了膠東一帶的小軍閥,所部擴編成五個師,躋身膠東最大實力派,氣候漸成,有“膠東王”之稱。此時的劉珍年,完成了一個差生的逆襲,而且剛剛三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