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碎碎念序
? ? 我是個不愛說話的話癆。
????說話是個技術(shù)活兒,有愿意聽自己嘮嗑的人是本事,能找到可以聽懂自己的話的人則是運氣了。
????我有時會在聆聽他人教誨的時候會在保持禮貌的笑容的同時不以為然,也猜測過在裝作認(rèn)真聽我說話的人會私下里覺得我傲慢偏激,自以為是,無病呻吟,矯揉造作。
????其實有些同樣話從自己嘴里說出來和從別人嘴里說出來是不一樣的,從甲和乙那里聽來的感覺也不同。
當(dāng)我十年前發(fā)的說說從比我小十歲的小孩子嘴里說出來的時候,我臉上或許會掛著自以為成熟的微笑。
其實沒有幼稚的情感,有的只是看似拙劣的表達(dá)。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通常他們只會覺得對方吵鬧。
所幸人類的悲歡大抵相似,在一些時候,他們在別人的話中會聽到自己的感覺。
于是在那個瞬間,所有曾蒼白過的語言與文字忽然鮮活。
我想起一個議題,叫色盲悖論,大致是說如果一個人是個特殊的色盲,他看到的藍(lán)色是別人眼里的綠色,他看到的綠色是別人眼里的藍(lán)色,在他學(xué)說話的時候父母指著藍(lán)色告訴他這是“藍(lán)色”,于是他看著眼前的綠色記住了它叫“藍(lán)色”,在別人說“天好藍(lán)啊”的時候他抬頭,看著眼中綠色的天空,發(fā)出同樣的感嘆。
于是人們不會知道他其實是個色盲。
人們也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色盲。
在我和你同時說出“我喜歡藍(lán)色”并相視一笑的時候,你不知道我喜歡的其實是眼里的綠色,我也不清楚你喜歡的是被藍(lán)色指代的憂郁氣質(zhì),或是那位被你稱為“藍(lán)色”的人。
很多場交流,其實都只是幾個人的自言自語。
只是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一個人用自己的語言文字把一種感覺記錄下來,被另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用自己的理解感知,忽然醍醐灌頂,怦然而動。
我以為這本身就是浪漫而幸福的事情,無論對于前者還是后者。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