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心理學之“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Skips threshold effect),又稱得寸進尺法,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這種現(xiàn)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人們拒絕難以做到的或違反意愿的請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對于某種小請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就會增加同意這種要求的傾向,而當他卷入了這項活動的一小部分以后,便會產生自己是關心社會福利者的知覺、自我概念或態(tài)度,這時如果他拒絕后來的更大要求,就會出現(xiàn)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于是恢復協(xié)調的內部壓力就會使他繼續(xù)干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幫助,并使態(tài)度改變成為持久的。
顯然,想要求別人幫忙,是很難的;遇到求幫忙的人,你也多半會拒絕。
成年人的潛意識里,社交規(guī)則就是:你不麻煩我,我也不麻煩你。
但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難處,需要有人搭把手。尤其是人到中年的時候,不管在職場,還是生意場上,都需要幫手。真正成功的人,懂得利用“登門檻效應”——想要別人幫忙做某件大事,但又擔心被拒絕,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
心理學家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愿意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為它費時費力又難以成功。相反,人們卻樂于接受較小的、較易完成的要求,在實現(xiàn)了較小的要求后,人們才慢慢地接受較大的要求,這就是“登門檻效應”對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