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倫這樣的球員有多厲害?放到現在大概是哪個球員的水平?

我估計大部分人沒看過張伯倫的任何一場比賽,根據幾個江湖傳說和gif動圖就開始答題了
雖然肯定還是強的,但是不要神話張伯倫。如果把張伯倫的打球風格、技術、競技實力拉到如今,會是一個不錯的防守者,和一個不出色的進攻者。當然如果張伯倫如果在現代籃球體系下好好掌握各種內線技術,更努力一點、更團隊一點,成為歷史前十可能性很高,但也不一定。
(以下內容很多引用自西蒙斯的The Book of Basketball,也有一些是我自己的看法)
張伯倫神話最大的問題是,他在他自己的那個時代,也并不是一個勝利者,并且他并非沒有好的隊友,比后來的很多巨星們(喬丹、大夢、鄧肯)隊友好得多。如果真的強到任何人都防不住,就不至于輸掉多次總決賽和5次搶七了。球隊拿不到冠軍可以歸罪為實力不強,但是幾乎年年都呆在能進總決賽的球隊卻輸了,怎么說?球隊拿不到冠軍可以歸罪為隊友不行,但最后一場或者一輪系列賽變數就很大,個人能力是可以主宰比賽的,無數的巨星都做到過。更何況張伯倫季后賽,尤其每次最關鍵的比賽發(fā)揮都大打折扣,有很多次“只要打出常規(guī)賽的怪獸級表現就能淘汰對手“的時刻,卻沒有做到,這也是隊友的鍋了?
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如今NBA球隊實力懸殊,是因為擴軍到了30支球隊,有天賦的球星被稀釋了,比如(喬丹退役后到前幾年)東部貧瘠到沒有幾個拿得出手的球星。如果聯盟合并成8支球隊,那競爭會變得異常激烈。在所謂的波士頓的11冠中,其實并沒有01湖人、17勇士那樣的碾壓性賽季,他們和76人、老鷹、湖人、勇士、皇家都打了無數個搶七,因為賬面實力講這些球隊的差距并不大,凱爾特人的特殊之處在于他們幾乎拿下了每一場搶七。要知道拉塞爾一生搶七戰(zhàn)10勝0負,瀕臨淘汰的比賽16勝2負,沒有關鍵時刻的發(fā)揮,哪有11個冠軍?
只是因為凱爾特人的榮譽過于耀眼,而讓大量球員進入名人堂,而同時代的其他偉大球員因為榮譽不夠多被歷史遺忘了,所以讓后世認為凱爾特人的陣容一直是碾壓性的強于同時代。說實話拉塞爾的隊友只有庫西和哈弗利切克是領先于同時代的強(然而哈弗利切克和拉塞爾庫西的巔峰不重合,而且正如神偷所說,他們都不是擅長個人能力一打一的巨星),張伯倫則擁有阿里金、瑟蒙德、格瑞爾、坎寧安、貝勒、韋斯特等巨星(剩下的好隊友我說了你們也不知道,但真的不比拉塞爾的差)拉塞爾這輩子和4位50大巨星共事過,張伯倫有6位。拉塞爾的隊友在56-69年26次入選全明星,張伯倫的隊友在60-73年24次(只計算他們共事時期)。拉塞爾真正的優(yōu)勢在于更好的教練,然而奧爾巴赫表示過絕對不會執(zhí)教張伯倫這樣的球員。
而且張伯倫的季后賽表現比起常規(guī)賽有不小的滑落,常規(guī)賽場均30.1分,季后賽場均22.5分,固然有晚年轉型的原因,但其實每年的季后賽都遠不如常規(guī)賽。同時期的季后賽單場得分紀錄屬于貝勒(61),季后賽單輪得分紀錄(46.3)、季后賽單季場均得分記錄(40.6)屬于韋斯特。而且他在一些關鍵場次中發(fā)揮欠佳,他的進攻是可以被限制的。雖然凱爾特人陣容非常強勢,但2.06m、身體素質平平的鮑勃佩蒂特曾經在58年總決賽G6,砍下50分(19個運動戰(zhàn)進球)淘汰綠凱并奪冠。張伯倫呢?62年常規(guī)賽50.4分賽季,東決搶七面對拉塞爾,被壓制到只有22分,1968東部決賽第七場,張伯倫在拉塞爾的防守下僅得14分。70年搶七被瘸腿里德的氣勢所震懾,發(fā)揮也大打折扣。
NBA60年代初,與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有一個分水嶺,球員的身體素質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這也是張伯倫與大O得分方面下降明顯的一個原因(另一個是三秒區(qū)擴大),他們的身體優(yōu)勢沒有那么大了,不完全是因為轉型。張伯倫的轉型是在66-67賽季,但63年之后得分一直是場均30多分。張伯倫的身體素質其實下滑得比較慢,甚至即使退役后還有一個不錯的身體狀態(tài),但是60年代后期面對體格出色力量大的防守者,進攻端已經不能像剛進聯盟那樣予取予求了。70年總決賽面對廢了一條腿的里德或者1.98m的德布斯切爾,張伯倫的進攻效率并不高,單打的成功率很低。
(為了不影響閱讀最后再補充當時拉塞爾與張伯倫球隊的季后賽表現)
接下來說一下張伯倫技術上的問題
很多人把張伯倫想象成一個奧尼爾式的一屁股要位到籃下,一轉身就勾手或扣籃的低位怪獸,是因為沒看過比賽,他也不是小斯、格里芬、濃眉那樣持球上籃或扣籃一條龍的面框突破狂魔。
張伯倫最喜歡的單打套路,是背打(缺乏假動作)后翻身跳投,以及一種非常不規(guī)范的反手挑籃(在同樣身高的防守者面前很容易被干擾或者蓋帽,但那個時代大部分人矮太多了)技術特點講像是背身腳步、射術大大弱化版的加內特。
張伯倫的身體素質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可怕,雖然他的確有極佳的體格,出色的彈跳與上肢力量,還有中鋒里非??植赖捏w力,但他并沒有后來奧拉朱旺的靈活度,奧尼爾的速度(就不拿上將欺負人了),也沒有拉塞爾的彈速。
在菲爾杰克遜看來,奧尼爾的速度要比張伯倫快得多,至少在進攻端是這樣。“在內線球員當中,奧尼爾就是一位短跑運動員。”杰克遜說,“他會很快就跑到罰球線附近。張伯倫在那個時代根本不算速度快的內線球員,很多時候他在搶到后場籃板之后,都會拿著球站在原地等后衛(wèi)來接球。這樣當球到了球場的另一端的時候,才能夠落位。”(當然我個人覺得,張伯倫在同時代挺快的,但是快不過魔術奧尼爾)
他的單打有幾個問題
1.要位不夠深,這點遠不如鯊魚,奧尼爾首先值得稱道的是他無與倫比的要位能力,雖然射程有限,但總能在禁區(qū)深處要到球,張伯倫和上將、kg一樣,要位的位置離籃筐較遠,張伯倫重心很高,不太擅長利用自己的下盤力量卡位
2.就和要位一樣,張伯倫重心高,且低位技術以現代籃球看實在粗糙(說實話還遠不如21世紀的糙漢中鋒),要到球后不擅長利用身體優(yōu)勢往籃下拱,因為時代原因缺乏轉身、西克瑪步、上下步之類的腳步技術??看驅Ψ街袖h,尤其是重心低的矮壯中鋒時,一般打不進去,會選擇原地翻身,遠距離出手。
3.控球技術不好,注定了不可能打面框進攻,即使他撅著屁股隔著防守人運球也相當不穩(wěn)。那個時候缺乏詳細的失誤統計,大帥的運球相當容易搶斷
4.缺乏侵略性。張伯倫非常在意犯規(guī),對自己的不被罰出場記錄非常在意,如果提前吃到了幾個犯規(guī),在進攻中就會只在外線跳投不尋求身體接觸,防守端經常會放著你上籃。這是那個年代人盡皆知的事情。而且張伯倫罰球非常差,這讓他在比賽重要關頭很不愿意拿球
比如菲爾杰克遜就說過“我們總結的一件事情就是站在張伯倫前進的路上。他不喜歡進攻犯規(guī)?!苯芸诉d說,“如果你用肩膀頂他,假裝進攻犯規(guī),讓他多領幾次進攻犯規(guī),那么可以這樣說,他的侵略性真的會立即停止。這是限制張伯倫的表現的一種好辦法?!?/p>
5.心理素質不佳,害怕承擔責任,關鍵時刻掉鏈子
用巨星老巴里的話說:“ 我可以這么說,大多數球員都覺得,威爾特就是個loser...他在關鍵場次表現糟糕。他知道他自己會輸,而且會因此受到指責,所以他非常害怕,從他的眼神中就能看出這些。無論他們是否會在公開場合承認,每個跟他一起打過球的人都會同意我的看法。每當一場比賽,一場關鍵比賽,進入焦灼時刻,他不想拿球,他不想分擔任何一點壓力。這種時刻正是偉大產生的時刻,但是威爾特并沒有這種時刻。你根本沒法將他同比爾-拉塞爾或者杰里-韋斯特這樣的球員相提并論,他們是真正的關鍵先生?!?/p>
68賽季最后的比賽,張伯倫在下半場僅僅出手兩次,其余時候都是不停地把球扔到手感冰涼地隊友手里,過后指責他們投不進球;69賽季,比賽還剩5分鐘的時候,張伯倫膝蓋被撞了一下,他自己要求離場;在70賽季,威利斯-里德那次著名的瘸腿上陣,并且投中前兩個跳投。張伯倫絕對不會這么想,“防守我的這個家伙現在還只剩下一條腿,我要在進攻端虐死他!” 其實里德在第五場很早的時候就已經一瘸一拐了,但是張伯倫還是被比他小n號的德布斯切爾防得沒有了脾氣。在紐約的緊逼防守下,他們完成了16分的大翻盤。張伯倫全場僅得到22分
6.是一個自私的隊友,即使在轉型后開始刷助攻王的職業(yè)生涯后期,他很多時候不是變得更團隊了,而是興趣從刷得分變成了刷助攻王,張伯倫太癡迷于各種無意義的紀錄了。就和喬丹早期隊友烏爾里奇一樣,每場在技術臺上咨詢自己的數據是他最大的興趣,不被罰出場比勝利更重要
說實話張伯倫并不是一個得到同時代球員、教練、專家尊重的球員,拉塞爾與韋斯特是最被尊重的,凱爾特人全隊都敬愛作為對手logo,即使人們討厭性格暴戾的大O,但大部分依然尊敬他。奧爾巴赫公開宣布張伯倫"被慣壞了,不可執(zhí)教",他幾乎會和每一任教練、明星隊友鬧掰,張伯倫每次交易都被白菜價處理,換來一堆庸碌球員,很大原因就是沒人愿意和他合作。當76人甩賣張伯倫時,缺乏重量級內線所以一次次吃癟的湖人做了一次隊內投票,11名球員里9名不愿意張伯倫加盟,只有兩個人同意
名人堂球員比爾-布拉德利在《奔跑中的生活》(Life on the Run)對張伯倫的描述:“ 威爾特打球的時候,就好像在給從沒看過籃球的人證明自己的價值。他認為自己在數據統計上面的成就,就能證明自己的能力,我承認,這可以。但是對于熟悉籃球的人來說,這個不能說完全無關,但至少并不是最本質的東西。比賽的真諦不是個人如何表現,而是球隊獲得勝利。這是比賽最有魅力的核心價值,收斂個性,做出犧牲,來達到團隊的勝利。我覺得威爾特更適合輸球。在輸球之后,個人數據是他的保護傘,他的心態(tài)相對較好...威爾特注重于個人的成就,這使得他無法為球迷所愛戴,也使得他不適合贏球。也就是說,他注定輸球?!?/p>
張伯倫的隊友,名人堂球員杰里-韋斯特(摘自《巨人Goliath》):“我不想指責威爾特,因為我知道拉塞爾要更優(yōu)秀,我也尊重威爾特所做的事情。但是我要說的是,張伯倫不會主動來適應隊友,所以只好你自己去主動適應他。”(要知道logo可是脾氣最好的超巨了)
張伯倫有個奇葩的能力:總能在最重要的時刻成功給球隊找麻煩——比如1966年對戰(zhàn)綠凱的東部決賽,第五戰(zhàn)前的關鍵時刻,張伯倫在接受體育畫報的專訪中,他極盡所能數落自己的教練Dolph Schayes,因此摧毀了整支球隊的士氣。
就是張大帥自己在自傳里也承認這一點,他寫到:“這篇報道讓某些群眾情緒很不穩(wěn)定,我不確定我們76人隊在此后的季后賽里表現是不是受到了影響?!辈贿^,當然以大帥的一貫作風,他是指責體育畫報沒有將那篇報道稍微推后刊登。
比爾-拉塞爾說過(摘自其自傳《Second Wind》):“如果一個球員,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多次改變自己的特點和風格的話,他必然不確定,在那些潛在的成就當中,他要摘取哪邊的碩果。相比于金錢、紀錄、名氣以及對各種成就的予取予求相比,一個球員不把勝利放在第一位也是可以的,但是我經常覺得,威爾特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存在著太多刻意的成分了?!?/p>
張伯倫則認為:“對比爾來說,每場比賽--每場總決賽--都是一次挑戰(zhàn),是真男人的證明。他每場比賽都如此認真對待。但是我的觀點是,籃球就是場比賽,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至于你死我活。我不需要用得分王或者總冠軍來證明我是純爺們兒。生活中美麗的東西太多了--佳肴、豪車、美女、好友、沙灘,還有自由自在的時光--這些東西帶來的樂子不可能都從籃球中得來。我覺得比爾知道我是這么想的,他對我的看法既嫉妒又憎恨。不過,一個方面講,我想讓他明白,認真你就輸了;另一方面,我認為他自己也明白,以我的天賦加上我的努力,呵呵,如果我像他那樣汲汲于勝利的話,我估計我每年都要拿冠軍...我當然也希望能贏下所有冠軍咯,但是我真的覺得,輸球的我也要比贏球的拉塞爾更加男人。
張伯倫曾經對《體育》雜志說:“從某種程度講,我更喜歡輸球時候。因為一切都結束了,我們可以專心展望下一場比賽?!睆埐畟愃坪醪幻靼自鯓尤デ髣?;說起來,倒是輸球更加符合他的性格
說實話張伯倫的問題和科比、詹姆斯這些巨星都不一樣,雖然這些人的職業(yè)生涯也備受爭議,但首先是一個出色勤勉的職業(yè)運動員,張伯倫在敬業(yè)程度上都是大有問題的
1970 Finals G7 Lakers - Knicks
這種比賽其實不難找,不嫌棄枯燥的可以看看當時的比賽
補充一下雙方的季后賽征程
從拉塞爾加盟開始說,57年總決賽,綠凱搶七雙加時戰(zhàn)勝佩蒂特的老鷹;58年總決賽六場輸給老鷹;59第一輪搶七戰(zhàn)勝民族;60年6場戰(zhàn)勝民族,7場戰(zhàn)勝老鷹;61年輕松奪冠(同時張伯倫的勇士被賬面實力不如自己的民族隊橫掃);62年第一輪搶七擊敗張伯倫的勇士,第二輪搶七加時擊敗貝勒韋斯特的湖人;63年(拉塞爾的主要隊友庫西拉姆齊海因索恩等開始下滑)第一輪搶七擊敗辛辛那提皇家,總決賽六場擊敗湖人,同年張伯倫無緣季后賽;64年庫西退役,沒有最佳陣容一隊、沒有能用的控衛(wèi)和大前的凱爾特人依舊輕松擊敗張伯倫奪冠;65年拉姆齊退役,拉塞爾打出職業(yè)生涯最高的62勝,同時張伯倫帶領勇士11連敗,被球隊中途以白菜價處理給76人,季后賽凱爾特人搶七淘汰張伯倫的76人并奪冠;66年海因索恩退役,KC瓊斯老到不能用,拉塞爾必須帶領一群臨近退役的老骨頭和其他球隊裁掉的廉價球員打球,季后賽第一輪5場淘汰常規(guī)賽最佳的76人,搶七兩分之差擊敗湖人;67年KC瓊斯退役,奧爾巴赫辭去主教練,由拉塞爾兼任,費城76人又有坎寧安加入,擁有四位聯盟頂級得分手,張伯倫醒悟到必須依靠隊友打團隊籃球,然后在一個68勝賽季后淘汰凱爾特人勇士奪冠;68年張伯倫的76人常規(guī)賽比綠凱多贏8場,結果在季后賽3比1領先下,被凱爾特人連扳3場淘汰,張伯倫再次被以白菜價處理給湖人,和貝勒、韋斯特組成賬面實力最強的三巨頭。69年凱爾特人徹底衰老,拉塞爾本人也是,在常規(guī)賽東部第四的情況下,擊敗了可能是史上最強的尼克斯,總決賽在0比2落后湖人的情況下,擊敗三巨頭逆轉奪冠,然后拉塞爾11冠退役;70年張伯倫總決賽搶七面對尼克斯,里德拖著一條基本上殘廢的腿,投進了兩個中投點燃了氣勢,張伯倫最終僅得21分,再次搶七失利;71年張伯倫輸給了雄鹿;72年拿下69勝奪冠;73年總決賽再次被尼克斯擊敗??梢哉f在大部分時間,拉塞爾其實和張伯倫的幫手差不多,張伯倫勇士時期隊友不如凱爾特人,但在76人、湖人比拉塞爾的隊友強。
轉載自知乎李青桐-張伯倫這樣的球員有多厲害?放到在現在大概是哪個球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