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弄清ROG和ROG Strix是啥關系,再來分享剛?cè)胧值腞OG Strix Z390-E Gaming


華碩主板在大多數(shù)的時間內(nèi)都穩(wěn)坐國內(nèi)主板領域的No.1,其中ROG(玩家國度)系列具有超強的超頻能力,各種黑科技等等,所以擁有至尊地位,也受到很多玩家的追捧。但是現(xiàn)在能看到很多非超頻系列的主板,比如B365、B360主板都有了ROG的LOGO,而且價格還不十分昂貴了,這是咋回事呢?
其實價格相對低一些主板的系列為ROG STRIX,和傳統(tǒng)的ROG產(chǎn)品還是有區(qū)別的。但是在JD搜索中選擇ROG玩家國度,還是會搜索這兩個系列的產(chǎn)品,所有這篇文章小熊就來梳理下ROG和ROG_STRIX的關系,以及簡單介紹一下相關產(chǎn)品。

ROG 和ROG STRIX
華碩主板現(xiàn)在有四大系列,分別為ROG、ROG STRIX、TUF、Prime。
ROG系列
RAMPAGE
ROG才是傳統(tǒng)的玩家國度系列,這個系列的劃分有點復雜,其中RAMPAGE系列為至尊芯片組系列,價格最貴,比如X299主板。

MAXIMUS
MAXIMUS系列稍低一檔,用于intel Z系列芯片組主板。傳統(tǒng)的ROG系列主板命名中都會有一個數(shù)字,表示第幾代產(chǎn)品,可以看到上面的X299才第六代,而intel Z系列已經(jīng)到了11代。
Z390的MAXIMUS主板一共出過6款,其中M11C沒有在大陸發(fā)售,想要得到只能海淘了;M11A現(xiàn)在JD和TB的官方店好像也沒賣的,有些第三方店還有售賣。
供電最強是M11A:8相核心供電并聯(lián)成16相(近期華碩主板一般都放棄了倍相方案);M11E位居第二,為5相核心供電并聯(lián)成10相;M11雖然是MATX主板,但也有同樣的供電規(guī)模;其它幾款主板都是4相核心供電并聯(lián)成8(M11C不太清楚)。
黑科技方面,M11E和M11A都有DIMM.2插槽,可以提供更多的M.2接口;M11F則有混合水冷模組,適合分體水冷的主機方案。

CROSSHAIR
AMD的主板則叫CROSSHAIR,從型號的數(shù)字可以看到,X570作為AMD主板才做到第8代,但其實第一款華碩ROG主板就是AMD主板。

ROG STRIX
我記得這個系列的命名最早出現(xiàn)在華碩的顯卡上,在2016年,華碩將這個名字引入主板。ROG STRIX系列將ROG系列的基本款、PRO GAMING中端款、GAMER系列進行組合。所以這個系列定位比傳統(tǒng)的ROG低,價格也是更低了,不過還是保留很多ROG元素,也融入電競的元素,相對傳統(tǒng)ROG系列更有性價比(當然相對其它牌子的主板還是比較貴的。)
ROG STRIX主板命名中沒有了數(shù)字,直接用了芯片組的型號,并用字母來區(qū)別,如在ATX版型中由高到低分別是E、F、H; I則是ITX版型。Z390的ATX主板供電也是4相核心供電并聯(lián)成8相,其實和MAXIMUS的一些低端主板水平差不多。
在Z390主板中,E比F多另一個無線網(wǎng)卡,兩者的供電都是貌似一樣(都使用DrMos);H則少了些燈效(IO部分為紅色燈效),沒有M.2散熱片,供電也稍有減弱。

AMD主板也和intel主板類似。

ROG_STRIX系列已經(jīng)延伸到了一些低端芯片組型號,如intel的B360、B365以及AMD的B450。它們都具有ROG元素,但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ROG系列了。


這下大家能分清ROG和ROG STRIX了吧,最新小熊入手了一款ROG STRIX系列主板,下面就和大家發(fā)分享下。

ROG STRIX Z390-E GAMING開箱拆解
▼ROG STRIX Z390-E GAMING,是ROG_STRIX系列中最高配置的,當然也最貴。

▼ROG_STRIX系列本來就有很多電競元素,最近又走起了涂鴉風格,主板上有很多斜斜的文字,大概是為了迎合年青人的審美。主板雖然沒有大面積的護甲,不過2個M.2接口上都自帶了散熱片,顯得主板并不單薄。

▼背面依然有文字涂鴉的元素,大多數(shù)電器元件都是放置在PCB正面,背面還是比較干凈的。

▼主板配備了一體化I/O面板,省去安裝過程。USB接口方面一共有8個,2個USB2.0、2個USB3.2GEN1、4個USB3.2GEN2(1個TYPE_C),由于芯片組提供了原生接口,所以看不到太多的ASMEDIA芯片,只有一個ASM1543,功能是Type-C接口的轉(zhuǎn)置;視頻接口有1個HDMI接口和1個DP接口,ASM1442K用來將DP信號轉(zhuǎn)接為HDMI信號;音頻接口有一個光纖輸出接口和5個3.5mm接口。一個千兆網(wǎng)口,網(wǎng)卡為Intel I219-V千兆網(wǎng)卡,配備了LANGuard網(wǎng)絡安全防護,軟件支持有ROG GameFirst游戲低延遲技術。此外也保留了PS2接口。

▼IO裝甲上有大大的“敗家之眼”,有RGB光效,另外下面的各種文字同樣具有RGB燈效。

▼CPU為8pin供電。供電散熱塊上還有一個小支架,可以選擇安裝一個4cm小風扇,用主動散熱方案來增加供電區(qū)域的散熱效果。

▼傳統(tǒng)的Mosfet散熱片延伸到電感上面,蓋住了一半(為何不全都覆蓋滿電感呢?怕不好看清電感數(shù)量嗎?),下面有硅脂軟墊與電感接觸,讓散熱片也能給電感散熱,官方稱之為VRM散熱片。

▼離CPU近的M.2接口散熱片,表面采用反光和亞光兩種材質(zhì)。

▼芯片組散熱器采用了多半形,上面有STRIX的LOGO,有意思的是上部還有一個ROG的布制標簽,ROG也想要在服裝界混嗎?下面的M.2散熱片比靠近CPU那個更長,也就意味著支持更長的M.2 SSD。

▼4個DIMM插槽,最高頻率可以支持到4266MHz+(O.C),內(nèi)供電為一相,PWM芯片為ANPEC APW8723,旁邊還有一個MemOK,通過主板自動調(diào)整內(nèi)存參數(shù)從而解決因內(nèi)存問題而導致的啟動失敗。沒有配備數(shù)字式DEBUG燈,但在內(nèi)存槽旁邊有個DEBUG的led,輔助判斷BUG。

▼有三個X16長度的PCIe插槽,靠近處理器的兩個插槽采用了金屬裝甲加固處理,防止過重顯卡損壞插槽。另外還提供了三個PCIe X1短插槽來擴展接網(wǎng)卡和聲卡等設備。

▼SupremeFX獨立聲卡模塊,型號為S1220A(訂制的螃蟹S1220),支持8聲道、120dB信噪比輸出,113dB信噪比的輸入,軟件方面支持第三代Sonic Radar III 聲波雷達,另外還搭配9顆專業(yè)音頻電容。
▼SupremeFX上面是傳感器管理芯片,型號為NCT6798D。

▼6個sata接口,支持 Raid 0, 1, 5, 10。左面的兩個和主板最下面PCI-E接口共享帶寬;右邊那兩個和M.2共享帶寬。

▼主板帶有一個前置的USB3.2 Gen-2接口,P13EQX1004B1ZHE為信號中繼器,當然現(xiàn)在帶USB3.2 Gen-2接口的機箱確實不多。

▼2個M.2接口都帶有散熱片,第一個M.2插槽, 最大支持2280,SATA或者PCIE協(xié)議的SSD都可以支持;第一個M.2插槽最大支持22110,只支持PCIE協(xié)議的SSD。

▼除了IO護甲的RGB元素外,主板還有1個5VRGB接口(AURA SYNC)和2個12VRGB接口,用于擴展外接RGB設備。另外主板底部還有一個NODE接口,通過這個接口可以實現(xiàn)與其它硬件之間的互聯(lián)功能,比如將PC的運行狀況,如CPU溫度等信息傳輸?shù)狡渌布腛LED顯示屏上,當然前提是其它硬件得支持該功能。

▼拆除了所有散熱器的主板樣子。

▼DIGI+VRM數(shù)字供電設計,供電主控是華碩ASP1400CTB,該主控支持4+2(核心+Soc),數(shù)數(shù)電感也是10個,但是并沒有發(fā)現(xiàn)倍相器,很明顯是兩路電感和MOSFET并聯(lián)構成一相組成4相核心供電和2相SOC供電。華碩在最近的主板方案中都放棄了倍相方案,轉(zhuǎn)而采用并聯(lián)方案,并大多采用DrMOS來增強單路供電,比如這款Z90-E就采用了安森美NPC3202045,峰值電流可達70A,這大概是華碩在多核時代要堅持的策略了。

▼自動調(diào)整性能的TPU,AI超頻功能也是靠它吧。

▼ 14nm工藝制程的Z390芯片組。

▼一體化擋板也很容易拆卸,把兩邊固定的金屬片先拆下來就可以了,這樣也就能拆下無線網(wǎng)卡了。

▼無線網(wǎng)卡為intel? Wireless-AC 9560,即為CNVI網(wǎng)卡,本來是Z390的又一重大更新,在CPU中整合了部分Wi-Fi元件,搭配Intel的板載網(wǎng)卡可以支持802.11ac Wave2無線協(xié)議,提供最高1.73Gbps的帶寬。
不過沒過多長時間,WIFI6就問世了,AX200(峰值帶寬為2.4Gbps)成為很多X570主板的標配。當然現(xiàn)在WIFI6的路由器也是滿貴的,9560也是足夠日常使用的。


其它硬件
由于想要做一臺分體水冷的主機,可能裝機花費的時間要比較長,暫時用手中硬件點亮主機。
電源
▼安鈦克HCG Extreme1000W電源,包裝的配色是玫瑰金, HighCurrentGamerExtreme,簡稱 HCGX,也就是電源系列的名稱,右上角則有具體型號以及80PLUS金牌認證的LOGO。電源提供了10年質(zhì)保。

▼該系列電源850w型號的長度還是14cm,不過1000w型號增長到16cm,同時風扇尺寸也增加到了13.5cm。

▼全模組輸出接口,提供了8個12V的CPU/顯卡接口,滿足大功率主機的所有需求。

▼出風面除了有開關外,還一個Hybird Mode功能的開關按鍵。開啟后電源風扇會在低負載時停轉(zhuǎn),提供更好的靜音表現(xiàn)。

▼兩側(cè)為玫瑰金色的金屬板,印有品牌 LOGO和型號。

▼電源經(jīng)過了80 PLUS金牌認證,背面由電源的銘牌顯示單路12V輸出達到了83A,即996W,還是偏向游戲應用的設計。

散熱器
▼散熱器為喬思伯的CR1000GT。外包裝采用常見的紙質(zhì)包裝,散熱器的基本參數(shù)說明都印刷在了包裝的背面。兼容性方面支持Intel LGA775/115X/AMD 全系列,當然不包括AMD-TR。

▼打開盒子包括:散熱器主體、金屬扣具、扣具底座,CPU散熱硅脂等。散熱器頂部的LOGO和兩側(cè)邊的斜條紋都是帶有RGB燈光效果的。

▼風扇支持PWM調(diào)速,也是具有RGB燈效的。

▼底部采用了熱管直觸技術。

▼散熱風扇為12cm,轉(zhuǎn)速為700-1800RPM,最大風量66.81CFM、噪音20.55-38.2 dBA,支持溫控調(diào)速,3pin 5vRGB接口,從RGB接線上還分出一個飛機頭用于連接散熱器頂部的RGB設備。

▼散熱器尺寸為155mm(高)x75mm(寬)x130mm(長),散熱鰭片采用穿FIN工藝。

▼四根6MM熱管。

內(nèi)存
▼影馳名人堂OC Lab大師系列內(nèi)存,我這里是DDR4-4000 8Gx2的雙通道套裝,頻率為4000MHz,CL是19-25-25-45,工作電壓為1.4V,使用了三星B-die顆粒。

▼馬甲風格簡約,大面積的純白色,點綴的條紋為拉絲雕刻工藝,表面觸感細膩,名人堂的王冠logo在正中。另外使用了10層的加強型PCB,

▼

▼以為內(nèi)存頂部有燈,其實并沒有,OC Lab大師并沒燈,OC Lab彩光和極光系列才有燈效

▼CPU,主板,散熱器,內(nèi)存先合個體。


裝機小測
▼機箱為喬思伯的MOD4,正在思考分體水冷方案。

▼

▼ROG(STRIX)系列提供了非常多的軟件,最為主要就是AI_Suite 3,可以進行智能超頻。

▼再來看下BIOS頻,基本和ROG系列是一致的。ROG(STRIX)主板 中超頻選項是我玩過主板中最多的,非常豐富。等上分體水冷再超下試試。在華碩多核心增強中選擇不同的選項,就能讓CPU頻率達到不同狀態(tài)。

▼9700k所有核心本該達到4.6GHz,華碩多核心增強選擇disabled,所有核心會達到4.7GHz。但是在FPU測試中降低到4.4GHz,烤機10分鐘后8核平均溫度為74~75度,如果不做超頻喬思伯CR1000GT也是能夠應付的(默認的電壓也是高了點)。


AURA燈光效果
▼通過AURA軟件可以對光效和聯(lián)動進行設定。

▼ROG Strix Z390-E Gaming燈效布置主要在IO裝甲,敗家之眼的燈效還是不錯的。

▼喬思伯CR1000GT的RGB效果。

▼主板和散熱器的燈光聯(lián)動效果。

▼


總結(jié)
ROG STRIX系列相對于傳統(tǒng)ROG品牌價格更加親民,華碩也想用這個系列產(chǎn)品打通低端芯片組主板到高端芯片組主板,做到大小通吃。當然相對于傳統(tǒng)ROG少了些頂級黑科技,但是常規(guī)武器還是有的,讓更多消費者能接觸到具有ROG元素的產(chǎn)品還是好事。
ROG_STRIX_Z390-E_GAMING這款主板增加很多電競元素,文字涂鴉風格也是想迎合年輕人的口味。雙11期間,不管是ROG和ROG_STRIX,有喜歡的就入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