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戀愛話術秘笈 上堆與下切
聊天時,愿意繼續(xù)聊天的人喜歡把話題說得更具體,不想繼續(xù)聊天的人會順著話題概括出結論。
具體化的這種語言模式叫下切,概括化的這種語言模式叫上堆。很多人所以容易把天聊死,往往是因為無意間大量使用上堆的語言模式。要會聊天,就要學會下切。
上堆、下切語言模式不僅是男追女有用,女追男也有用,甚至日常工作生活中和陌生人溝通也有用。
為什么聊天一定要掌握下切技巧呢?
上堆的語言模式容易建立防御姿態(tài),而且,上堆的語言本身就關閉了話題延伸的可能性;下切的語言模式則親切自然,會傳達出一種友善和開放的態(tài)度,語言本身也提供了話題延伸的可能性。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明明希望好好聊天,卻會不由自主地上堆,把天聊死。這往往是緊張導致的。緊張傳達給大腦一種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大腦則誤以為你處在危險境地,自動切換上堆模式。大家和男神、女神聊天時,就很容易出這個問題。
反過來,人類處在高安全感的狀態(tài)時,講話就自然是下切的,比如我們和親人、和死黨聊天的時候。
通常情況下,男人講話容易上堆,女人講話容易下切。上堆有更強的男性思維,下切有更強的女性思維。但并不是說男人所有情況下都上堆,和老朋友訴苦的時候就是明顯下切模式;女人也不是所有情況下都下切,對不喜歡的舔狗展示防御姿態(tài)時就會使用上堆模式。
這些模式的切換都是下意識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覺察到這種區(qū)別,然后針對性做出糾正。
書中做了總結,上堆的語言帶有以下特征:抽象概括、做出評價、解決問題、探求動機、轉到未來、建立因果、推理總結、防御否定、目的優(yōu)先、結果導向、以客觀為標準。
相對地,下切的語言則帶有以下特征:具體細節(jié)、表達感受、描述問題、回到過去、對照眼前、羅列現象、就事論事、開放肯定、過程優(yōu)先、關注當下、以自我為標準。
女生生病了,男生說多喝水,這就是典型的“解決問題”式上堆。
如果你正在追男神女神,可以打開聊天記錄看看,自己的很多對答是不是都下意識使用了上堆。有胖友談戀愛時,感覺很不順,就把聊天記錄給我看,我看到了大量上堆語言。
對方說正在苦逼加班,他則回答“啊,辛苦了”,這是典型的“做出評價”式上堆,你又不是人家領導,需要你來評價嗎?
對方說今天下大雪啦,他回答“是啊,又要降溫了”,這是典型的“預測未來”式上堆,你又不是氣象臺,需要你預報么?你這么回答,讓對方怎么接?
書中舉了一個出軌丈夫被妻子盤問的例子,特別經典。出軌的丈夫在緊張狀態(tài)下,使用的都是上堆語言。
“昨晚干什么去了?”
“啊,跟胖友吃個飯。”(這屬于“抽象概括”式上堆,如果下切,應該鋪開“具體細節(jié)”,“我和慕有枝一起吃燒烤了,就經常一起開黑那個。”)
“真的嗎?”
“騙你被車撞死?!保ㄟ@屬于“轉到未來”式上堆,如果下切,應該“回到過去”,“真的,昨晚就在海棠花朝鮮飯店吃的。”)
“撒謊!我昨晚就在海棠花,怎么沒看見你!”
“你、你竟然不相信我!”或者“你愛信不信!”(這屬于“探求動機”或“防御否定”式上堆,如果下切,應該說“???海棠花有好幾家,我去的朝外那家,你去的哪家?”)
沒經過大風大浪的人遭到質疑時,很容易情緒激動陷入緊張狀態(tài),下意識切換上堆模式,即便本身沒做過壞事,也會顯得可疑。大家看犯罪片,好人被冤枉了,很容易犯這種毛病。但另一方面,這又是正常人的應激反應。如果一個人在被問詢時,侃侃而談,大量使用下切語言,反而很有嫌疑。
刻意練習下切,能讓你溝通能力有顯著躍升。
我認識一個胖友,堪稱下切的語言楷模,通常只要和女生見了一面,對方就會和他很親近了。女生最常反饋給他的一句話是“哎?我怎么和你說了這么多?”這個說的多,指的是把自己的許多小秘密、小煩惱都和盤托出了。然后,見個一兩次就為愛鼓掌了。
不光是和女生,和其他人也關系處得非常親近,包括和曾經學校的導師、公司的領導以及客戶,不論男女老少。
和他接觸,感受最深的就是,他說話習慣性下切。這點和很多男生不一樣,當然,這也顯得他有點婆婆媽媽。但往往也就這樣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女性思維,更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我受他影響很大,和他接觸時間長了,也有意對自己的語言模式做些糾正,聊天時會刻意做下切,發(fā)現真的是好用,會讓話題延展下去,會讓人喜歡和你聊天。真心建議大家都學習一下。
但是,有個誤區(qū)一定要避免。下切,切的是對方的話題,而不是你自己的。有些人聊天喜歡自顧自長篇大論,把對方晾在一邊,這不是下切,這是自切。
有個成語叫“相談甚歡”,經我多年觀察,很多時候,你感到“相談甚歡”并不是雙方聊得歡,而是對方善于引導話題,善于捧哏,讓你聊得盡興了,于是產生一種“相談甚歡”的錯覺。
這種情況就是對方擅長下切,甚至是對方在向下兼容。要想做一個合格的溝通者,就要擅長切對方的話題,引導對方侃侃而談,而不是自己大噴唾沫,對方都無聊到看手機了,你還兀自不覺,說個不停。這種人比那種枯燥無趣的還要令人厭煩三分。
今天是情人節(jié),除了上堆下切,再聊幾點其他的體會。
第一,能線下交流就別網聊。很多人覺得隱身在網絡背后聊天更有安全感,深思熟慮后措辭會更加嚴謹,于是,追求別人時一個勁個的發(fā)信息,聊著聊著就把人聊沒了。
胖友們在這里有個極大的錯誤認知,網絡聊天比線下聊天要容易。真是這樣嗎?
要知道,人類會線下聊天已經多少萬年了,短信才出現幾十年。短信這種即時線上溝通的技巧,人類不是天生就會的,全靠后天學習。換言之,相比于線下聊天,短信溝通有更高的技術要求。
恕我直言,絕大多數人并不擅長。
你可能會說,我每天和親戚、朋友、同事聊得也都挺好啊。
那都是熟悉的人,想想領導,你和領導線上溝通怎么樣?你有沒有發(fā)現,和領導線下溝通沒問題,一線上聊點啥事就容易出現理解分歧。
和陌生人也是這樣的。追求別人時,只要能線下交流,就別線上聊天,聊多錯多。
第二,約會時最好喝點酒。酒精最好的用處在于,可以暫時欺騙大腦,讓大腦以為自己處于一個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里,從而自然切換下切的語言模式。所謂酒后吐真言也是這個道理。
但是,不要喝多,微醺即可。
第三,和女生約會別聊歷史話題。我絕不是歧視女性噢,男生女生畢竟偏愛的方向不一樣,多數女生對歷史政治無感,男生不要啟動這種純屬自嗨的話題,留著打車回家和司機聊就行。
另外,男同學要適當瓜點八卦,刷刷電視劇和綜藝,否則,和女生聊天的話題一下子就少了大半。
第四,掌握好告白時機。之前總說告白不能太早,說告白不應該是發(fā)起進攻的沖鋒號,而是勝利時的號角。這個沒錯,但是,告白時間也不能太晚。陌生中透著熟悉感,那是最佳的告白時機。一旦過了那個勁,就容易處成老鐵。
有個海王跟我說,經歷了這么多異性之后,總結大數據發(fā)現,見過兩次面的最好約,再多幾次,熟悉倒是熟悉了,反而不好約了,一拖就拖成長期戰(zhàn)線。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也是老生常談的,人還是得臉皮厚。最高端的技巧往往以最樸素的方式展現,“不要臉”一力降十會。大多數人最終不是輸在技巧上,而是輸在臉皮上。技巧只會輸一時,臉皮可以輸一世。
不僅是戀愛,還有事業(yè)。臉皮厚的才有大出息,臉皮薄的老老實實當打工仔。
現代教育是給工業(yè)化服務的,其實,就是標準化人力資源要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被教得越來越守規(guī)矩,越來越要臉,越來越敏感。越是高學歷,越是好學校出身的小伙子小姑娘,越是如此,架子端在那兒,下不來。
結果到工作了,你會發(fā)現,不怎么守規(guī)矩的人往往能獲得更大優(yōu)勢。那些做起了商業(yè)帝國的人,當初撈第一桶金都不太守規(guī)矩。安分守己者,早就出局了。說這些,不是讓你去做壞事,只是說,很多時候,要盡量突破下自我限制,要敢于提要求,為自己爭取利益。
談戀愛就更是了,男生太要臉的話,追不了女生的。女生稍微一露拒絕的意思,你就退縮,永遠沒戲。很多男生是憑著厚臉皮笑到最后的。
反過來,站在女生立場,主動出擊更有可能收獲理想愛侶。因為,那些老實巴交的男生不太敢主動進攻。成天給你噓寒問暖的,繞著你身邊獻殷勤的,往往不太老實甚至是情場老手。
考察語言模式也有類似的情況,一個人喜歡你,就容易患得患失,進退失據,在你面前說話顛三倒四,表現得很狼狽,給你留下不好的印象;反過來,一個人在你面前舉止得體,侃侃而談,風趣幽默,你很容易留下好印象,但這個人能在你面前表現如此自然,要么是情場老手,要么就是不夠喜歡你。
給女生一個忠告,如果追你的男生非常擅長下切,要謹慎考慮。
早年間臉皮特薄,連砍價都費勁,沒少被宰。當年走國道,徒搭去拉薩。每次舉手搭車,我都要克服心理障礙;每次遭拒,我都要整理受傷的心情。沒轍,就是臉皮薄,不習慣被拒絕。走了那一次以后,再沒自己主動搭過車。
這毛病直到近幾年有意去克服才好些了。建議是,多練殺價,很有用。
??所謂平行就是根據對方的意思,引導她注意到有同樣意義的不同可能,找出同一層次的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