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990”“925”一樣嗎?都是什么銀?
審核專家:甘強
北京理工大學講師,應用化學博士
從古至今,人們對銀制品的喜愛始終如一。銀,可作為財富的象征,是長期以來市場上的硬通貨;銀,可變作精美的飾品,裝點人們的面容與生活。在故事里,“銀可驗毒”更是頗有神奇色彩的情節(jié)。

現(xiàn)代生活中,銀依舊在我們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婚喪嫁娶中會用的銀碗等;珠寶柜臺里琳瑯滿目的首飾……我們也在旅行中聽說和了解到了更多的“銀”,苗族銀飾光彩奪目,藏族銀器古樸華美……那么問題來了,這些銀與純銀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純銀、苗銀、藏銀
銀是一種重金屬,在自然界中有單質(zhì)存在,但絕大部分是以化合態(tài)的形式存在于銀礦石中。銀的理化性質(zhì)均較為穩(wěn)定,有較好的導熱、導電性能,質(zhì)地較軟,富延展性,其反光率可達99%以上,用途很廣。

當我們?nèi)フ?guī)商家購買銀飾時,不難發(fā)現(xiàn),其標簽上會寫著一個數(shù)字:“925”、“990”或“999”。這三個數(shù)字其實代表了含銀量,如純度最高的千足銀是“999”,含銀量為99.9%,在佩戴時很容易氧化變黑。其次的純度是“990”,叫足銀,含銀量為90%?!?99”和“990”屬于含銀量高的種類,因此質(zhì)地較軟,一般用作素銀首飾。于是,為了制作出更多造型的首飾,我們熟悉的“925”銀閃亮登場,它也叫國際標準銀,添加了7.5%的銅合金成分,是國際上認定為純銀的最低標準。在純銀家族中,925銀的優(yōu)勢在于其硬度增大,更適合做花型首飾。

而苗族聚居地常見的苗銀,并不屬于純銀。苗族銀飾繁復瑰麗的設計、閃閃動人的光澤,都是一點“添加”帶來的。在打造銀飾的時候,會加入其他合金來增加飾品的硬度,這樣才能做出鳥獸蟲魚等復雜造型。因此,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或者買到的苗銀制品中銀含量通常在15%以下。更有甚者,空有“銀”名,含量全無,其外觀也是全銅通過電鍍后顯現(xiàn)的。

藏銀中的銀含量同樣不高,藏銀并不是藏區(qū)的純銀,它僅僅是一種合金的稱呼,是由30%的銀和70%的銅的制成的,這也是古董鑒賞家鑒別藏銀的標準。不過,現(xiàn)今市面上的藏銀基本是用白銅、黃銅和紅銅打制而成,有“三色銅”之稱的這類藏銀一般都不含銀的成分。?
消費者如何辨別真假銀首飾?
帶有“銀”字的產(chǎn)品萬千,消費者想要購買到真正的純銀首飾還是需要些功夫的。雖然原材料銀的價格并不高昂,但是也無法阻止不法商家為謀取利益,往銀首飾中摻入鎘、鐵、銅等更便宜的金屬。
即使明明白白標有“999”、“990”以及“925”的銀首飾,也有弄虛作假的危險。所以這種做法隱患重重,例如,鎘是一種有害金屬,如果摻在首飾中,就很容易造成人體中毒。

而單從外表上,普通消費者很難知道銀飾品中的有害物質(zhì)是否超標,只有通過專業(yè)儀器測試才能知曉。不過在銀飾的真假判定上,倒是總結(jié)了一些較為簡易的方法:
看一看顏色:純度高的銀飾品,銀色均勻、潔白,發(fā)亮。若含鉛,呈現(xiàn)出青灰色;含銅,首飾無潤澤感。
掂一掂重量:由于白銀的密度略大于常見金屬,因此當你覺得首飾體積大而手感較輕,可能就遇到假冒貨。
查一查硬度:白銀硬度大于鉛和錫,比銅低,若是購買之后心存疑慮,可以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若實物留有不太明顯的痕跡,可初步判定為白銀飾品。
聽一聽聲音:純銀飾品沒有彈力,擲地有聲,且其成色越低,聲音越低。
銀為何會變黑?
生活中,人們在佩戴銀飾時會發(fā)現(xiàn)其變黑,這是銀與空氣中的氧發(fā)生反應造成的,這種氧化反應還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劇。若是環(huán)境中存在較多硫化氫、酸性氣體、一氧化氮等化合物,銀飾品會在化學反應下變黑。因此,當銀飾變黑后,我們可以采用一些對癥下藥的清潔小方法,如用擦銀布清理,通過摩擦可以除去銀飾表面的黑色硫化銀。當然最好的做法還是注意保存,在不戴時密封保存,防止其氧化。

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在小說作品和影視劇中,銀針可以驗毒成為司空見慣的情節(jié)。那么,這樣驗毒是否科學呢?實際上古代銀針驗毒是建立在毒藥是砒霜的基礎上的,由于生產(chǎn)所限,古代的砒霜中有少量硫化物,而銀容易與硫和硫化氫反應形成黑色硫化銀,因此銀針驗毒變黑,是砒霜中的硫化物和銀接觸所產(chǎn)生的化學反應,而不代表銀本身可以檢驗出毒藥。
總之,苗銀、藏銀都不是純銀,購買時注意不要被誤導;純銀有分類,大家可根據(jù)自我需要來選擇;銀飾有真假,請選擇正規(guī)商家購買,若有懷疑可尋求專業(yè)檢驗機構(gòu)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