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理解性默寫專題測試(含答案)
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diào)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遵守禮儀也沒什么用的句子是: , 。
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diào)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奏樂也不管用的句子是: , 。
3.在《<論語>十二章》中, , 這兩句最能體現(xiàn)孔子的道德價值觀: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wèi)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4.在《<論語>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 , 。
5.在《<論語>十二章》中,既強調(diào)榜樣的良好作用,又強調(diào)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6.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質”對“君子”下了定義的句子是: , 。
7.在《<論語>十二章》中, , 這兩句很好地闡釋了“文”和“質”的關系: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
8.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9.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xiàn)為“ ”和“ ”。
10.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簣是因為“ ”,而能夠持之以恒也是因為“ ”。
1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個方面,這三方面分別是: , , 。
1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謙虛地認為君子之道的三個方面自己一個都做不到,但他的學生子貢說的“ ”這句話卻認為孔子已經(jīng)達到“君子”的境界了。
13.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貢所問的可以終身踐行的一個字的話是:“ ”。
14.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做人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別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
15.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學生要多讀《詩經(jīng)》、多學詩,因為學詩可以激發(fā)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還“ , ”,意思是還可以團結群眾,抒發(fā)不滿。
16.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強調(diào)詩的重要性,認為詩可以“興觀群怨”,還可以“ , , ?!?/p>
17.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君子在吃飯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 , 。
18.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君子在做事和說話方面提出了要求: ,他認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說話要謹慎。
19.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君子在吃飯、居住、做事和說話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還要求君子“ ”,認為只有這樣才是好學的表現(xiàn)。
20.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
2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2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實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與別人的句子是: , 。
23.《論語》中孔子認為只有胸懷寬廣、意志堅定的人才能稱為“士”的句子是: , 。
24.強調(diào)讓別人成為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鏡子,學習好的,摒棄不好的句子是:
25.文中闡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例如,無論是賢達的人還是不賢達的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用孔子的話說就是: , 。
26.文中論述“士”要抱負遠大、剛強勇毅、責任重大的兩句是: , 。

【參考答案】
1.人而不仁,如禮何?
2.人而不仁,如樂何?
3.朝聞道,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8.任重而道遠
9.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10.吾止也。吾往也
1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2.夫子自道也
13.其恕乎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可以群,可以怨
16.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18.敏于事而慎于言
19.就有道而正焉
20.克己復禮為仁
21.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22.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4.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5.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